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评课记录
数学方面的听课评课记录对于教师们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有着关键的指引作用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数学听课评课记录欢迎大家浏览
笔者多次参加了我乡举办的数学公开课的听课和评课感受颇深在大力提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进行改革中一些教师却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重教师“讲”知识轻学生“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已极不适应进行改革的要求了
一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五册数学“千米的认识”时只是抽象的讲1千米有多远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印象也不深刻《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接触1千米知道1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单位学会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那里因此在上这节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下列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如果把一节课比作一首优美乐曲的话那么情景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弦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情景使他们在情景中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新课伊始用媒体播放“一辆大卡车和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动感画面说:同学们我们知道比较精确的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我们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我们乘坐的汽车所行的路程用什么作单位呢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里
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争着回答:“千米”这时教师随机揭题并说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就是指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其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正如人们所说“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作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生活很少接触显得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感受1000米的实际长度并且记录自己走100米所用的时间根据100米的长度和所用时间去估计1000米的长度大约从到在设计时我考虑到1000米的长度概念难以建立于是让学生把长度和时间有机结合起来利用10个100米是1000米推算出10个100米所用时间即为走1000米大约用的时间通过时间来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这样不仅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而且使学生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了空间相象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周围的条件如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操场的长30米等用推算的方法推出1千米的长度以加深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这样把抽象的内容放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变枯燥为兴趣变陌生为熟知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新课标的理念
三、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在学生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知后给学生创造自由学习的空间1千米的路程究竟有多远让学生自己闭上眼睛深入感受1千米的距离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再分组讨论交流:在你的周围大约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就是1千米这样通过学生的交流、探索等活动在小组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自己总结说出收获
新课程理念提倡的教学过程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这节课的收获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过去老师总喜欢把所学的知识总结出来让学生去背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概括、去总结唯恐学生总结错了殊不知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学生就会越变越懒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事实上学生们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老师合理挖掘正确引导在教学千米、米的简单换算时我是这样的:①出示题目如:2千米=()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什么你是怎
样想的最后由他们自己归纳总结: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那么2千米是2个1000米就是2000米②出示图片:
亚运会上有一项田径项目是3000米跑引导学生说出是多少千米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再由学生总结算法:1000米是1千米3000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而不是考试的工具要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能力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自己总结等活动获取知识体验到探索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