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科诊疗方案

肿瘤科诊疗方案

重点病种修改方案肿瘤科2010年2月肺癌临床方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lung cancer),是指原发于支气管粘膜和肺泡的癌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痰血、发热、胸痛、气急等。

一、诊断参照卫生部、中管局相关文件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1991年由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二、中医治疗(一)手术后辅助治疗主要针对肺癌I、II期手术后患者1.气血两虚证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10g、川芎8g、白芍药15g、熟地黄15g、人参10g(另煎)、炒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9g等。

加减:纳差加鸡内金10g、炒三仙15g;乏力加黄芪20g;恶心加半夏10g、旋复花10g;咳嗽加紫菀10g、百部15g、百合15g;咳而气促加五味子15g、诃子10g;有虚火者去人参,加西洋参10g或党参30g。

中成药:八珍胶囊 4粒,1日3次,口服。

十全大补丸 8粒,1日3次,口服。

疗效评估:我们采用八珍汤加减治疗此型患者82例,并与同类中成药八珍胶囊对照,有效率83.1%,p<0.05,疗效较好,基本可以改善症状。

2.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40g、桂枝9g、芍药18g、生姜9g、大枣6枚、炙甘草6g等。

加减:纳差加鸡内金10g、炒三仙15g;恶心加半夏10g、旋复花10g、丁香10g;呕吐清水加吴茱萸10g;咳嗽加桔梗10g、前胡10g;咳痰量多加苍术10g、厚朴10g。

疗效评估:我们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此型患者38例,症状改善率76.9%。

3.正虚瘀结证治法:益气活血方药:二参汤加味。

人参10g(另煎)、丹参15g、薏苡仁20g、生黄芪30g、三七粉10g、半夏10g、川芎10g、当归10g等。

加减:纳差加鸡内金10g、炒三仙15g;乏力加黄芪20g;恶心加半夏10g、旋复花10g;咳嗽加紫菀10g、百部20g;咳而气促加五味子10g、诃子10g;咳痰量多加苍术10g、厚朴10g;胸痛者加赤芍10g、丝瓜络10g、桃仁10g、元胡10g。

中成药:山仙颗粒(本院制剂) 2包,温水冲服, 2次/日。

中药超声雾化通肺饮:鱼腥草30g、金瓜蒌30g、露蜂房12g、陈皮10g、桑白皮10g、桔梗10g、炙甘草8g。

每剂制成真空封闭的煎剂120ml,用30ml超声雾化吸入,1日2次。

疗效评估:我们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山仙颗粒有抗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山仙颗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例,有效率78.9%,相关课题及论文已结题和发表。

通过临床小样本观察通肺饮超声雾化治疗肺癌及放射性肺损伤,有效率为37.5%。

患者咳嗽、咯痰、咳血等症状明显缓解,体征亦有一定改善;目前《通肺饮超声雾化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研究》已作为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在研中。

以后我们会加大复方药物及剂型的优化。

此症型须注意有复发或转移。

可结合针灸或中药外敷止痛(见瘀血内阻证)。

4.肺脾两虚证治法:健脾补肺,化痰祛浊方药:六君子汤加味陈皮15g、半夏10g、党参30g、茯苓15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等。

加减:咳嗽痰多加瓜蒌20g、鱼腥草20g、川贝母10g;纳差加鸡内金10g、炒三仙15g;乏力加黄芪20g;恶心加半夏10g、旋复花10g;咳而气促加五味子15g、诃子10g;气喘加蛤蚧1对;可酌加龙葵30g、全蝎5条以抗癌。

通肺饮 30ml,超声雾化, 2次/日。

疗效评估:我们观察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此型患者32例,有效率62.1%,症状基本可以改善。

(二)放疗辅助治疗1.阴虚毒热证治法:滋阴清热,解毒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沙参15g、麦门冬20g、玉竹15g、甘草8g、天花粉20g、桑叶20g、生扁豆20g、金银花10g、野菊花15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天葵15g等。

加减:咯吐黄痰加海蛤粉10g、知母10g、黄芩10g;痰中夹血者加仙鹤草15g、白芨15g、侧柏炭10g、生地榆10g、茜草10g、三七粉10g;低热加银柴胡15g、地骨皮15g;便秘者加增液承气汤。

中成药:梨膏糖 10ml, 3次/日,口服蜜炼川贝止咳糖浆 10~20ml,1日3次,口服通肺饮 30ml,超声雾化,2次/日疗效评估:我们用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口服加用通肺饮超声雾化治疗此型患者30例,有效率82.3%,疗效较好,症状明显改善,合并放射性肺损伤时可加激素和抗菌素。

(三)化疗辅助治疗1.白细胞减少证治法:益气补血,补肾填髓方药:健脾益肾汤加味当归10g、黄芪40g、补骨脂12g、女贞子15g、鸡血藤15g、鸡内金10g、太子参20g等。

加减:纳差加炒三仙各15g;恶心加半夏10g、旋复花10g;咳嗽加紫菀10g、百部15g;咳而气促加味子15g、诃子10g;便秘加火麻15g 仁、郁李仁15g。

中成药:地榆升白片,3片,1日2次针灸:足三里、肾俞、脾俞、三阴交、血海穴,健脾补肾、补气生血。

可用灸法,每次用艾条悬灸20分钟,每日1次。

疗效评估:中药治疗对该型中各小分型如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均有效,我们临床观察有效率达80%以上。

但对白细胞少于1.5×109/L或合并感染者要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抗菌素。

2.血小板减少症治法:益气健脾,固摄止血方药:花红汤加味花生红衣50g、仙鹤草30g、大枣10枚等。

加减:伴衄血时加白芨、侧柏炭、生地榆、茜草、三七粉;纳差加鸡内金、炒三仙各15g;恶心加半夏10g、旋复花10g;咳嗽加紫菀10g、百部10g;咳而气促加味子10g、诃子10g;便秘加火麻仁15g、郁李仁15g。

