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及综合性防治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及综合性防治

Heilongjiang Journal of Animal Reproduction Vo1.19 No.2 201 1 约2万元;巩店生态养殖场节约l2.30万元。 2发酵床养猪存在问题 2.1发酵床内的疾病控制问题 

一是猪舍内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 类药物。如果使用,将杀灭或抑制微生物,使得 微生物的活性降低。虽然推广的商业机构强调发 酵床养猪疾病较传统饲养发病率低,但不是不会 发生。如果猪场发生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常见病 毒性疾病,或者口蹄疫、猪瘟等烈性传染病时, 连化学消毒药都不能使用。单纯靠隔离治疗疫病 是不可能控制住的,但用药就不能再发酵了,并 且病毒将长期存在发酵床养猪猪舍的温床上,一 旦发病将损失惨重。二是猪拱食垫料引起的疾 病。发酵床是靠木屑、米糠等粉状物吸收猪的排 泄物。而猪有拱食的习惯,木屑、米糠等粉状物 会因为猪拱食而进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疾病; 发酵后在垫料中存在大量的霉菌毒素,猪只采食 霉菌毒素后,常引起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导 致继发病增多,饲料报酬不升反而会降低。三是 寄生虫病和皮肤病控制难度加大。发酵床床面湿 度必须控制在60%左右。湿度过低不利于微生物 繁殖,并会导致猪只发生呼吸系统疾病,而湿度 过高猪寄生虫病危害严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 卵再次带人体内而发病,发酵床床面由于长期不 清理打扫,使得猪只皮肤病危害严重。 2.2猪舍的建设前期成本高 i00 m2的发酵床只能养50"--70头猪,即每头 猪占地面积1.5 m。,这种高要求就造成建设成本 会很高。即使是对目前规模化养猪的猪舍进行改 造,也是需要一大笔费用的。 2.3夏季猪舍内温度过高,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发酵床养猪猪舍内的垫料发酵会散热,虽然 表层温度并不高。但猪舍的环境温度会上升,此 时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有所下降。尤其 是夏天,这种模式就会很不利于猪的健康生长。 2.4菌种效率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粪水 由于猪舍是半开放式的。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 响,加上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发酵床的发 酵速度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及综合性防治 赵秀伟 ,王维 (1.辽宁省辽阳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111200;2.辽阳县动物疫病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图分类号:¥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39(201 1)02—0047—04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经常发生的疾病,是造 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调查 辽阳县的奶牛户发现,奶牛乳腺炎发病率高,其 中隐性乳腺炎的发生率达30%左右。为此,分析 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广大养牛户提供帮 助。 1奶牛乳腺炎的分类 根据病因、病理、病程、发病部位及临床症 状等的不同,其分类方法也不同。 1.1非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腺炎 收稿日期:201卜0卜05 作者简介:赵秀伟(1963~),女,大学,高级兽医师。 E—mai i:252O44881@qq.tom 通常称为“隐性乳腺炎”,即乳房和乳汁均 无肉眼可见变化,通常无临床症状。但乳汁用细 菌学检查和生物化学检查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奶 中体细胞计数在20 ̄50万个/mL。这类乳腺炎发 病率远高于临床型,危害最大。 1.2临床型乳腺炎 乳房和乳汁均有肉眼可见的异常现象,即乳 区出现红、肿、热、痛,乳汁有絮片、凝块等症 状。根据其炎症性质,又可分为浆性乳腺炎、卡 他性乳腺炎、纤维蛋白性乳腺炎、脓性乳腺炎、 出血性乳腺炎、蜂窝织炎性乳腺炎等。 2奶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 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气温、环境、饲养管 

