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益微博传播效果研究_以_微公益_为例_巢乃鹏

公益微博传播效果研究_以_微公益_为例_巢乃鹏


2013 年 4 月 18 日两年间发布的微博进行研究。需要说明 无法体现,所以只能把线上的评论、提问与转发等行为,作
的是,新浪“微公益”开通之初曾经遭遇信任危机,在发布 6 为“微公益”传播效果研究的指标。
条微博后宣告暂停,直到同年 11 月 17 日才重回公众视
野。所以,实际研究样本是从 2011 年 11 月 17 日至 2013
从另一个内容维度来看,表 2 显示“微公益”发布微博 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发现参与型评论通常出现在内容维度
中数量较多的是“公益信息、图片、影音(照片、宣传画、电 分类二中的“求助信息发布与追踪”“公益项目及活动推荐
影、广告等)”,比如通知大家“微公益”网络平台上线、可用 或邀请”两类微博中(可以称作议题性微博),同样,情绪性

中性
博主回应
116 3.57%

0.12%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新浪“微公益”发布的微博 内容及网民态度和行为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显示,“微公益”
与此微
其他救助信息
116 3.57%
微博发布的内容,符合其作为微博求助与救助交流互动平
博无关
广告,其他
230 7.08%
台的定位;微公益”选择发布的微博,首先来自于网民对某
一般而言,传播效果的分析维度包括认知 (说了有人
位是微博求助与救助交流互动平台,截至 2013 年 4 月 25 听)、态度(听了有人信)、行为(信了有人做),三个维度缺一
52
日共发布微博 2921 条,粉丝超过 3 万人。由于这个“微公 不可。③本研究的分析指标,也尽量包括这三个方面,但在行
益”账号影响广泛,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它从开通之日到 为层面,即网民浏览微博之后的实际行动,却在内容分析中
【作者简介】巢乃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刘曼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硕士生。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1 年江苏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研究”成果,编号:2011ZDIXM028。
2013 年第 6 期
Media Review 传媒观察 ■
儿童”“卫生医疗”标签,统计数量为 68 条,百分比为 24.9%。 换句话说,“微公益”发布微博中近 1/4 是对生病的妇女儿 童进行捐助号召。同样,将“妇女儿童”与“扶贫赈灾”相结 合,统计结果为 19 条,占“扶贫赈灾”微博总数近 80%。而 “支教助学”类本身就关注儿童,亦可看出“微公益”对妇女 儿童议题的关注。
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同时,“微公益”原创与转发微博数 疑问、分析较少。博主呼吁网民动动手指转发微博,于是网
几乎相等(见表 4)。可见“微公益”不仅集众家之长,也积极 民转发支持就成为正面情绪性评论的重要体现,而真正
将自家公益平台上的项目推广出去,以期获得更多的关注 参与公益活动的人只是少数。这也是未来“微公益”事业
合计
3248 100.00%
方面信息与活动的关注度,其次来自于“微公益”本身要向
社会传达的信息和舆论导向。
表 6 信息性微博评论统计
对网民浏览“微公益”微博之后的态度和行为分析显
评论性质
正面
与此微博
有关 网民态度
情绪型
负面
中性
博主回应
与此微博 无关
其他救助信息 广告,其他
条数 /%
2328 72.10%
百分比 42.12% 36.63% 14.29% 8.42% 5.13% 3.30% 2.93% 2.20% 2.20% 23.44%
注:①真正参与分类统计的微博数为 273 条,百分比为每类数 量除以 273 所得。②允许一条微博有多个标签,所以百分比之和不 会是 100%,因此没有列出。
三、“微公益”发布微博的传播效果
手机捐款等公益信息,或者一则关于反对捕杀野生动物、反 评论在这两类微博中也广泛存在。而在“公益信息、图片、
对皮草的公益广告和微电影等。其次为“求助信息的发布与 影音”“温馨提示”等剩下的四类内容(可以称作信息性微
追踪”,再次为“公益项目及活动推荐或邀请”,这两项之和 博),参与性评论则几乎没有,网民态度更多体现在情绪性
这些都充分说明,网民对公益微博的总体评价趋向于 正面,对网络公益事业传播与发展持积极态度。2008 年汶川
在读图时代,图片与视频可以更有效地展现微博主 地震发生后,性质各异的 NGO、NPO(慈善组织)相继涌现,④普
题、帮助博主与受众沟通。这 273 条微博中,纯文字描述只 通民众对公益慈善事业十分热心。2013 年 4 月雅安地震发
与微投票”类,包括采访名人关于某项议题的看法的视频, 12.44%。这说明“微公益”的内容并不能充分调动网民参与
比如患尿毒症艺术家探讨其面临的难题,以及三项投票。
讨论、发表意见的积极性。除了参与性评论外,议题性微博
表 2“微公益”发布微博的内容维度分类统计(二)
条数
公益信息、图片及
公益项目
求助信息
影音(照片、宣传
