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讲课PPT课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讲课PPT课件
3.
14
三、病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16
1.病理: COPD 的病理改变包括 4 个部分: 中心气道(内径 > 2 mm的软骨气道)
外周气道(内径 < 2 mm的无软骨气道)
肺实质
肺血管
17
(1)中心气道: 支气管腺体肥大和杯状细胞化生,气 道上皮鳞状化生,纤毛缺失和纤毛功 能障碍,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增生,炎 症细胞浸润。 (2)外周气道: 改变和中心气道类似,随着病情进展, 气道壁有胶原沉积和纤维化。终末细 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异常扩张,形成肺 气肿。
6
二、COPD 的病因
11
(一)个体因素 1.遗传因素: α1-抗胰蛋白酶的重度缺 乏与非吸烟者的肺气肿形成有关。 2.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和气道 高反应性是发展成COPD的危险因素, 气道高反应性与吸烟等因素相关。 3.肺的生长发育: 肺脏的发育情况与 个体的出生体重及儿童时期生活环境 有关。
*PaO2降低不明显,PaCO2正常或降低。
53
54
六、 COPD 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24
COPD发病的炎性机制
?
吸烟 肺泡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IL-8) 介质 (LTB4)
CD8+
T 细胞
O2 -
中性粒细胞
中性肽内切酶
a1-抗胰蛋白酶 蛋白酶抑制剂 SLPI TIMPs
_
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 金属基质蛋白酶
气道壁塌陷 (肺气肿) 上皮细胞
Adapted from Barnes TiPS 19, 417, 1998
粘液分泌过多 (慢性支气管炎)
25
炎症
小气道疾病
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肺实质破坏
肺泡牵拉作用消失 弹性回缩力下降
气流受限
(2)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ຫໍສະໝຸດ 参与COPD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
蛋白酶增加 丝氨酸蛋白酶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Cathepsin G 蛋白酶3 半胱氨酸蛋白酶 Cathepsin B,K,L,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 MMP-8,MMP-9,MMP-12 抗蛋白酶减少 a1-抗胰蛋白酶 a1-抗糜蛋白酶 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 Elafin Cystatins MMP1-4组织抑制剂(TIMP1-4)
COPD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COPD 氧化应激反应
抗氧化剂
Vitamins C and E N-acetyl cysteine Glutathione analogues Nitrones (spin trap)
抗蛋白酶
SLPI a1-AT
NF-B IL-8 TNF-a a
蛋白酶 O2-, H202 OH., ONOO-
46
二、体症
* COPD 早期无异常体症。 * 如有严重的肺气肿:
望诊:胸廓前后径增加,呈桶状。 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 失,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呼吸音和语音均减低,呼气 延长,有时双肺可闻及干湿啰音。
47
三、胸部 X 线 * 因肺脏过度充气,残气量增加。 * 胸相示肺透过度增加。 * 重度肺气肿时胸廓饱满,肋骨走行变 平,肋间隙增宽。 * 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后间隙增宽。 膈肌位置下移,横膈变平。 * 双肺透明度增高,肺外带血管纹理纤 细、稀疏。 * 心影呈垂直狭长。
(3)气体交换障碍: 发生在 COPD 进展期病例-特点:低氧血 症伴有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 COPD 气体交换异常的原因:通气-血流比 例失调。 弥散常数(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 的异常与肺气肿的严重程度有很好的相 关性。
40
(4) 肺动脉高压: 发生于 COPD 晚期,出现严重的气体交换障 碍后。 肺动脉高压的因素: **血管收缩(主要由于低氧),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肺动脉重塑, **肺泡毛细血管床的破坏。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右室肥厚和功能障 碍(肺心病)。
13
感染 呼吸道感染: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为 COPD 急性发作的病原菌。 病毒: 有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 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造 成呼吸道上皮损害,有利于细菌感染。 4. 过敏因素 : 细菌致敏可引起慢性支气管 炎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过敏史者 较多,对多种抗原激发的皮肤试验阳性率 高于对照组,痰内组胺和嗜酸粒细胞有增 高倾向.
