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主要论点并加进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份较为全面的《开题论证纪要》,这既是一份过程资料,也是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分解子项内容
开题论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分解细化研究的子项内容,使理论设计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任务。
而最初的申请议定书中“研究内容”一栏可能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表述不够具体,缺少实施过程的操作抓手,课题组成员不知从何入手进行研究;②脱离主干范围空泛,没有围绕主题进行设计,分支问题之间或是构不成问题链,或是问题交叉,与总课题并非“属种”关系;③问题太大面面俱到,大而无当则不便研究,缺乏重点则容易雷同。
为此,开题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子项内容科学分解,使每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并注意达到以下要求:
1、环绕专题。
所有子项内容都必须紧紧扣住课题主干,形象地说,就好比“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的大蒜,一项项内容就是一粒粒蒜瓣而众星拱月、轮运辐集。
譬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案例的研究与开发》,其研究的主体对象是“生成性教学资源案例”。
那么,子项内容就必须围绕这一主题词进行分解:调查剖析生成性教学资源现状--收集梳理生成性教学资源案例--探讨研究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运用--动态开发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路径。
这样,环绕主干,不枝不蔓,聚焦点清楚,便于操作。
2强化操作。
实验教学其主要特征就是实验性、操作性,它区别于学院式经典研究的方式,以操作为主、思辨为辅。
比如,《初中理化生新教材的实验改进研究》涉及因素很多:学生基础、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中考压力、教师水平等等。
有些是本研究不可能根本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以“操作改进”入手来设置子项内容: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嬗变--由演示性实验向个性化实验嬗变--由牵引性实验向自主型实验转变。
这样,注意突出操作变量,贴近教师、学生教与学的实际,研究就能收到实效。
3突出重点。
一项课题可能涉及的面很广,需要研究的问题较多,有时候需要学会放弃或区分轻重缓急,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所谓“大题小做,抓大放小”。
比如,《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众所周知,与“有效性”相对,其低效性乃至无效性的动因很多:学生实验水平低、教师驾驭实验教学能力弱、教材实验知识化倾向浓,等等,研究固然要关注以上问题,但我们也可以抓住一个重点:进行“弱”教材探究教学研究,适当“弱化”教材在探究教学中暗示和引领作用,尝试弱教材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也许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重点突破、事半功倍。
三、做好资料研究
应用研究主要是对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但应用研究层次中的实验研究和推广研究,除了进行资料研究外,还要进行具体的实验工作和推广的试点工作;有的还要进行中间试验(中试)。
但总体上说,不同层次的研究,特别是教学实验研究,基本上包括对事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四个环节。
1、收集事实材料。
收集事实材料是指在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把所取得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包括文献资料、谈话记录、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学生作业、观察记录等与课题有关的材料,都进行收集。
事实材料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检索、记录而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获得的数据资料。
资料收集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二是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三是注重资料、
数据的客观性。
2、整理事实资料。
整理事实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整理事实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取的事实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
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
挑选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
3、分析处理事实资料
事实资料整理以后,要根据资料性质的不同进行分析和处理,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实验数据资料主要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它对研究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占有的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对占有的事实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技术加工,完成课题设计中提出的研究任务。
对于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归类、类比、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想像、假设等方式。
采用何种逻辑分析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掌握的文献资料的特点灵活选择。
对于实验数据资料的处理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把分析结果用数据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
处理数据资料一般有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
统计描述主要工作是对所获得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分布特征和变异情况。
统计推断的主要任务是从所获得
的数据信息来推测、断定一些未知的信息。
统计分析主要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统计分析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得出深刻而科学的结论。
4、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是实施研究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任务是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本着客观、科学、严谨的原则,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练地表现出来。
所表现出来的,可以是基本的判断,可以是原则,也可以是原理。
这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任务完成的具体表现。
研究结论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概括性,表明结论是通过对事实资料深入研究后提炼出来的,要求用明确的概括语言来表述;二是证明性,表明研究结论有科学的依据和推断,不是机械地把某些结果相加在一起,也不是臆断。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最好要确定专人负责材料的全过程收集、整理,对于基础资料、文献资料、过程资料、成果资料都要分类装订成册,一方面可以存留研究过程的轨迹,一方面,对结题阶段的归纳与总结可提供便利,如果主管部门进行中期检查或现场结题鉴定,就能有案可稽,有据可查。
四、注重专题推进
1、召开专题会议。
开题后要召开一次全体参研人员会议,将开题会议主要内容特别是学术论点、学术建议作一个梳理、细化、反思。
2、建立专题制度。
各课题组要建立以下制度①学习分享制度。
规定每月或每学期的读书、交流时间,倡导学习理论,深度思维。
②活动交流制度,子课题之间、实验学校之间定期组织活动与研讨。
③资料管理制度,对实施过程的原始资料、文献资料、音像资料、成果资料有明确的保管、归类、借阅规定。
④成果展示制度,研究一段时间后可举行相关阶段成果展示,藉以推动研究的进程。
⑤进展保障制度,如场地、时间、设备、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
3、开辟专题网站。
利用局域网、校园网开辟课题网站,并鼓励参研人员写“博客”。
课题网站要做到四有:有鲜活案例、有思维碰撞、有操作导引、有经验分享。
4、组织专题展示。
依据成果展示制度,课题研究一段时间以后,可运用多种样式,进行阶段成果展示,比如:教学观摩、学术沙龙、读书交流、专题报告、参观研讨、成果发布。
专题展
示要做到五有:有计划、有组织、有台本、有音像、有评价。
5、编辑专题文集。
为便于资料积攒,一般地说,课题研究一年以后,最好要编辑研究文集,可以收录专题论文、教学案例、叙事笔记、实验报告、文献摘编等,既可以综合编入,也可以分类出专辑。
6、多做专题报道。
在课题研究进程中,一方面要踏踏实实做好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网络、简报等平面或立体媒体,宣传课题、宣传学校、宣传教改,打造特色铸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