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讲义9
语言理解研究考察从语言的音韵特征、字词结 构,到句子/段落/篇章理解等诸多内容;
语言产生研究则探讨书面的/口语的思想表达的 方式及特征,包括合乎逻辑的/语法的、习俗的 或非正规的语言内容。
注意事项
其一,因变量测量的时刻。它涉及即时加工与 延时加工的区分,前者是指在阅读或听说的过 程中,动态发生的对语言材料的加工;后者指 在阅读或听说结束后,完成特定任务时发生的 加工。——眼动轨迹分析技术可较好的对语言 即时加工进行考察
实验证据
Taft & Graan(1998)采用语音启动中介范式研究发现, 在语义决定任务中,语音规则在词汇通达中不起作用 (直通模型);在命名任务中,规则词和不规则词的反应 时却存在差异(语音中介模型)。
言语产生
相关研究发现,影响命名反应潜伏期的重要因 素有两个:(1)命名一致性。命名一致高的物体, 命名反应的潜伏期短;(2)词频。词频主要影响 语音的提取,而非语义和句法信息提取。
语义、句法信息和语音模式分别存储在说话人 的记忆中,并且语义和句法信息并没有剥离, 它们只是与语音模式的提取处在不同的加工阶 段,受制于不同因素的影响。
2.从句法到语音:音韵编码
早期关于音韵编码的理论和认识是从语误开始的。 一种语误发生在单词交换时,句子重音的位置不 变,表明韵律结构的确定与单词的语音填充处于 两个不同的阶段;另一种语误是音素的交换,如 音素在填充阶段可能被错置。
在关于音韵编码中的填充阶段究竟是从左至右序 列进行还是并行加工的?Jescheniak等(2003)采 用图画词汇干扰范式进行研究后认为,在多词话 语开始发音之前,话语中各个词的音韵编码都得 到了一定程度的激活,激活水平依词在话语中位 置不同而改变:位置越靠后,激活程度越低。
二.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视觉或听觉的言语材 料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它往往 涉及三个不同水平的加工层面:词汇、语句和 篇章。
(一)词汇理解
词是最小的意义单位,各种复杂的语义都 依靠词来表达。
词汇理解是指通过视觉或听觉通道接收词 形或语音信息、提取词义的过程。
1.视觉词汇通达
心理语言学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各种脑损伤 患者的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语言过 程(读、说、听或写等)有存在一些争议。
当前心理语言学研究主题主要有三个: 语言获得与发展、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
研究主题
语言获得与发展研究涉及个体生命初期对第一 语言的获取与运用,以及语言障碍产生原因等 方面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问题;
直通理论认为,词的意义可直接由词形信息获 得,语音的提取是词义通达后的附加过程。— —词的形-义通达模型
语音中介理论认为,词义的获得需要先把词形 信息转换成语音,有语音激活词的意义,语音 信息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词的形-音-义 模型
双通道理论认为,词的形-义通达和形-音-义 通达同时存在,哪条通道起作用取决于实验材 料的频率等因素。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章节内容
一.言语产生 二.语言理解 三.语言习得与发展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乔姆 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结构有 两个层次:表层与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是句子结构,深层结构是句子 所表达的意义,可以通过转换规则形成 不同的表层结构。其研究方法以反应时 技术为主。
2.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
词条(包含语义和句法信息的抽象心理表征) 和语音提取是相继的两个过程,还是同一提取 过程的两个方面,涉及二者提取的时间进程问 题。
Levelt(1994)的研究表明,语义编码的结束先 于语音编码。
张清芳、杨玉芳(2004)的研究发现,图画命名 (说出图画意义的汉语字词)的早期就存在语 义激活,而语音的激活相对较晚。同时,在他 们的实验中,由于汉字字形结构的影响,其字 形与语义、语音激活的先后顺序依次为:语义、 字形、语音。
其二,实验设计。由于项目材料可能存在的差 异,在进行心理语言学实验时,应采取被试设 计加项目设计的方式,以避免项目效应和被试 效应的混淆。
一.言语产生
(一)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1.储存的语言信息 一般认为,记忆中储存的语言信息包括语
义、语音模式和词汇形式,以及句法信息(词 在句中的正确使用)。 相关证据: A.采用自然观察,对言语失误个案数据进行收 集、归类与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舌尖 现象(TOT) B.言语产生实验,其最常见的实验范式是图片 命名,考察的指标是对图画命名的反应潜伏期。
(二)整合存储的信息
1.从认知到句法:语法编码 (1)语法编码的两阶段模型
在语误分析的基础上,Garrett提出 了语法编码的两阶段模型:第一阶段进行 词条的选择;第二阶段决定各成分的顺序, 所有的附加成分(如英语中的后缀)也在 这一阶段生成。
语法编码
语义替换错误(男女替换)和单词交换错误 (主宾语交换)均符合同类交换原则(名词与 名词、动词与动词交换),这一现象表明,语 法上的归类(名词、动词等)和词条的角色 (主语、宾语等)应在同一水平进行加工。
语序错误的语误表明,存在确定词序的阶段, 且附加成分作为短语的固有部分在该阶段被加 工,不会随着后期语音的提取错误而发生变化。
语法编码
研究发现,概念上激活了的词条会启动 一系列句法程序,这些程序会建立短语 的、从句的和句子的模式,以满足对语 法功能的表达。
Bock(1986)的研究表明,句式的选择 (主动句或被动句)可以由词条启动, 而语音的提取在句式选择之后。
(2)递进的加工模式
Kempen & Hoenkamp(1987)认为,语法编码过程可以 在少量信息可用时就开始,而且多个加工水平 可以立刻投入操作,从而使说话人在计划好整 个句子之前就可以开始表达。——递进加工
相关研究表明,递进加工中的计划单元可能是 从句、短语、单词、音节或音位,它往往随着 产生的难度而变化。同时,说话人还可以对计 划单元的大小进行调节(Schriefers et al,1998,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