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阅读教学中寻找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有效策略 (2)

在阅读教学中寻找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有效策略 (2)

在阅读教学中,寻找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有效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理解句子的含义,谈阅读的感受是检测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就是丰富了阅读后的感受;阅读的感受越深,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也就会越深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含义。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句子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这就要教给学生理解句子的方法。

从以往的期末考试情况看,很多孩子被扣分较重的地方就是在课外阅读部分,我们语文教师用了六年的时间进行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为何在考试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是不能提高呢?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六年级组老师提出了“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有效策略”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既是提醒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这一问题,也能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真正获益。

二、现状分析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怎样谈阅读的感受是阅读理解的学习和考查考试的重点之一。

据我了解所知,无论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口答表现,还是在考试时的笔试作答表现,情况都不容乐观。

尤其是考试时的笔试作答。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段、不同主题单元有着具体的细致的要求。

语文阅读考试时,会经常考“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感受”一类的题目,而且所占分数的比例还较重,最少有3分,多的有5分、甚至6分。

从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改卷实践中发现,相当部分学生一般情况下不太会做这类题。

具体情况常常是:一个3至6分的题目,出卷者在试卷上准备了三五行的空格让学生作答,而相当部分学生则是回答一两句话的内容(10至20个字,一行还不到)便了事。

因此,虽然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感觉良好,但是实际得分率并不高。

一般情况下,一道5分的题目,平均失分在2至3分之间。

针对这一现状,从孩子们实际出发,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我们六年级组老师本学期开展了“在阅读教学中寻找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策略”的专题研究,并在小组研究以及大家的教学研究中寻找到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改变现状的策略:1、在进行备课时关注文章的重点句子,在教学时进行分部讲解。

2、以教材内容为媒介,当堂进行训练,找出学生易错点。

3、扩展课外阅读,并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所学策略进行实战演练。

4、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研修历程1.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布置各位组员搜集资料。

2.集体备课时,将重点集中在重点句子的理解上。

3.将轮流课中呈现的教学策略进行整理和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策略进行整理。

四、研修成果通过一个学期的组内研究学习,我们探索出了一些理解文章重点句子含义的一些策略。

现总结如下:1.通过理解词语来理解句子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必须先弄明白句子词语的意思。

有些句子的词语比较难懂,如果把这些词语的意思弄明白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清楚了。

例如,在周廖琼老师轮流课——«理想飞风筝»一课的教学中,有这么一句:“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理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针对“泛”字这样进行教学:师:“泛”字原来是形容水的透出、冒出,在这里是写的是——感情,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原来听老师讲故事心情是愉快的,笑过之后呢,变得悲伤、难过了,是的,这种悲伤、难受、痛苦就是酸涩的感情,“泛”字真实的反映了学生们当时的心情变化。

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对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又如,在这一课中的第五自然段教学中,周老师这样设计:细读第二句,为了写刘老师板书,作者具体写了他哪几个动作?学生圈出动作的词语,(扣住“撑地”“离地”“急速”三次“转”等词语感悟),为了一次板书,刘老师竟要做上这么多艰难的动作,你体会到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你又体会到什么?(板书:顽强执着)③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划线的句子?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春夏秋冬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齐读)……这样的旋转凝聚着刘老师顽强的意志,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所以作者深深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就挖掘出了文章的情感,把握住文章的情感线索,也就能更好体会句子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由许多句子有机组成的。

因此,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这样才能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例如,«最大的麦穗»一课中最后一句话“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要先理解这里的“最大的追求”指的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眼前的一穗”指的是前面的“颗颗饱满的麦穗”,即出现在眼前的机遇。

然后联系课文内容和实际体验,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例如,吕老师在执教轮流课——《夹竹桃》中这样设计:1.(出示学习任务:季羡林先生和夹竹桃有什么共同特征?试举一个简短的事例阐述你的观点。

)指名汇报。

2.补充资料:(出示:季羡林一生艰辛,他出生在贫苦的农家,六七岁便离开父母到济南求学。

青年时期母亲去世。

十年的德国求学期间,正处在二战时期,先生与家人音讯断绝,忍饥挨饿,潜心钻研,其间,最好的朋友离开人世。

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文革中,先生被批斗,关牛棚,当时许多同志都不堪忍受这种非人的生活,但他不抱怨,不自弃,最终挺了过来。

