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品德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课教案【篇一:小学四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案】《珍爱生命》单元分析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生命的美丽,感受生命的宝贵,以及生命承载着家人的希望与付出;敬佩为拯救他人生命而献出爱心的人。

能力:能够尊重和珍爱生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知识: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

单元设计构想1.本单元旨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生命的话题很大,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究。

在这里只是播下一粒种子,让学生获得一些意识,有所感悟。

2.单元的内容安排是从大自然的生灵万物到人类的生命,从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到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

其中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是重点,珍爱自然界的各种生命是宏观引入,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是延展。

针对不同的内容,本单元还安排了不同的学习方法。

3.本单元体现的新课程观主要有:(1)课题设计注意综合性与范例性,打破了片面强调学科(材料)系统性的传统。

课题涵盖的范围涉及多门学科,学生可以在一个课题上发挥开来、深入领会并学以致用。

(2)在目标取向上追求基础性和有效性,不片面强调为了他人生命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而是首先要珍爱作为个体的自己的生命。

(3)在教材呈现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学生自己能够感受到、看得见、听说过的各种场景,用学生的视角来组织各种资料。

4.本单元编写思路是从“欣赏”生命、感知生命的美丽入手,唤起心中对生命个体的爱与尊重,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关于生命这个话题,一年级是让学生从感性出发关爱花草树木和小动物。

三年级则侧重在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学会理解父母。

高年级侧重植被造成破坏的原因及给人类带来的恶果,进行环境和生态意识的教育。

而四年级主要关注的便是生命道德,对生命的欣赏和感受,关注动植物的生命是从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这一角度出发,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寄托了家人无限期望,强调的是对于生命的责任感。

主题活动指引主题一“美丽的生命”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了解生命的多样性,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进而关爱动植物。

1.学生观看课件并结合课前调查,将观察到的各种生命形态进行分类,画一幅以生命为主题的想象画,并将所画的画办成画展,了解各种各样的生命。

2.通过感受生命的过程,建立与生命的对话,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生命的美丽。

3.通过利用图片介绍自己的动植物朋友和童话剧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进而关爱动植物。

主题二“我们的生命”主要是探寻自己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盼。

知道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

1.通过观看课件、编排小品和访问家长等方式,了解自己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成长过程,感受成长的不易。

2.从讲述“我的成长小故事”中,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亲人的爱和期盼。

3.在对神话故事中“长生不老,死而复生”的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懂得珍惜生命。

4.把收集到的爱心事例办成爱心展板。

主题三“呵护我们的身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了解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环境。

1.组织学生课前总结自己的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保证身体健康。

2.收集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关的俗语、谚语,在班级交流。

3.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陋习大清除”活动,使学生知道公共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感受生命的美丽。

能力:能够主动地去关爱动植物。

知识: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了解多样的生命,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知道人与自然万物要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

但是农村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关注相对少一些。

并且,家长对珍爱生命方面的教育也比较滞后,使得学生对生命的宝贵性认识不够,关爱生命的意识比较薄弱。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自然界,在他们生活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可见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可是,平时他们并没有留意身边的动植物,有些伤害动植物的行为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生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不太懂得怎样去珍爱生命,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是必要且急需的。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使其能够主动地去关爱动植物。

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应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开始,去观察校园、村庄,还有田野和森林里有哪些生命,并借助音视频资源,感受大自然这个美丽神奇的世界,发现生命的多种形态,体会和感受生命的美丽。

同时可通过学生讲述自己和动植物的故事,辨析不和谐的音符和童话剧表演等形式,激发他们对动植物的喜爱,使学生知道动植物与人类一样需要关爱,动植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善待它们,这样,世界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使其能够主动地去关爱动植物。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及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感受到生命的美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按小组数准备8开大的白纸。

