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题目: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畜牧兽医
****: ***
研究方向: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
2013年5月30日
目 录
1 前言………………………………………………………………………………………………3
2 病因………………………………………………………………………………………………3
2.1 自身因素…………………………………………………………………………….………3
2.2. 营养因素……………………………………………………………………………………4
2.3 环境因素………………………………………………………………………….…………5
3 治疗………………………………………………………………………………………………5
3.1 浆液性乳房炎……………………………………………………………………..…………5
3.2 纤维素性乳房炎……………………………………………………………………...………5
3.3 化脓性乳房炎……………………………………………...…………………...……………6
3.4 出血性乳房炎………………………………………………………………..………………6
3.5 坏疽性乳房炎……………………………………………………………..…………………6
3.6 增生性乳房炎……………………………………………………..…………………………6
3.7 真菌性乳房炎………………………………………………..………………………………7
3.8 病毒性乳房炎……………………………………………………..…………………………7
4预防
4.1 营造清洁舒适的环境………………………………………………..……………………………7
4.2 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7
4.3 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8
4.4 接种疫苗…………………………………………………………………………………………9
参考文献………………………………………………………………………………………………..10
- 2 - 1.前言
奶牛乳房炎症状为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病因多由机械性刺激、病原微生物浸入及化学物理性损伤所致。分为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卡他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坏疽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
2.病因:
2.1自身因素
2.1.1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体质减弱,免疫力下降。老龄奶牛乳房在挤奶过程中长期受压,造成乳头、乳管机械性损伤,乳头括约肌机能衰退,导致乳头闭合不严、松弛,引起病原微生物入侵。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2.1.2 胎次 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奶年胎次的增加而增高。
同一泌乳期,不同胎次间的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产第1胎的奶牛相对产奶量低,乳房负担轻,与病原菌的接触时间短,其乳区阳性率低。产第4、5胎牛,产奶量增加,乳房负担加重,病原菌繁殖增多,乳区阳性率增大。到了6、7胎,牛的淘汰率逐渐提高,部分有问题的牛会被淘汰,此时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降低。
2.1.3 泌乳月 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泌乳月的增加而升高。挤奶时间长,致病菌的入侵机会就增多。
另外,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后淋巴免疫细胞数量下降,致病细菌入侵增多,也可导致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升高。
- 3 -
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高产奶牛的日均产奶量逐渐升高,其采食量提高,乳房负担增大,此应激可造成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升高。接近泌乳期结束时,由于长期挤奶,乳头管开放程度提高,外界病原菌侵入乳房,造成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升高。
2.1.4 乳区 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可能与乳房指数、环境管理、挤奶操作及程序等因素有关。
2.1.5 体型 体型性状(尤其是乳房性状)可作为选育奶牛的遗传标记。后乳房较高、附着较牢固,乳头位置紧密(前、后乳头)体型的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2.2 营养因素
对高产奶牛而言,高能量、高蛋白的日粮有利于保持和提高产奶量,但同时这类日粮也增加了乳房的负担,使机体抵抗力降低。
炎症发生时,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激素升高,同时有胰高血糖紊及皮质醇类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促进糖异生,抑制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体内糖元消耗,外周脂肪组织被动用。
感染会使尿中的维生素A丢失增加,同时导致维生素C、维生素B。、烟酸和核黄素(维生素B)消耗增加。另外,致病因素和肌上皮细胞分泌的毒素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促进微量元素的利用,导致微量元素缺乏。因此应适当提高日粮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增强机体抵抗
- 4 -
力。
2.3 环境因素
季节 高温季节奶牛食欲减退,机体抗病力减弱,处于热应激状态,这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重要因素。随外界温度升高,奶牛患乳房炎的机会增加。
3 治疗
3.1. 浆液性乳房炎 浆液性乳房炎以奶牛乳房内有浆液性渗出物为特征,其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症。患牛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不痛不热,乳汁呈水样。其多发生于胎产次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
治疗应以消炎、利水、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氯化钙、硼酸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茯苓、白术。
3.2 纤维素性乳房炎 此类感染主要表现为乳汁中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条状物。
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可配合应用双黄连、穿心莲。治疗链球菌性乳房炎可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治疗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 5 -