18
COPD患者气道平滑肌增厚
不吸烟正常人 COPD
Saetta. 1998
19
三种类型肺气肿: *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从呼吸性细支气管 开始并向周围扩展,在肺上部明显。 * 全小叶肺气肿:均匀影响全部肺泡,在 肺下部明显,常在纯合子 α1抗胰蛋白 酶缺乏症见到。 * 远端腺泡性肺气肿或旁间隔肺气肿:在 远端气道、肺泡管与肺泡囊受损,位于 邻近纤维隔或胸膜。
Female
*
Total
2
# Urban VS Rural: P<0.01
Nanshan Zhong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76: 753-760
COPD的死亡率- COPD是中国主要致死性疾病 (2000年)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1.2% (90,000)
15.0% (1.0M)
COPD
脑血管疾病 肿瘤
0% 2% 4% 6% 8% 10% 12% 14% 16%
17.60% (1.28M)
19.10% (1.4M)
19.30% (1.4M)
18% 20%
死因% (2000年)
MOH Disease Control Department and NCDC. Report on Chronic Disease in China. 2006. 3 2005 Report in NCDC Annual Conference.
20
21
(3)肺实质: 肺气肿使得肺泡附着减少,加重外周 气道的塌陷。 (4)肺血管: 疾病早期,肺血管管壁增厚、内皮功 能障碍。逐渐出现血管壁平滑肌增 生和炎症细胞浸润。 病程晚期,有胶原沉积和毛细血管床 破坏,最后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 病。
22
2.发病机制 * 吸烟和吸入有害气体及颗粒--引起 肺部炎症反应,导致 COPD 典型的病 理过程。 *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51
52
2.肺气肿型(或粉喘型, 吸困难明显,通常无紫绀。
PP 型):
* 肺气肿较为严重,多见于老年,体格消瘦,呼
* 患者常常采取特殊的体位,如两肩高耸、双臂
扶床、呼气时两颊鼓起和缩唇。
*胸片:双肺透明度增加。 *肺功能:通气功能虽有损害,但不如 BB 型严
重,残气占肺总量的比值增大,肺泡通气量正 常甚至过度通气,
一、COPD 定义
4
1.COPD
COPD
定义
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 疗的疾病状态,以不完全可逆的 气流受限为特点。由于有害颗粒 或气体(主要是吸烟),肺部产 生异常的炎症反应,从而产生气 流受限,常常进行性加重。虽然 COPD影响肺,但也可以引起显著 的全身效应。
5
2.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定义:
正常人的呼吸
37
COPD患者呼吸
正常人的吸气和呼气循环
COPD 患者呼吸时气流 受限,导致气体陷闭
38
病理生理
COPD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原因
可逆因素 不可逆因素 支气管内炎症细胞的聚集、 气道纤维化性窄 粘液的分泌和血浆渗出物 肺泡破坏使弹性回缩力减弱 中央和外周气道平滑肌 的收缩 肺泡支撑破坏使小气道关闭 运动时肺动态充气过度
4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胸部 X 线正位 *肋骨呈水平状, 肋间隙增宽。 *两肺野透亮度增高, *肺血管纹理变细, *两侧横膈明显下降。 *心影呈垂直狭长。
49
五、COPD 的两种典型类型
50
1.支气管炎型(或紫绀臃肿型,BB 型) *支气管病变较重,粘膜肿胀,粘液腺增生,而肺气
肿病变较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北京协和医院 呼吸内科 蔡柏蔷
1
COPD的患病率-中国流行病学研究
Urban prevalence of COPD(%) 14 12 10 8 6 4 2 0
12.1 12.7 12.4
Rural
Total
8.8 7.8 4.9 5.4 5.1 #
8.2
Male * Male VS Female: P<0.01;
(3) 氧化应激: 香烟烟雾和其它吸入颗粒能产生氧化物 COPD患者内源性抗氧化物产生下降 –COPD患者呼出气浓缩物、痰、血中氧化应激的标 志物(如过氧化氢和 8- isoprostane)增加 氧化应激对肺组织的不利影响 – 激活炎症基因 – 使抗蛋白酶失活 – 刺激粘液高分泌 – 导致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活性下降
12
二、环境因素 1. 大气污染: 化学气体: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烟雾,对 支气管粘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 粉尘:二氧化硅、煤尘、棉屑等刺激支气管粘 膜,使肺纤维组织增生和清除功能遭受损害。 2. 吸烟 : 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纤毛运动发生 障碍,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 吞噬、灭菌作用。使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 力。
(1)慢性支气管炎: 是指除外慢性咳嗽的其 它各种原因后,患者每年慢性咳嗽,咳痰 三个月以上,并连续二年。 (2)肺气肿:远端的气室到末端的细支气管出 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 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纤维化。“破坏” 是指呼吸性气室扩大且形态缺乏均匀一致, 肺泡及其组成部分的正常形态被破坏和丧 失。 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属于临床范畴,而 肺气肿的定义为病理解剖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