■ 传媒观察 Media Review
公益微博传播效果研究
— — —以“微公益”为例
□ 巢乃鹏 刘曼冬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22(2013)06—0052-3
【内容提要】本文以公益微博账号“微公益”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其传播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微公 益”微博发布的内容,符合其作为微博求助与救助交流互动平台的定位;网民对“微公益”的议题性微博关注和参与较多,而 对信息性微博参与较少;无论是对议题性微博还是对信息性微博,网民的正面情绪性评论都比较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微公益”微博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粉丝与博主、粉丝与粉丝之间互动较少。
2、时间。
博,对于“微公益”的发展功不可没。许多研究者认为“,微公
3、内容维度分类一:妇女儿童,老年保障,支教助学,农
益”具有门槛低、成本低、开放性、互动性、聚合性等明显优 民及劳工与企业,扶贫赈灾,卫生医疗,环境与动物保护,社
势,②也存在网络募捐不够透明、公益活动不易延续、缺乏制 区发展,志愿支援,其他。
13
0.40%
能地减少资源浪费;二是为民众提供网络空间,以便自由 表达对公益事业发展的期许。由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经验不足,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社会公众自 发参与到全民讨论中去,越讨论越理性,越讨论越自由。 “微公益”作为新浪官方微博平台之一,应该承担起引导社 会公众讨论的责任。
四、结 语
二、“微公益”发布微博的内容分析
年 4 月 18 日期间发布的微博。
由于微博数量和回复量较大,本研究采用系统抽样方
由表 1 可以看出,“微公益”发布微博的内容,除去涵盖
法,按照时间顺序,从 2011 年 11 月 17 日第一条微博开 面较广的“其他”标签,最多的是关于“妇女儿童”和“卫生医
始,隔十取一,即抽取第 1 条、第 11 条、第 21 条、第 31 条 疗”,其次是“环境与动物保护”。“微公益”选择发布的微博,
表 4“微公益”发布微博的类型统计(二)
原创 转发 合计
条数 /%
136
49.82%
137
50.18%
273
100%
表 1“微公益”发布微博的内容维度分类统计(一)
环境与
农民及
妇女 卫生
扶贫 志愿 老年
支教 社区
动物
劳工与
其他
儿童 医疗
赈灾 支援 保障
助学 发展
保护
企业
条数 115 100 39 23 14 9 8 6 6 64
53
有 8 条,再减去 3 条投票微博,超过 95%的微博都采用文字 生后,民间慈善组织壹基金所得捐款远超中国红十字会,显
与图片或视频相结合的形式。(见表 3)“微公益”发布的各 示出壹基金在确保善款公开透明前提下从事公益活动的优
种救助信息,配以图片或视频发布,不仅提高了可信度,也 势。⑤同时,我们也发现网民对具体公益项目及活动的探讨、
62
1.92%
404 12.5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
0.31%
371 11.49%
44
1.36%
示,网民对议题性微博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对信息性微博 参与度较低;对“微公益”微博的正面情绪性评论占绝大多 数,体现出网民对公益慈善事业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网民 对具体公益项目及活动深入分析较少,博主与粉丝、粉丝与 粉丝之间的互动较少,也反映出“微公益”在将网民的参与 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无论怎样,本研究 已经揭示出新媒体增强了普通民众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的热忱与机会。
【关键词】公益微博;传播效果;参与性评论;情绪性评论
自 2011 年以来,“微公益”这种自下而上的公益慈善 建相关指标进行分类统计。
模式,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突出特
(一)微博发布内容的分析指标
点在于“微”字,①其发起者和参与者通常是一些默默无闻的
1、序号。
普通人,却能产生“汇小流成大海”的效应。新媒体尤其是微
及活动推 其他
发布与追踪
画、电影、广告等)
荐或邀请
80
76
67
24
温馨 微访谈 提示 与微投票
15
11
百分比
29.30%
27.84% 24.54% 8.79% 5.49% 4.03%
的评论大多是情绪性的,共有 2495 条,占 76.78%,其中对 微博内容“顶”或竖大拇指等正面情绪评论最多,有 2365 条,占到情绪性评论总数的 94.8%。同样,在信息性微博中, 正面情绪性评论也达到 2328 条,占到所有信息性微博评论 总数的 72.1%。(见表 5、表 6)
与支持。
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将网民的参与热情转化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