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社会学课件)10城市生活时间

(城市社会学课件)10城市生活时间

城市生活时间研究:概念与方法
11
基本框架
基本概念 概念与方法
调研方法
生活时间 生活时间分配 生活时间分类
概念:两个层面 的生活时间
意义:社会变化、 生活质量
多视角
生活时间调查
生活时间调查的 历程
生活时间调查的 种类
12
生活时间的概念
两个层面
代表特殊性、差异性的个人时间 代表普遍性与平均性的社会时间 微观上的个人时间是一种主观时间,随着家
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的“时间就是金钱”的名言 直接阐译了最初的时间价值观
欧美行为学家和管理学家更是从经济学角度把时间作 为生产生活资源加以计划与分配
“时间就是速度”的观念把人“锁”进了时间框里 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失控感、时间远远重要于金钱、
时间成为平衡生活的砝码!
9
与时间有关的学科
10
第二部分
时间(min) 42 39 37 33 31 31 30 28 27
国家
中国 南非 印度 墨西哥 加拿大 西班牙 澳大利亚 美国 英国
因上班用时长想 辞职的员工比例
32 32 25 19 17 17 16 16 16
——中科院《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4
北京上班平均花52分钟?
——中科院《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城市社会学课件)10城市生活时间
大纲
1.引言
城市生活中的时间 时间意识的演变
2.城市生活时间
概念 方法
3.城市生活时间研究进展 4.城市生活时间研究展望
2
第一部分
引言:城市生活中的时间 时间意识的演变
3
中国人上班路上花费时间全球居首?
国家 中国 印度 比例时 德国 墨西哥 法国 英国 南非 荷兰
时间成为新的消费研究的关注重点
16
生活时间分类
17
18
四分法与五分法
19
居民生活时间
2020/7/20
20
生活时间调查历程
工业革命初期至20年代初
工业革命初期,一些学者就对工人的工作和休息时间 如何安排产生了兴趣、劳工时间收支问题
恩格斯1845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通过工人时 间消费量的计算来说明19世纪前半叶城市劳动者的贫 困问题
月、一年等)从事某项活动的次数; ✓ 活动空间:在何处利用何设施从事某种活动; ✓ 活动相伴者:跟谁一起进行某种活动。
15
生活时间的意义
社会变化带来的生活时间及生活方式的变化:
城市化
生活方式多样化
社会活动花费时间的多样性衡量
工业化
生活方式同一化
工作的管理等于时间的管理
大众消费社会化
生活方式多忙化
22
生活时间调查历程
20世纪20年代至“二战”期间
主要在前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展开,研究重点是特定社会 群体(如工人)每日的生活时间分配、工作通勤时间、闲暇 活动时间
1924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调查了莫斯科工人的时 间利用状况,在了解劳动时间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合适的劳 动时间规划,以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服务
——2007年深圳居民的生活时间分配
14
生活时间分配
包括六个层次的事项:
✓ 活动内容:一定时间周期(如一天、一周、一个月、一 年等)何人、何群体,从事某种活动(如吃饭、睡眠、工作 、开会、看电视等)
✓ 活动顺序:在何时进行某种活动。该活动是在什么活动 之前,在什么活动之后进行的。
✓ 活动的时间量:从事某种活动所占用的时间的长短; ✓ 活动频率: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如一天、一周、一个
长距离通勤、24小时营业、不眠城市、时间产业、时 间经济等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节律加强、重新认识与重视时 间的连续性、均质性、可分性、稀缺性等属性
如何安排和调整生活时间表,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课 题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速度”“时间殖民”
8
时间意识的演变
时间意识进入了更具人文色彩的发展阶段 生活时间已成为生活质量的主要测定指标之一
这一时期调查研究作为家庭生计调查的延续和补充, 把时间分配与收入结构相结合,用生活时间衡量家庭 生活情况 ,并且侧重于劳动者的时间收支研究
21
生活时间调查历程
工业革命初期至20年代初
“在海峡彼岸的苏格兰,农业工人揭露,他在最寒冷的天气里, 每天要劳动13~14个小时,星期日还要从事4个小时的额外劳动。 1863年6月下旬,伦敦所有的日报都用《一个人活活累死这一耸 人听闻的标题》登载了一条消息,报道了一个20岁的女时装工是 怎样干活累死的。时装女工平均每天工作16.5小时,在忙季,她 们往往要一连工作30小时。”(《资本论》)
庭—组织—国家这样一种层次的上升以及地域 性的扩张而变为均一的、同质的社会时间
个人时间与社会时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可 以很好地解释社会变化
13
生活时间分配
生活时间分配是指人们将某一段时间(如一天、一周 、一生)资源在各项活动上的配置
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时间分配上的主观能动性时,也 被称为“时间预算”(time budget),特指一定时间 内个人如何消费时间资源的记录和计划
193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为安排电视节目进行了居民 生活时间调查
1911年、泰勒开创“时间和活动”研究,成为管理科学之先 端,间接促使了美国在30年代进行大规模生活时间调查
40年代早期、利普曼进行的工作时间与通勤研究为日后的 OD调查打下基础
23
生活时间调查历程
“二战”后至今
作为国民生活整体质量综合指标的生活时间的调查得到极大发展, 主要体现在调查研究的大规模化,研究内容的多样化,调查技术的 科学化及研究组织的机构化等方面
5Leabharlann 个人的时间 —— 城市的时间
上班/学路上花费了 城市规模与通勤 …时间?
每天花了…时间在 现代生活方式 上网?
每天花在睡觉上… 城市生活质量 时间?
爸妈分别花了…时 城市生活中的性别
间在家务上?
差异
……

从微观到宏观,再从宏观到微观
6
时间意识的演变
芒福德:是时钟而非蒸汽机车成为 近代产业化时代的关键机械!
随着时钟制造技术的发展,准确而 便宜的时钟被大批量生产出来,并与近代化同步 时钟技术的发达带来产业革命所需要的制造过程的规格
化、自动化,以及投入能源的正确计量、运输原料及产 品的海上巨轮的精密位置测定等 时间的准确性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为重要
7
时间意识的演变
产业革命相伴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 奏与生活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