文革后他重见天日,恢复了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职位,还当过北大副校长,且笔耕不辍,著作丰硕。

)3. 听了同学的发言,看了老师补充资料,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吗?正像作家宗璞所说季羡林是夹竹桃的知己啊!同学们,这段话的春风、暴雨、清冷,仅仅是自然界的环境变化吗?(不是,这里面还有人生的苦难、挫折。

有坎坷和崎岖。

)4.小结: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而季羡林先生一直在坦然地面对啊!他苦难时不屈服,顺境时不张扬的品质与夹竹桃多么相似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让每一字,每一个字背后的故事印刻在我们的心间。

5.总结写法:同学们,正是夹竹桃般的韧性,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从这平凡的夹竹桃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借夹竹桃他道出了自己的情怀。

(状物咏怀)6.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季老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专访时这么说的:“我非常平凡,没什么了不起的。

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只讲勤奋。

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点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我看是一事无成。

”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老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板书:爱)拓展物之“韧性”你还知道哪些和夹竹桃一样具有“韧性”的事物?请罗列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既了解了人物,更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深层意思有了了解,把人物的时代背景融入到理解句子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4.以一个中心词辐射对整个段落的理解在高年段的课文中,很多重点段落需要学生理解品悟,那么,如何将整个段落的理解细致到位呢?以《孔子游春》一课为例,文中的第八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既要学生能理解感悟水的品质,更是要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我在执教这一课中参照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实录进行实战演练,设计如下:(1)孔子说过,“仁者爱山,智者爱水”。

孔子就是一位智者,他对水特别有兴趣。

他的这一番关于水的宏论,更是体现出他的智慧。

请大家细细读读这段话,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讲的?(2)真君子是对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种敬称,而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是什么呢?(指名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再板书。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读读这段话,抓住关键词来理解:水为什么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是善施教化的?师:水的这些品性以及课文中的这段话,一定让你联想到了一些成语、名言、诗句、故事以及学过的课文等等。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用笔在书上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4)交流A:水“有德行”(1)水默默无闻,滋润万物,哺育众生,像君子一样无私仁厚。

(2)它哺育了谁?是啊,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真的要感谢水的大恩大德啊!(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怀着感激之情读好它!)(3)其实,文章有一个地方就已经把水的这种德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什么?)(4)小结:正是有了水的滋润,才有了桃红柳绿、青青的草色、茂密的森林,才有美丽的大自然,有可爱的生命。

看来水的确有德行,是个真君子!过渡:为什么说水有情义呢?交流B:水“有情义”①水和顺温柔,真似君子温文尔雅恬淡的性情。

②理解“或方或长”:当水流进方方的池塘,它就是方的;当它流进长长的溪流,它就是长的,它改变了自己,适应了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

)③理解“流必向下”(从中读出了水的“谦虚”。

)④小结:水温和、善良、有情义,像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过渡:水不仅有德行,有情义,还有志向呢,从哪体会到的呢?交流C:水“有志向”①水穿山岩,凿石壁,胸怀志向,多像君子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②从“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让你想到了哪些成语?(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水就像胸怀大志、百折不挠的真君子。

指导朗读——①水的志向是什么?(奔向大海、滋润万物、荡涤尘埃)②多次相机引读:为了实现它,水穿山岩——③小结:水胸怀大志、百折不挠,是个真君子。

过渡:水还是一个善施教化的真君子呢,你知道为什么吗?交流D:水“善施教化”(1)水能荡涤污垢,还万物本真洁净的姿态,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

(2)万物入水,水能帮助洗刷污垢,这一点多么像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专心搞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也就是说不管是谁,无论他是富贵还是贫贱,只要肯学习,孔子都愿意去教化他。

孔子是一位善施教化的君子。

所以说水是一个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5).孔子这段话从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四方面说明水是真君子。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还有哪些像君子的品性呢?请你当一回孔子,来赞一赞心目中的水。

出示:水_________________ ,它好像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