学生准备:观察自然界里都有哪些生命,并做好记录。

准备一个自己和动植物朋友的故事。

收集身边1~2个爱护和不爱护动植物生命的事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生命使世界美丽”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它们也需要爱”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生命使世界美丽1.[播放视频:美丽的世界]围绕情境交流:同学们觉得这个世界美吗?是什么让世界如此美丽?小结:世界是由生命构成的。

生命使世界充满了活力和生机,世界因生命而美丽。

(板书:生命使世界美丽)2.呈现画面,让学生体验感悟。

[播放视频:假如没有生命]学生反馈交流观看录像的感受。

小结:如果没有生命的话,我们的世界将变得苍白、凄凉、毫无生机。

正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生命,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美丽。

【设计意图:感受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命,体会世界因为这些生命而变得美丽。

】活动二关注生命1.填一填小结: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各种生命以不同的方式在自然界里存在着。

2.画一画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画一幅有关生命的想象画,并在班上介绍自己的画,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知道动植物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它们不同的生命形态,它们多姿多彩,充满了活力。

也正是这些许许多多生生不息的生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充满生机,变得五彩斑斓。

(板书:五彩斑斓生生不息)【设计意图:通过填表和画一幅生命的想象画,了解动植物不同的生命形态,激发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生命使世界美丽五彩斑斓生生不息第2课时活动一说说我的动植物朋友小小故事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述自己和动植物朋友怎样相处的故事。

动植物朋友可以是自己种植的植物、饲养的小动物,也可以是自己喜爱的某一种动物或植物。

小结:正是因为有了动植物的存在,我们的自然界才多姿多彩,充满了活力。

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

(板书:动物植物)【设计意图:通过讲述自己和动植物相处的故事,加深对动植物的了解。

】活动二请让我来关心你[播放视频:动植物朋友的心声]学生交流研讨:日常生活中,在爱护动植物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小结:作为朋友,动植物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和欢乐。

作为生命,动植物与人类一样需要关爱。

我们大家要善待它们。

善待它们也是善待我们自己。

(板书:它们也需要爱)【设计意图:引发思考,让学生对受伤害的动植物产生恻隐之心,进一步认识到要爱护动植物,善待生命。

】板书设计动物植物它们也需要爱《我们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宝贵,珍惜生命,对亲人的关怀心存感激。

能力: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

了解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

知识: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待。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理解还很肤浅,认识上存在许多盲点。

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的空间范围相对较窄,社会生活经验也比较少,使得他们生命的意识比较淡薄,没有真正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受物质生【篇二:四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四年级思想品德教案第一单元:生活消费有诀窍1、我家的“收支本”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及收支情况。

2、知道消费要量入而出,学会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3、了解现代家庭理财的基本方式,初步树立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活动一讨论: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1、回忆自己因为提出要求后被父母拒绝的事。

2、说说被拒绝后自己的心情,父母又是怎样向你解释原因的。

3、学生交流,知道被拒绝大多是因为自己的不合理要求,从而感受为什么要“量入而出”的道理,明白生活中哪些是不合理的要求。

活动二小辩论:家庭富裕了,还要不要提倡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1、持肯定观点的同学为正方,持否定观点的同学为反方,各站到课室的一边。

2、双方先在本组内搜集本方的观点,然后选出本方的代表参与辩论。

3、教师最后引导同学们总结观点,强调任何进修都要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活动三小调查:家庭与自己的每月开支情况1、向父母调查家庭生活中每月必需的开支项目,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2、说自己每月的开支有哪些,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

活动四制作“家庭收支本”1、请同学们按照教材提供的表格,向父母调查家庭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2、分别计算家庭一个月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并看看收支是否平衡。

3、分析家庭的开支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你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4、与父母交流自己的体会。

2、今天我当家一、教学目标:1、体验家务劳作的辛苦,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2、知道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学会合理开支。

3、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二、活动准备:1,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营养的知识,并制作成小卡片。

2、了解家庭成员的饮食喜好和禁忌。

活动一说说丹丹为什么感到惭愧?你有没有同感?活动二营养知识大比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