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论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标准-由“汽修工恶作剧案"引发的思考
论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标准-由“汽修工恶作剧案"引发的思考
因此 ,在判 断行 为人 的主 观 罪过 时 ,必 须坚 持 从客 观
到主观的顺序,即在查 明事实的前素上看 ,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 理状态。首先,应 以行为人实施的客观行为为基础进行判 害结果的发生。具体而言,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
断,优先考察行 为的性质及其结果 。再者,应 以行为的相 结果 的发生,而是对这种结果持否定态度 。行为人希望并 关 因素 为参 考进 行判 断 。 相信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无确实可靠的客观根据。 通过将故意和过失在 “ 两个因素”层面上的比较 ,总
的心 理状 态 是 由一系 列 客观 因素 所 引发 的 ,我们 不 能单 凭
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 ,并无犯罪动机或 目的。
同样 ,所 谓 “ 过 于 自信 的过 失 ” , 从 其 认 识 因 素 上
直 觉 断定 当 事人 的主 观 动机 ,即 “ 效果 逆推 动机 ” 。动 机 看 ,是行 为人 已经预 见 了 自己 的行为 可 能发 生危 害社会 的 与效 果 的统 一 ,或者 主 观罪 过 与危 害结 果之 间 的统 一并 不
2 0 1 2 年6 月 ,山东某汽修 店的两个 维修工 为 了开玩 和意志因素
笑 ,竟 然把 高压 充 气泵 塞入 了年仅 1 3 岁 的学徒 杜传 旺 的肛 门, 致其 重 伤 。 同年 , 国家 司 法考 试 卷 二第 5 2 题 答 案认 为本 案 属于 间接 故意 ,引起争 议 。 主 张故 意 者主 要 从认 识 因素 角度 出发 ,认 为汽 修 工属 专 业 人 员 ,对 高 压 气 泵 的威 力 应 有 充 分 了解 , 在认 识 因 素 上属 “ 明知 ”会 引 发危 害 结果 ,系 间接 故 意 。主 张过 失 者 有 两种 观 点 ,一种 以意 思 因素 为角 度 ,主 张该 行 为主 观
形态 中的想象 竞合 犯 。
结果 , 因此过 于 自信 的过 失又 叫 “ 有 认识 的 过失 ” 。一方 非常 小 ,小 到 日常生 活 中不 太可 能发 生 ;另 一方 面 ,行 为 人对 行 为发 生危 害结 果 的预 见是 具体 的 ,而 非抽 象 的危惧
是一 个规 律 ,二 者 并不 统一 的状 况 是大 量存 在 的 ,如罪 数 面 ,行为 人预 见 的只 是可 能 性而 非必 然性 ,且这 种可 能性
_ 行 业 探 讨
现代物业 ・ 现代经济 2 0 1 3 年第1 2 卷第1 2 期
论 区分 间接故意与过于 自信 的过失 的标 准
— —
由 “ 汽修 工恶作剧案"引发的思考
刘 力 ( 浙江 工业大学法学院 。浙江 杭 州 3 1 0 0 2 3)
摘 要 :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是区分故意与过失的两个主要依据。 由于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现实可能性的认识因素 却在 意志 因素上 排斥结果 的发 生。不分重 心地以两个 因素 区分故意 和过失将必然 导致判断标准 的 自相矛盾 。本 文 旨 在 阐述认识 因素 的基础性和 决定性 。避免 了意志 因素在 区分故意与 过失时的干扰 ,从而简化 了判 断标准 。为 区分间 接故意 和过 于 自信 的过失的标 准方面提供有 益参 考。
关键词 :间接故 意 ;过于 自信 的过失 ;认识 因素 ;意志因素
中图分 类号 :D 9 2 4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 8 0 8 9( 2 0 1 3)1 2 — 0 0 1 8 — 0 2
一
、
问题 引入
二 、衡量行 为人主观罪过 的两个 因素—— 认识 因素
结 出 图1 、 图2 。
在认识因素的层面上,首先,意外事件和疏忽大意的过
作者简介 :刘力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2 0 1 1 级在读本科
生。
1 8 —
失 中的行 为人都没 有预见到 自己的行为可 能发生危害 结果 ,
因此其预见可能性均为零。其次,直接故意中行为人明知自
上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系过于 自信的过失;另一种主张 “ 凭借论”,认为汽修工 曾多次实施上述行为,均未发生
危 害 结果 ,表 明其对 该行 为 有掌 控 能力 , 即 自信 的根 据 和 来源。 笔 者 认 为 ,矛盾 主 要集 中在 区分 间接 故 意和 过 于 自信 的过 失 的标准 上 ,或 者 说 ,如何 达 到 “ 认识 因素 ”和 “ 意 志 因素 ”二 者 的有机 统 一 ,即具 有法 定 的 同一性 。当事 人
一
刘力:论区分间 接故意与过于自 信的过失的 标准
己的行为必然 或可能 发生危害 结果 ,可 见其预见后 果发生 可 素 ,以意 志 因素 为辅助 考虑 因素 。
I 行业探讨 _
能性极大或者完全预见后果的发生。最后,间接故意是 “ 明
人的心理活动主要来 自 于个人认知和个人意识 。认识来源 于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而意志则是调配个人行动 的 目 的和 动机。在刑法体系中,认识因素主要 反映行为 ^ 、 对行为结果发 生的预 见可能性的大小;而意志因素主要反映行为人希望、不 希望或介于两者之间 ( 放任 )危害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 通过对行为人客观方面的考察 ,并权衡行为人的认识因素和意 志 因素,来较为准确地判断其行为时的主观方面。 依 据我 国刑法 第十 四条第 一 款规 定 ,故 意犯 罪 是指 , 明知 自己的行 为会 发 生危 害社会 的结 果 ,但 希 望或 放任 这 种 结果 发 生 ,并构 成犯 罪 。 因此 ,在认 识 因素 方面 ,行 为 人 明知 自己 的行 为可 能 发 生危 害 结 果并 有 预见 能力 ,且 发 生危 害 结果 的可 能 性较 大 ;在 意志 因素 方面 ,行 为人 既 不 希望 危 害结 果发 生 ,也 不反 对危 害 结果 发 生 ,采 取 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