疗效评估: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虽然输血小板或注射白介素-11有一定作用,但较大的副作用及昂贵的价格使大多数患者难以接受;通过临床用药观察,我们发现花生红衣、仙鹤草对升高血小板有很好的作用,花红汤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有效率76.5%,与对照组比较,P<0.05,我们希望能进一发掘,通过改良复方与剂型,更好发挥其治疗优势。

3.消化道反应治疗3.1脾胃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降逆止呕方药:理中汤加减人参10g、炒白术15g、陈皮15g、半夏10g、茯苓15g、干姜9g、炙甘草10g等。

加减:纳差加鸡内金10g、炒三仙15g;呕吐清水加吴茱萸10g;呃逆加旋复花10g、代赭石10g;便秘加火麻仁15g、郁李仁15g;腹泻加诃子15g、芡实10g;脘闷加木香10g、砂仁10g;咳嗽痰白加鱼腥草20g,厚朴15g等。

中成药:健胃消食片,3片,1日3次,口服参苓白术散,2包,1日3次,冲服针灸:维生素B6200mg,双足三里、内关穴穴位注射,与化疗前,每日一次;或选内关、足三里、中皖、胃俞,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

疗效评估:此型化疗后多见,中医治疗疗效较好,大多症状可以改善。

我们采用维生素B6双足三里穴位注射预防化疗消化道反应,观察60例,有效率82.6%,但对顽固性呕吐需要合用中枢止吐剂。

3.2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方药:化肝煎加减陈皮12g、青皮10g、芍药10g、山栀9g、贝母12g等。

加减:泛酸加煅瓦楞12g、乌贼骨10g;呕吐加半夏10g;胃痛加佛手10g、元胡;纳差加鸡内金10g;咳嗽痰白加鱼腥草20g,厚朴15g等;痰黄加竹茹15g,胆南星12g。

中成药:健胃片(本院制剂),3片,1日3次,口服疗效评估:此型在化疗消化道反应中亦常见到,我们试用化肝煎加减治疗,有一定效果,目前在观察总结中。

3.3痰饮内停证治法:温化痰饮,降逆止呕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12g、生姜3片、白术15g、茯苓15g、桂枝9g、甘草9g等。

加减:若痰郁化热,壅阻于胃,胃失和降,出现眩晕、心烦、少寐、恶心呕吐等症,可用温胆汤清胆和胃,除痰止呕。

疗效评估:此型亦可见到,我们以温化痰饮,降逆止呕为治则,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因未累计到一定样本,故暂未进行总结。

3.4津伤肠燥治法:滋阴润燥方药:增液承气汤玄参30g、麦冬24g、生地黄24g、大黄9g(后下)、芒硝9g(冲服)。

中成药:麻子仁丸,1丸,1日3次,口服疗效评估:化疗引起便秘在临床多见,我们用增液承气汤治疗此型患者,观察123例,并与中成药麻子仁丸对照,有效率96.8%,P<0.05,疗效很好。

注意提前预防。

(三)不能手术及放化疗者主要针对肺癌Ⅲ、Ⅳ期患者1.痰瘀互结证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药:痰瘀消方加减陈皮15g、半夏10g、茯苓15g、炙甘草10g、制南星10g、当归10g、生地10g、三棱15g、莪术15g、赤芍10g、枳壳10g、桔梗10g、牛膝10g等。

加减:咳痰量多且痰稠去生地、加鱼腥草15g、苍术10g、厚朴10g;胸水者加葶苈子30g、龙葵30g;血瘀加露蜂房30g、鳖甲15g;胸痛者加丹参10g、丝瓜络20g、元胡20g;痰中夹血者加仙鹤草10g、白芨10g。

中成药:山仙颗粒(本院制剂) 2包,温水冲服, 2次/日平消片,每次4~8片,3次/日,口服通肺饮 30ml,超声雾化,2次/日针灸:肺俞、曲池、尺泽、合谷穴,泻法,每日一次,清肺化痰;痰热者,加丰隆、足三里穴;喘甚者,加天突穴;胸痛者,加孔最穴。

疗效评估:此型为本病最常见的证型,中医治疗对于不能手术及放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我们用痰瘀消方加减及山仙颗粒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痰瘀互结证患者120例、56例,有效率分别为47.6%、55.3%,症状改善明显,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临床观察,初步认为中医对此型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2.脾虚痰盛证治法:健脾化湿,宣肺豁痰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5g、炙甘草8g、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等。

加减:咳痰量多且稠痰加鱼腥草15g、苍术10g、厚朴10g;纳差加炒三仙15g;胸闷加厚朴10g、全瓜蒌20g。

中成药:康莱特注射液每次100~2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效评估:我们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可缓解部分症状;若合并肺部感染则需合用抗菌素。

3.阴虚肺热证治法:滋肾润肺,清痰散结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15g、麦门冬20g、玉竹15g、甘草8g、天花粉20g、桑叶20g等。

加减:咳嗽痰粘加紫菀10g、款冬花10g、贝母10g、枇杷叶10g、淡竹茹10g;痰中夹血者加仙鹤草20g、白芨15g、侧柏炭10g、生地榆10g、茜草10g、三七粉10g;低热加银柴胡15g、地骨皮15g;便秘者加增液承气汤。

中成药:山仙颗粒(本院制剂) 2包,温水冲服,2次/日鸦胆子乳每次20~4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效评估:此型在临床上亦较常见,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此型30例,有效率40.2%,可缓解部分症状;若合并肺部感染则需合用抗菌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