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1我从 1 987 年开始,始终从事地理科学导论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工作。

20 年来,我们在校内外专家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地理科学导论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这种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提升和实际运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科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水平。

现向各位专家简要陈述如下,敬请指教。

一、课程理念地理研究性课程由于地理科学不仅是理论化的知识,而且是系统化的认识,所以地理科学导论的教学目标就不是单一地传授既有的地理科学的理论知识,而是既传授既有的地理科学的理论知识也培养学生的获得地理科学知识的方法(论)。

因此,我们认为,这门课程的课程理念可以称为地理研究性课程。

二、教学方法地理研究性教法地理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一个可控的、非线性的、多反馈回路的教学系统。

包括:(1)教师阐释问题的含义和意义,(2)教师介绍各家的观点并简要分析,(3)教师阐述教师本人的观点,(4)教师启发学生反思乃至批判既有的观点,(5)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1 / 192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性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教学班级 2006 级本科A、B、C主讲教师潘玉君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什么是地理学;2、理解学习方法与方式的转换。

重(难)点重点为教学目标(1);难点为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1、研究-讲授法;2、发散-收敛法。

教学内容一、课程名称A、课程名称地理科学论B、课程比较导论与引论、概论、通论的区别二、课程教材A、所用教材《地理学基础》B、其它教材《地理学基础》与其它教材的区别三、课程目标A、使学生全面掌握什么是地理学;B、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学的研究范式思路和方法。

四、课程理念1、理念标准自觉建立起所学与所思之间的联系2、理念分析A、态度:自觉B、方向:学思<学而不思则惘>思学<思而不学则殆> 3教学内容 C、内容创新性学习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所思的问题,对同一地理事物的不同理论之间的解释进行比较,发现并提出新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阐明新的回答或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课程内容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学时2、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4 学时3、地理学的研究维度6 学时4、地理学的基本性质 2 学时5、地理学---------------------------------------------------------------最新资料推荐------------------------------------------------------ 的学科体系 2 学时6、地理学的核心理论 6 学时7、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论) 6 学时8、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4 学时六、课程要求1、课堂笔记:完整、系统、准确的课堂笔记2、读书笔记:必须阅读一部地理学名著并有读书笔记3、文摘卡片:运用第一手文献资料,每天一张地理学文献卡片4、期刊浏览:《地理学报》等 30 种5、实地考察:利用十一进行近域地理考察6、适当买书:介绍重要的参考书并鼓励学生买书.......七、课程考核1、平时:1 5% (含作业和学习态度以及向老师请教的问题的水平)2、期中:1 5% (笔试闭卷)3、期末:70% (笔试闭卷或口试)八、成长历程晚上三班观看《大家吴传钧院士》 4教学内容1、观念由于地理科学不仅是理论化的知识,而且是系统化的认识,所以地理科学导论的教学目标就不是单一地传授既有的地理科学的理论知识,而是既传授既有的地理科学的理论知识也培养学生的获得地理科学知识的方法(论)。

因此,我们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统称为地理研究性3 / 19教学法。

2、构成地理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一个可控的、非线性的、多反馈回路的教学系统。

包括:教师阐释问题的含义和意义,教师介绍各家的观点并简要分析,教师阐述教师本人的观点,教师启发学生反思乃至批判既有的观点,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要参考文献潘玉君.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 2005 年第一版第4次印刷潘玉君.地理科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1 995 白光润.地理学引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3 孙正聿.哲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1 998 编辑委员会.地理学基本名词.科学出版社, 1 999 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 990 有关地理学网站(页)等资源地址思考作业1、长期作业:每天一张卡片。

2、利用十一进行近地域考察。

3、浏览或购买有关的书籍。

教学后记1、有些同学的第一志愿不是地理科学,而具有不喜欢地理学的严重倾向。

我应该通过教学尽快改变这些。

2、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特别是研究性教学。

3、今后应将这些内容的教学时间调整为4学时。

---------------------------------------------------------------最新资料推荐------------------------------------------------------ 5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性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教学班级 2006 级本科A、B、C主讲教师潘玉君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地理环境结构的概念;3、使学生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确立。