一47— 黑龙江动物繁殖第19卷第2期201 1年 理、挤奶操作、牛只泌乳量、泌乳阶段、胎次, 以及乳头形状、不同乳区、遗传等因素均可对发 病率产生影响。 2.1 自身因素 年龄和胎次:随着年龄的增加,奶牛体质 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乳房机械损伤增多,导致 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增高;同一泌乳期,不同胎 次间隐性乳腺炎差异较大。第3~5胎,产奶量增 加,乳房负担加重,病原菌的繁殖积累增多,隐 性乳腺炎发病率最高。 乳区:隐性乳腺炎发生率在乳区上的差异与 乳房指数、环境管理、挤奶操作及程序等因素有 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左乳区阳性率高于右 侧,前乳区高于后乳区,前乳房小于后乳房。 2.2微生物因素 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多种 非特定的微生物,包括有多种细菌、病毒、支原 体。在一般情况下,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 菌在临床型乳腺炎中占70%以上。无症状的隐性 乳腺炎的发病率高于临床型乳腺炎,其发病率约 占整个牛群的50%,隐性乳腺炎约90%由链球菌和 葡萄球菌引起。 2.3环境因素 奶牛乳腺炎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细 菌主要是附着在乳头管口,经乳头管口及乳头管 进入乳房。同时病原体也可经消化道、生殖道、 乳房外伤等侵入机体后随体液转至乳房引发感 染。因此,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防止细菌繁殖 的关键。牛床设计要合理,大小合适,有足够的 垫草,并及时更换;定时清理粪便,保持运动场 干燥清洁,经常刷拭牛体,尤其要保持牛的后躯 及尾部清洁,保证正常通风,避免空气污浊。 2.4饲养管理因素 挤奶操作:良好的挤乳操作规程是预防隐性 乳腺炎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要求挤奶员挤奶技 术熟练,避免机器挤奶时间过长,负压过高或抽 动过速,防止乳房机械性损伤。 牛群管理:严防乳房的外伤和冻伤,如有 发生必须及时处理,.防止不必要的感染。育成牛 中如有偷吮乳头恶癖的,应从牛群中挑出或带笼 —.48—. 头;对新调入的奶牛,要隔离观察,确定为无任 何疾病的才能合群;犊牛期去角可以避免牛只打 斗时牛角划伤乳房;在干乳前最后一次挤乳后, 向每个乳区注入适量抗生素,能有效地治疗泌乳 期间遗留下的感染。 3临床症状与诊断 3.1临床症状 隐性乳腺炎:无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通常 无肉眼可见变化。乳汁的pH值、导电性、乳汁中 的体细胞数等都较正常值偏高。 临床型乳腺炎:乳区表现红、肿、热、痛, 泌乳量减少或消失;乳汁稀薄,乳汁内含有不同 的絮状物;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乳腺出现硬结, 整个乳房坚实;严重时挤出血红色液体或比较透 明的黄色液体。同时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 患畜抑郁、衰弱、食欲丧失等全身症状。不同程 度的乳腺炎,其临床症状不同。 3.2诊断 临床型乳腺炎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诊断,隐 性乳腺炎则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法进行诊断。生 产实际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1)观察临床症状: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但基本症状是患病乳房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 大、发硬,温热和疼痛,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 最初无显著变化,以后因炎症波及乳腺的分泌, 故乳汁变稀薄,且有絮状物或凝块,有时可见脓 汁和血液。当实质排泄管及间质受波及时,乳腺 可发生坏死;当皮下组织及乳腺间结缔组织被侵 害时,则呈蜂窝组织性乳腺炎,它与坏死性乳腺 炎是乳腺炎中最为严重的两种类型。慢性病例, 患区乳房组织弹性降低,僵硬,泌乳量减少,泌 乳时乳汁不同程度的发黄,有时有凝乳块,乳房 肿大。有些患布氏杆菌病的母牛,乳房很大,但 是泌乳能力差。 (2)奶牛体细胞计数法:牛奶中体细胞主 要是白细胞,有少量的上皮细胞。