3.3 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可造成“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若干奶牛处于脏湿的环境,其发病率增高。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该菌引起的感染多发生于干奶2周后,主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中夹有脓液,后期乳房变软,皮肤破溃、流脓。
治疗应注意改善环境卫生。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有效,可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3.4 出血性乳房炎 指奶牛乳汁内含有大量红血球的炎症,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汁中夹有血丝、血块。出血性乳房炎主要是因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
治疗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
3.5 坏疽性乳房炎 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恶臭、发绿的异物为特征,其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患牛除乳汁中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患乳房坏疽时患牛皮肤冰冷、呈蓝黑色。该病一般预后不良。
治疗可选用安普霉素、林可霉素,配合强心输液黄连、紫花地丁、穿山甲、郁金。配合外用玉红膏可获得一定疗效。
3.6 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为主。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
- 6 -
桃仁、皂刺、青皮、瓜萎皮对本病有一定疗效。
3.7 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发病原因是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二重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的轻度炎症。
治疗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3.8 病毒性乳房炎 病毒性乳房炎多为继发性感染,如继发于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病毒一般经皮肤导致感染。治疗可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
4 预防
对奶牛乳房炎应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
4.1 营造清洁舒适的环境 确保牛舍、牛床设计合理并有足够的清洁干燥垫料;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搞好畜舍环境卫生,使畜舍通风良好、向阳性好;保持牛体清洁,定期消毒(每隔15 d喷雾消毒一次)牛舍、牛床,及时清扫牛床及运动场的积水、粪便、污泥等;做好防暑保暖工作,减少应激刺激;做到一头牛一块擦洗毛巾,如采用手工挤奶应缩短挤奶时间,挤奶前后奶桶、挤奶机要洗净、消毒:挤奶机械应定期拆洗消毒,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
4.2 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 奶牛泌乳期乳房炎的防治须选用高效、无残留、无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和无变态反应的药物。
-7 -
治疗乳房炎的方法:乳房内注入药物。氟喹诺酮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副作用小,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的特点。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在吞噬细胞内积聚,杀死吞噬细胞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可通过血乳屏障进入乳腺,能显著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乳房外用药。用敷贴(或涂抹)给药法治疗奶牛乳房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用药方式简单方便,药残较低,不损伤乳头并对乳头有保护作用。 、
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生态安全方法中,激光疗法占据着主导地位,小功率的氦一氖激光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用中草药组方治疗隐性乳房炎,患牛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公英乳康涂膜剂外用结合氨苄青霉素乳房灌注,对亚急性型乳房炎的疗效较好。用复方蒲公英煎剂,采用蜂胶乳头灌注结合庆大霉素、654~2穴位注射等对乳房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中药的治疗效果往往低于或接近于抗菌素,且其使用剂量较大,治疗成本较高。
4.3 加强对乳房炎的监控 定期对泌乳期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是防止乳房炎蔓延的有力措施。
SCC法、CMT法、HMT法等方法交叉应用可收到良好的检查效果。利用吞噬细胞的化学发光法(CL法)监测乳房炎快速灵敏,可以检出刚侵入机体的病原菌并以客观的数字表示出来。
- 8 -
加强宣传,使奶业生产者了解传染性病原菌、奶的体细胞数和产奶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预防隐性乳房炎的重要性。
对患乳房炎牛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发病时间、鉴定结果、感染区、用药结果及愈后情况等。对病情严重,治疗效果差、长期不愈的患牛坚决予以淘汰。这些牛会从乳中不断排出病原微生物,成为传染源。
4.4 接种疫苗
国外已生产并应用了一些菌苗,其效果比较明显。其中J一5菌苗是配合药物共同控制乳房炎的一种新疫苗。乳头药浴和干奶期治疗可适当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等传染性病原菌的生长,而J一5菌苗能预防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EnvimcorJ一5疫苗是一种预防大肠杆菌性乳房炎的分子工程苗,可刺激机体产生抗LPS内毒素的抗体,经皮下或乳房3次接种,可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将纯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5、8及336的荚膜多糖结合到载体蛋白和可生物降解的微球中去,制成微球疫苗,能提高抗荚膜多糖的调理性抗体效价,且维持时间更长,可阻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乳腺上皮细胞的粘附。
用核糖体制备的菌苗具有毒性小、效力强等优点,是一种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性乳房炎的理想疫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