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课件
该种产品的制造成本资料
和企业的非制造成本资料
如表2-8。
表2-8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对比
2. 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变动成本法:已销产品与期末存货(库存产 成品、在产品) 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 变动部分
完全成本法:已销产品与期末存货(库存产 成品、在产品) 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 固定性制造费用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
其专用生产设备的月折旧
额为10 000元,该设备最
大加工能力为4 000件/月。
例1
当该设备分别生产1 000件、
2 000件、3 000件和4 000
件时,单位产品所负担的
固定成本如表2—1。
成本
成本
业务总量
固定总成额本总额
业务总量
单单位位固定产成品本
固定成本的性态模型
固定成本通常又细分为酌量性固定 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 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 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 直 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 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 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 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 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 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 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
半固定成本的特征
业务量
成本 (元)
3000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业务量(小时) 延伸变动成本的特征
其它成本概念及其分类
机会成本 边际成本 沉没成本与付现成本 专属成本与联合成本 相史成本法 账户分析法 工程分析法
案例题
2004年3月12日,某医药工业公司财务科长根据本公司 各企业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份公司年度经 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经理室。经理对报告中提到的两个企 业情况颇感困惑:一个是专门生产输液原料的甲制药厂,另 一个是生产制药原料的乙制药厂。
甲制药厂2002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 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2003年该厂对此积极努力,一方 面适当生产,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广开渠道,扩大销售, 减少库存,但报表上反映的利润2003年却比2002年下降。 乙制药厂情况则相反,2003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比2002 年下降,但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上几项经济指标除资金外都 比上年好。
着差异性 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对比
1. 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产品
完
成本
全
成 本 法
期间 成本
直接材料
产
直接人工
品
制造费用
成
变
变动性制造费用 本
动
固定性制造费用
成
管理费用
期间
本
销售费用
成本
法
设某企业月初没有在
产品和产成品存货。当月
某种产品共生产50件,销
例9
售40件,月末结存10件。
合成本如何进行分解。
表2-5
表2-5
2.3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是指在产品成本的 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 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 接材料、直接人工,还 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 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 性的制造费用)。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
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 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3、延伸变动成本
成本 (元)
---------------------------------------------
变动成本部分
---------------------------------------------
固定成本部分 业务量(件)
半变动成本的特征
成 本
成本实际数
成本的线性 近似数
管理会计学 Ch2 变动成本法
2.1 2.2 2.3
成本分类 混合成本的分解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
2.1 成本分类
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制造成本 非制造成本
制造成本
为制造(生产)产品或提供 劳务而发生的支出,即 “生产经营成本”。
根据其经济用途分为
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 其他制造费用
回归直线法对混合成本的分解过程, 也就是求取a和b的二元一次联立方程的过 程。假定有n个(x,y)观测数值(如前例中 不同产量条件下的电费数额),就可以建立 一组决定回归直线的联立方程式,用n个观 测值的和的形式表示为:
a和b的求解
使用表2-5所给的某企
例6
业的产量与耗电量的资料, 具体说明回归直线法对混
直接人工:在制造过程中直接对制造对象施以影 响以改变其性质或形态所耗费的人工成本。核算 上即为生产工人的工资。
直接材料:在制造过程中直接用以构成产品主要 实体的各种材料成本, 包括外购半成品
制造费用:为制造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 间接费用,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外的为制 造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一般须分 配计入不同产品。
表2-10
例12
仍假设某企业从事单 一产品生产,连续3年的 销量均为600件,而3年 的产量分别为600件、 700件和500件。其他条 件与前例相同。
表2-11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各期 损益计算的影响:
1. 产等于销:损益相同 2. 产大于销:完全法损益大于变动法损益 3. 产小于销:完全法损益小于变动法损益
被经理这么一提,公司财务科长也觉得有问题, 于是他将这两个厂交上来的有关报表和财务分析拿出 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甲制药厂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为288 000元和720 000 元,销售成本采用后进先出法。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下 降原因时,认为这是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工资和 制造费用等固定费用未能得到充分摊销所致。
财务成本:企业理财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成本,如借 款的利息支出。
成本按性态的分类
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 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 售量)的依存关系
企业的全部成本可分为
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
是指总额在一 定期间和一定业务 量范围内,不受业 务量变动的影响而 保持固定不变的成 本。
非制造成本
其支出可以使企业整体受益, 但难以描述这项支出与特定 产品之间的关系,也称期间 成本或期间费用
通常可分为
销售成本 管理成本 财务成本
销售成本:为销售产品而发生的各项成本,如专职 销售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差旅费,专门销售机构固 定资产的折旧费、保险费、广告费、运输费等
管理成本: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以外的所有办公 和管理费用,如董事经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差旅费、办公费,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及相应的保险费和财产税等。
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固 定 成 20000 本
10000
原相关范围
新相关范围
4000
8000
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
业务量
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的 期间和一定业务量 范围内其总额随着 业务量的变动而成 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假定例1中单位产品的
直接材料成本为20元。当
例2
产量分别为1 000件、2
000件、3000件和4 000件
乙制药厂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工资和制造费用两年均约为180 000元,销售成本 也采用后进先出法。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上升的原因时, 认为这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为多交利润、保证国 家利润不受影响,全厂职工一条心,充分利用现有生产 能力,增产节支的结果。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你认为: 1.甲制药厂和乙制药厂的分析结论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公司财务科长,你将得出什么结论?如 何向经理解释?
表2-9
例11
假设某企业从事单一 产品生产,连续3年的产量 均为600件,而3年的销售 量分别为600件、500件和 7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 15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 用年度总额为20 000元, 且全部为固定成本。
与产品成本计算有关的数据: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0 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2 000元 (完全成本法下每件产品分摊20元, 即12000/600)。
思考
只要产量等于销售 量,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的损益一定等于按完全 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吗?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局限
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 产品成本的计算尚不合乎税
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法的要求
更符合“配比原则”的精神。 固定/变动成本划分本身的
便于进行各部门的业绩评价。 局限性
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 其作用随决策期的延长而降
时,材料的总成本和单位
产品的材料成本如表2-2。
成本
成本
业务量
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单位产品 业务量
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的性态模型
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 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是指那些“混合” 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 根据其发生的具体情况, 通常可以分为:
1、半变动成本 2、半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对比
3. 各期损益不同
当产销不平衡时,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当期 损益存在差别
产销越不平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的当期损 益差别也越大
仅当产销绝对平衡,实现 “零存货” 时, 损益计算上的差异才会消失
例10
仍以表2-8的数据 和所设条件为资料,再 假设每件产品售价为 500元,销售费用中有 变动性费用为每销售一 件20元。当分别采用变 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所计算出的当期税前利 润如表2-9。
防止盲目生产
低
简化成本计算,避免固定性 制造费用分摊的主观臆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