重(难)点1、重点为教学目标(1);2、难点为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1、研究-讲授法;2、发散-收敛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本章导言一、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含义二、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意义第二节地球表层概念及其提出一、各种观点地理环境、地理壳、人地关系、区域......二、钱学森院士的观点与定义1、观点及其背景(1)背景(2)观点2、定义三、我们的定义及其背景白光润、潘玉君等的观点1、定义2、分析及背景四、观点讨论1、现有观点的质疑2、学生的观点<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请他们课后思考> 6第三节地球表层的时空尺度一、空间尺度1、各家观点2、共识观点二、时间尺度1、圈层时间2、时间尺度第四节地球表层的基本结构一、结构的一般定义二、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思路>如何认识空间结构?归纳的思路或演绎的思路1、要素结构(1)自然地理要素结构<参考王健《现代自然地理》>A、二自然5 / 19地理要素结构B、三自然地理要素结构C、四自然地理要素结构D、全自然地理要素结构(2)人文地理要素结构A、二人文地理要素结构B、多人文地理要素结构2、地域结构我们对地域结构的认识是有一个不断自我否定、不断发展的过程:地域结构次级地域结构地域结构次级地域结构+相关地域结构地域结构次级地域结构+相关地域结构+背景地域结构(1)定义(2)分类 7 <思考与引申>地域的功能主要由哪一类地域结构决定?地域结构的优劣如何测评?三、地球表层的时间结构<讨论>从一般系统论看,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决定的。

某地理系统的功能是由哪些结构要素结构、次级地域结构、相关地域结构、背景地域结构、时间结构决定的?第四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空间系统一、古代地理学阶段的观点1、时间;2、特点;3、观点二、近代地理学阶段的观点1、时间;2、特点;3、观点三、现代地理学阶段的观点1、时间;2、特点;3、观点<思考>若有三位地理学家研究同一个问题,其中A从具体分布、B从分布格局、C从分布规律来阐述。

则谁的水平最高?你应该怎样研究?主要参考文献潘玉君.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 2019 潘玉君.地理科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1 995 白光润.地理学引论.东北师范大学出---------------------------------------------------------------最新资料推荐------------------------------------------------------ 版社, 1 993 李喜先.科学系统论.科学出版社, 2004 思考作业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确定的?2、简述地球表层的结构。

3、卡片:每天1张。

教学后记1、应该让学生理解研究某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的意义是什么。

2、这是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的一章。

3、 8课程名称地理科学导论课程性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教学班级 2006 级本科A、B、C主讲教师潘玉君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地关地域系统概念的根据进而理解作为科学发展的基础的核心概念的确立是历史性和发展性的过程;2、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观点;3、了解研究的维度与语言。

重(难)点1、重点为教学目标(2);2、难点为教学目标(1)。

教学方法1、研究-讲授法;2、发散-收敛法。

教学内容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第二章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第一节本章导言一、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基本内涵二、地理学的研究核心的基本意义第二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概念的内涵7 / 19及其根据一、有关的观点1、讨论问题的结构:观点代表学者主要论著2、讨论问题的内容:人地关系、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二、我们的观点我们同意吴传钧院士的观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1、理论根据(1)理论创新的基本逻辑: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2)历史的根据吴传钧院士的观点 9 (3)逻辑的根据李春芬教授和潘玉君教授的观点2、基本内涵3、基本规定第三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一、人地关系与地域关系的分析框架1、人地关系2、地域关系3、二者关系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维度与语言一、基本的研究维度1、空间秩序2、时间序列3、动因机制二、基本语言1、文学语言2、数学语言3、地图语言主要参考文献潘玉君.地理学基础.科学出版社, 2019 潘玉君.地理科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1 995 白光润.地理学引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3 李祖扬.科学认识论简明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 1 995 思考作业1、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什么?它是怎样提出来的?2、你如何理解人地关系、地域关系和二者关系?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4、每天1张卡片。

5、请在期刊网中检索关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核心的文献。

---------------------------------------------------------------最新资料推荐------------------------------------------------------ 后记今后,在二者关系问题的教学特别是启发学生理论思维上应强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