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诊断——心脏与大血管
医学影像诊断——心脏与大血管
是一种有创性的特殊X线检查。
右心造影
左心室造影 主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二、CT检查
①显示心脏和大血管钙化; ②胸、腹部大血管疾患,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及腔内血 栓、腔静脉和肺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 ③心脏肿瘤包括腔内肿瘤或瘤栓; ④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 瘤及附壁血栓; ⑤肥厚型心肌病病变部位、程度和范围等; ⑥心包疾患,如心包积液、增厚、缩窄等; ⑦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 ⑧大血管及其分支病变术后复查,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或介入 治疗术后等; ⑨计算心室容量、心搏出量及射血分数,分析血流动力学改 变,评价心肌血流灌注状态等。
(三)肺动脉高压
●高流量性 ●阻塞性
X线表现: ①肺动脉段明显凸出;
②肺门动脉扩张、搏动增强,肺动脉外围分支纤细,有时与
肺门动脉之间有一突然分界,称肺门截断现象或“残根”征; ③右心室增大。
(四)肺静脉高压
①肺瘀血,肺血管纹理普遍增多、轻度增粗,边缘模糊;肺 门影增大,边缘模糊;肺野透明度降低。 ②间质性肺水肿:克氏线 ③肺泡性肺水肿:分布于一侧或两侧肺的斑片状阴影,边缘 模糊,常融合成片,肺尖及肺野边缘部分很少受侵犯,有的 以两肺门为中心,表现为“蝴蝶”状阴影。
四、肺循环异常
(二)肺血减少 心室流出道狭窄 肺动脉血流量下 降 肺动脉干细 心腰凹 肺门 小 肺血管纹理纤细
X线表现: ①肺动脉血管变细、稀疏,肺静脉亦相应缩小;
②肺门动脉正常或缩小;
③肺野透明度增加;
④严重的肺血减少,可由体动脉分支的支气管、膈、肋间动
脉及头臂动脉的分支建立侧支循环,在肺野内显示为扭曲而 紊乱的血管影,有时类似肺血增多,常见于肺动脉闭锁患者 ⑤肺动脉段可平直、凹陷或凸出。凸出者多为肺动脉瓣狭窄 后扩张或肺动脉高压所致。
• RV肥厚
LV血
主A
R向L分流
差异性青紫
TOF临床表现
• 主要是紫绀和缺氧
• 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出现,并逐渐加重
• 缺氧发作
• 蹲踞体位
TOF示意图
TOF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
• 心影呈靴型;
• 心腰凹陷,心尖圆钝上翘; • 右心室增大,右心房轻到中度增大; • 左室缩小,左房无改变; • 主动脉增宽; • 肺血减少,肺门缩小。
ASD影像学表现—CT表现
• 房间隔中断或无房间隔显示;
• 增强扫描房间有交通;
• 动态增强右心房出现两次对比剂浓度峰值;
• 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
• 腔静脉扩张。
CT显示:房间隔缺损( ),右房、右室增大。
二、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VSD概述
时,肺内充血改变不明显;
④上腔静脉扩张时右上纵隔阴影增宽。
六、心脏基本病变的CT表现 1.心肌厚薄的改变 2.心肌密度的改变 3.心肌运动的异常 4.心腔大小的改变 5.心腔内密度的改变 6.心包缺损 7.心包渗出 8.心包增厚和钙化 9.心包新生物 10.大血管位置的异常 11.大血管管径的异常 12.大血管密度的异常
关闭不全; ③上腔静脉或/和奇静脉扩张。 ④胸腔积液较常见,可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可达中等量程 度。
⑤有时可见右侧隔肌抬高,此为右心衰时,腹水和肝肿大所
致。
3.全心衰竭 无论左心衰竭或右心衰竭,最后均可导致全心 衰竭。 ①心脏呈普大型,各部的轮廓尚可见;
②心脏博动减弱,主动脉搏动亦可减弱;
③左心衰竭严重时,肺呈淤血和肺水肿表现。右心衰竭严重
VSD临床表现
• 分流小,可无任何症状; • 发育差 • 心悸气短 • 易感冒 • 肺部感染
• 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固定分裂,并可闻及
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VSD示意图
VSD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 肺血增多,肺门血管扩张肺动脉段凸出,心影呈“二尖瓣”型
PDA影像学表现—CT表现
EBCT或螺旋CT增强扫描,于横断面可显示连通左肺动脉根部 与降主动脉之间的管道。三维成像可清晰显示PDA的全貌。
PDA影像学表现—MR表现
可显示左肺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呈无或低信号
。
PDA影像学表现—心血管造影
• 对比剂从降主动脉进入主肺动脉,使主肺
动脉早期显影;
第二节
心脏与大血管正常影 像学表现
一、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一)心脏大血管的正常表现
(二)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心左缘的搏动代表左心室的搏动; 心右源的搏动代表右心房的搏动
(三)食管与心脏大血管的毗邻关系 1.主动脉弓压迹 2.左主支气管压迹
3.左心房压迹
(四)心脏大血管的测量 心胸比率 心脏横径(T1+T2)与胸廓横径(Th)之比即为心 胸比率(CTR)。 正常≤0.5。 最大不超过0.52。
ASD示意图
ASD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 正常或改变不明显; • 二尖瓣型心; • 右房、右室增大,以右心房增大为主; • 肺动脉段隆起、肺门舞蹈征; • 左房无改变,左室和主动脉变小;
