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活”概念课,灵动新课堂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一小胡琴
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钢城一小的胡琴。
今天的说课我想谈的是“上活概念课,灵动新课堂”。
第一部分:说教材、学情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61——62页第五单元《面积》中例1、例2以及做一做。
(二)单元分析:
1、教学内容和作用:
这一教学内容是《面积》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时。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习体积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面积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
2、教材编排特点:
(1)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2)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度量(测量)的意义,渗透度量意识。
(3)以面积含义为基础,以度量的本质为核心,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三)本课教材
在翻阅教育云上,搜索网络上的有关参考的教学设计,包括自己在以前的教学中,常把例1、例2、例3放在一节课中,但是往往都会觉得时间太紧。
正因为面积概念是贯彻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就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看、摸、比、说、操作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
基于这样的考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有例1和例2 。
例1,使学生直观认识面积概念。
教材与以往相比,删去了面积的定义,目的就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也避免教师将功夫用在指导学生叙述面积的定义上,而忽视了学生对于面积含义的真正理解。
例2,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在经历拼摆和选择的过程中,也是巩固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因为这三种图形中,只有正方形才能把这个长方形铺满,准确测量出图形的面积。
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建立了长度单位的概念。
但是由“长度”概念到“面积”概念,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抽象性也比较强,是学生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校75%是进城务工子弟,家长迫于生计,早出晚归,疏于对孩子学习上的关注和辅导。
在教学中,我必须扎实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实效。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空间观念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和理解,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通过看、摸、比、说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4、通过学生分组互助,亲自参与探索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成功情感体验,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的同时,培养度量意识。
第二部分: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1、直观操作法
2、分层推进法
3、分组教学法
层层深入设计学生的探究活动,制造认知冲突,采用多种方式只为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二、学法
1、动手操作
2、自主探究
3、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培养度量意识。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二、探究新知
例1的教学,通过直观感知——完善认识——加深认识,层层递
例2的教学,我通过制造认知冲突——经历拼摆过程——体会面
三、巩固内化:
知识的学习需要及时巩固,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四、小结升华:
回顾的不仅仅是本节课的知识,更是让学生回顾研究过程,展望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补充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知道关于面积的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照片)
第四部分:说教学反思
1、各种活动中建立概念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本节课把枯燥的概念学习,融入到“感知面积、建立概念”、“动手操作、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的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探索性学习过程,丰富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的体验,真正理解面积的含义。
2、概念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思维训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本节课上为了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始终在兴奋中思考、探索,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冲突,知识的学习成为自我的需要,概念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挑战和乐趣,激活学生思维动机,培养思维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3、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估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然而要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有估的意识,有意识的结合教学内容,逐步渗透。
所以我设计了一道估测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凭借直觉进行估,逐渐形成量化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也为后面建立面积单位表象,正确运用面积单位做铺垫。
一节课有惊喜也有困惑,惊喜促使我大胆尝试;困惑就是,提供给学生作为面积单位中的三角形,一开始我认为是等边三角形,好拼摆。
仔细研究教材后发现是等腰三角形,学生在拼摆过程有一定难度,需要指导。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