当乳腺受到感 染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大量进入乳腺,因而引起 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增加。每毫升牛奶中的体细胞 超过20万个,就表明乳腺已受到感染;超过50万 个,表明已经发生隐性乳腺炎;超过100万个, 表明可能患有临床型乳腺炎。 (3)牛奶化学检查法:这是间接测定奶牛 体细胞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美国加利佛尼亚州 的试验方法(CMT法)。此法可以在现场操作,在 诊断盘内加入诊断液和等量牛奶轻轻摇匀后,根 据沉淀物和颜色变化来判断。 4防治措施 4.1预防 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原因很多,必须采用综合 措施预防,增强机体抵抗力。 (1)环境和牛体卫生:保持运动场平整、 干燥,排水通畅;勤换牛床垫草;经常刷拭牛 体,保持乳房清洁;作好环境消毒。一般情况 下,每周应进行两次消毒工作,道路采用2%的火 碱溶液;畜舍、运动场使用消毒威(1:800浓度 最为有效)。注意挤奶卫生:挤奶前要认真细致 地擦洗乳房,挤完奶后用1%~3%的次氯酸钠洗乳 头。如用挤奶器,每挤一头奶牛后必须浸蘸3%的 次氯酸钠消毒液进行消毒。 (2)添加微量元素预防奶牛乳腺炎:奶牛 产前21天肌注l 000 IU维生素E和50 mg硒,产后 乳腺炎的发病数明显减少;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 酸,隐性乳腺炎的检出率可下降5%,临床型乳腺 炎发病率也会下降1.5%;日粮中添加铜、锌能降 低乳腺炎的发病率;日粮中单独添加或共同使用 B一胡萝卜素、VA、VE、硒、锌、铜等可增强机 体对乳腺炎的抗病力。 (3)乳头药浴:停乳或停产前10天开始, 每日1~2次。泌乳牛每次挤奶后进行1次。药浴 药物可选用:2%次氯酸钠、1%洗必泰、0.5%碘 酊、0.3%新洁尔灭、0.2%过氧乙酸等。建议药浴 次数,干奶期每日1次,临产期每日2次,泌乳期 每日3次,持续1个泌乳期。 (4)干奶期的预防:干奶期预防是目前乳 腺炎控制中消除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干奶期的预 防主要是向乳房内注入长效抗菌药物,杀灭已侵 入的病原体。北京市奶牛研究所研制的牙膏型一 次性6A一1型缓释药物,内含协同作用的青霉素和 新霉素,药效可维持4周。浙江农业大学研制的 防治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长效抗生素油剂,效果 也很明显。 (5)定期检测隐性乳腺炎:每月20日,对 泌乳牛进行一次检测,其判断标准如下:“一” 表示摇动无凝集现象; “+”表示诊断盘底似 有微量沉淀; “+”表示有黏附性黏液沉淀; “++”表示沉淀物积聚呈紫色:“+++”表示凝 集成团;“++++”表示胶样沉淀物凝聚不散。对 鉴定结果阳性反应在“++”以上的,要求挤奶 员手挤护理,“+++”以上的,应配合乳区内注 入青霉素160万单位,链球菌l0O万单位,盐水 4O mL进行治疗,每天2次。 4.2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奶牛乳腺炎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的困难 性,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和病原。但有很 多病例治疗并不理想或久治不愈。其原因:一是 没有根据病性(急性、慢性、隐性)、症状(有无 全身症状),发病时期(泌乳期、干奶期)选择有 效治疗方案;二是延误诊疗时机,乳腺组织已经 发生不可逆病变;三是未完全消除病因和病原。 特别是在消除病原时,用药的盲目性是疗效不佳 的根本原因。因此,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致病菌高 敏感度的药物是重要一环。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治 疗方法产生,但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抗 菌素疗法、中草药疗法、乳房封闭疗法及物理辅 助疗法等。 (1)抗菌素疗法 乳头灌注法:多种抗菌素可选用:青霉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双 黄连、普鲁卡因等,总量不低于8O mL。挤尽 乳汁后灌注,挤乳1次,灌注1次,直至治愈。 如果效果不佳,可在上述药物中加入地塞米松 10 ̄20 mg(孕牛禁用)。对出血性乳腺炎,可在 其中加入肾上腺素。 全身疗法:通常在乳腺炎引起体温升高,出 现全身症状,危及生命时采用。常用疗法为静脉 滴注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以大量青 霉素与链霉素,青霉素新霉素的联合治疗法或四 环素疗法效果为佳。也可用青霉素与磺胺嘧啶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