• 肺血增多
ASD影像学表现— 心血管造影
• 左房造影:左房显影后右房立即显影
• 根据右房显影的密度、分流对比剂柱的部位及大 小,可判断分流量的多少和缺损部位
• 主动脉结正常或缩小
• 透视见肺门血管搏动增强,称“肺门舞蹈征”
VSD影像学表现—心血管造影
见左心室对比剂经室间隔缺损向右心室分
流,出现左、右心室同期显影,且均增大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PDA概述
• 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交通异常; • 多见于青少年; • 男女之比为1:3; • 异常交通支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和 左肺动脉根部之间,约占先心病的20%左右。
PDA病理
(1)主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无论在收缩还是舒张期主动脉压均高于 肺动脉压,血液便会持续的自主动脉分流至肺动脉 (2)左心室负荷增加: • 血液分流至肺动脉使肺动脉血流量增多,血液经肺到达左心房、左心 室而使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 • 为弥补主动脉至肺动脉的分流对体循环造成的损失,左心室代偿性的 增加心排血量。这两种因素均可造成左心房与左心室肥厚、扩大,最
终导致左心衰竭
(3)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增加 (4)双向分流和右向左分流
PDA临床表现
• 分流量少,无症状;
• 活动后心悸气短;
• 反复呼吸道感染
• 听诊: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PDA示意图
PDA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
• 肺血增多,肺动脉增粗,肺动脉段突出
• 左心室增大
• 部分病人存在主动脉增宽和漏斗征 • 伴有肺动脉高压时,出现双心室增大
二、心脏房室增大
(四)右心房增大
二、心脏房室增大
(四)右心房增大
二、心脏房室增大
(四)右心房增大
二、心脏房室增大
(四)右心房增大
1、后前位:心右缘下段向右扩展、 膨隆,最高点位置偏高; 2、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突 出;
3、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膨隆延 长。
三、主动脉异常
主动脉扩张、迂曲
升主动脉向右突出, 主动脉弓上升并向左 突出,降主动脉向左
专升本辅导——
心脏与大血管
魏晓洁
第一节
心脏与大血管影像学 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一)常规X线检查
1.胸部透视 能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态及搏动。
2.X线平片
后前位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左侧位
(二)心血管造影检查 借助导管技术将对比剂快速注入心腔或大血管内,以显
示腔内形态、大小和部位等解剖结构及其动态变化。
(五)影响心脏大血管的生理因素
1.生长发育及性别 2.体型和胸廓类型 ①垂位心 ②横位心
③斜位心
3.呼吸 4.心动周期和心率 5.妊娠 6.体位
(五)正常心脏大血管的造影表现
二、心脏大血管正常CT表现
三、心脏大血管正常MRI表现 1.横轴位 :“四腔心”断面 左心室平均直径为45mm,室壁及室间隔厚度约为10mm;右心 室平均直径为35mm,室壁厚度约为5mm。
• 男女之比为1:2;
• 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ASD分类
原发孔缺损
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缺损(最常见)
ASD病理
初期:
左房 后期: 右心房 左心房 右房增大 右室增大 肺动脉增大
ASD临床表现
• 缺损小者多无症状
• 劳累后心悸气促
• 易患呼吸道感染
• 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呈固定分裂,并
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三、MRI检查
①MRI为无辐射、无创伤性检查; ②能清楚地显示心内膜、瓣膜、心肌、心包及心包外脂肪; ③MRI为三维成像,可进行任意平面断层扫描并重复显示心 脏、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并可定量测定心脏的体积和重量。 ④MRI心脏电影可动态显示心脏收缩和舒张期的心脏瓣膜运 动、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收缩率等,可测定收缩期及舒张期容 积、射血分数及每搏输出量等。
五、心力衰竭
1、左心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肌病等 。
①明显的肺淤血伴有肋隔角或/和叶间胸膜少量积液;
②间质性和肺泡性肺水肿;
③心脏和左室、左房的增大。肺泡性肺水肿为急性左心衰竭
的重要指征,而间质性肺水肿则多见于慢性左心衰竭。
2.右心衰竭: 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等。 ①右心室增大;
②右心房增大,明显增大而搏动增强者提示有相对性三尖瓣
• 主动脉与左肺动脉干之间见未闭的动脉导
管。
法洛四联症 (tetralogy of fallot,TOF)
TOF概述
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心病
包括四种畸形 •
肺动脉狭窄 • 室间隔缺损 • 主动脉骑跨 • 右心室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