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动员功能性饮料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运动员功能性饮料的概念、分类、发展概况、功效成分和作用机制,重点介绍了运动饮料和功能饮料的异同、补充目的、补充原则和方法,以及发展趋势。
如何增强人的体力和消除运动性疲劳,这是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关心并重点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功能性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
引言如何增强人的体力和消除运动性疲劳,这是多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关心并重点研究的课题.功能饮料是继汽水、可乐、乳酸饮料、果汁饮料之后的第五代饮料.功能饮料是以饮料为载体,添加成分从新型草药到较为熟悉的维生素、无机盐、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天然植化物、益生素、草药和昆虫等,且不以治疗为目的而能达到一定功能用途的饮品.按国际饮料行业的划分,功能饮料可分为运动饮料、能量饮料和其他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饮料.
运动饮料是指营养素的组分和含量能适应运动员或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特殊营养需求的软饮料.运动饮料不仅适用比赛前后运动员为恢复体能、防止休克饮用,也便于人们日常饮用,便于调解机体的代谢,促进体质的改善.
一、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的概念
能量饮料定义为一种果汁风味或无果汁风味、能够提供能量的软饮料,多数充有碳酸气,但也有不充气或粉状产品.其主要特征就是具备迅速为饮用者增加能量物质的功能,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一)运动饮料 1965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肾脏电解质研究所所长罗伯特·凯道
博士,开始研制"运动饮料".1969年他按一定比例向水中添加钠、钾等无机盐和葡萄糖的试验取得了成功,并命名为"加特饮料",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运动饮
料.1972年挪威研制出一种名为"XL号"的运动饮料,并在多数国家得到应用.健力宝开创了中国运动饮料的先河,并作为首次大规模组团参加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专用饮料,被称之为"中国魔水"而一举成名 .
二、功能饮料的发展概况
能量型功能饮料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在市场,并首先在亚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类饮料具有明显的补充体力的作用, 亚洲的主要品牌是红牛、M150、鲨鱼等.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能量饮料出现了飞马、黑狗等一系列跟随品牌.1997年后,美国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各大饮料公司也纷纷推出KMX、AMP、RUSH
等品牌的能量饮料,市场在2001年后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三、功能饮料的功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一)运动饮料,运动饮料的糖浓度不能太高,而且不能含有化学合成的糖精之类的甜味剂.葡萄糖、果糖和低聚糖是运动饮料中的常见糖.动饮料含有一定浓度的盐分,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运动饮料通常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一般饮料则未必含有这类成分.运动饮料的配方都是根据人体在运动时的特点决定的.天然果汁是运动饮料另一重要成分. 优良清洁的水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 此外,运动饮料还比普通饮料少了几种成分,如二氧化碳、防腐剂和咖啡因等.
(二)能量饮料,能量型功能饮料通常以蔗糖或葡萄糖为能量源.因为生理性疲劳
是以身体中能量物质的缺乏、能量代谢不足或障碍作为基础,而糖类代谢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活动,可以迅速为人体补充大量的能量物质,满足机体工作需要. 能量型功能饮料的功效成分中主要包括牛磺酸、赖氨酸等氨基酸和 B族维生素,以及适量的咖啡因,或者含有咖啡因成分的植物提取物.
四、补充功能饮料的目的
补充功能饮料可起到维持血容量、电解质平衡及体温调节等作用.其主要机制是由于失水而使血容量减少,不能满足运动时机体的需要.合理补充水盐,不仅有助于维持血容量,而且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血液循环及体热的散发均有利,无疑可以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功能饮料的功能有:
1. 补充能量、无机盐、维生素及蛋白质营养.
2. 大强度运动、减体重或消化不良等情况下以饮料补充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对弥补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耗损和纠正一系列功能紊乱有重要意义.
3. 耐力项目运动中补充含糖饮料可维持血糖的稳定, 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进而延缓疲劳的发生.
4. 抗疲劳药物或营养物质加入饮料中以提高运动能力.
五、运动饮料补充的原则、方法和措施
以增加机体的水贮备,但不宜喝太甜的饮料.一般运动前10~15分钟,喝
400~600毫升水,可增加体内的水贮备 ,预防运动中水分丢失太多,对维持水平
衡有一定作用.但运动前不宜饮太甜的饮料,如糖量过多,会引起胰岛素反应,反使血糖降低,肌糖原提早排空,加快疲劳发生,也会引起胃肠痉挛,对运动不利.(一)运动前补液;运动员水分的供给量取决于损失量,与运动时间、强度、和外界的温度、湿度有关。
补液无统一的公式,运动中液体的丢失量可从运动前后体重之差了解。
补液的原则是保持水平衡和少量多次,对预防运动中脱水有益,补水以少量多次的原则。
补充运动饮料500-1000ml,未见到副作用。
(二)运动中或运动后补充水分原则;在运动中及运动后水分的补充,宜采取少量多次,要避免一次暴饮的做法。
运动中每15~20分钟饮水150毫升左右,运动后也应少量多次的原则,补液量取决于失汗量,及时补液有利于恢复。
补液的温度以5–13℃的口感较好。
运动时汗液的丢失是运动员脱水的主要原因,出汗导致体液(细胞内液和外液)和电解质的丢失,使体内正常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被破坏,脱水的症状也随之而来。
在口渴感严重、咽干症状一时缓解不了时,可以反复含漱饮料,或者内服微量能导致唾液分泌增加、生津止渴并有清咽润喉作用的饮料如“利喉乐”等。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口渴、咽喉干燥和“假性缺水”等现象,有助于运动训练和运动能力的发挥。
运动中有大量出汗情况下,宜选用低渗透压或等渗透压的饮料。
(三)高气温条件下补液原则,高气温条件下补液应给予与体液等张等渗或低张低渗的电解质溶液,不宜单服盐片.由于剧烈运动时,人所排出的汗液中,水的丧失大于盐的丧失,若补充高张高渗液体,或口服盐片时,又不同时补充足够的水,身体中盐的浓度增加,反而会加重脱水,同时会引起胃肠道的刺激从而导致一种潜在的不平衡的危险.所以必须调整补充饮料中的盐与水的比例,以避免这种危险.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通过正常的膳食可获得足够数量的盐.
应配以多种糖或低聚糖较好.如果含糖量太高,糖的浓度愈大,通过胃的时间愈长,这就影响了水分及时进入体内.据研究,夏天饮料的糖浓度不宜超过2.5%,在寒
冷环境下运动时,由于体热的散发不是主要矛盾,体内水分的损失较夏天少,而机
体的能量消耗却较大,因而饮料的糖度可适当增加到5%~15%,使其缓慢地通过胃,较稳定地给机体补充水分和糖,以维持血糖水平.
(四)饮料中含糖量标准,饮料含糖量一般不宜过高,应配以多种糖或低聚糖较好。
如果含糖量太高,糖的浓度愈大,通过胃的时间愈长,这就影响了水分及时进入体内。
据研究,夏天饮料的糖浓度不宜超过2.5%,在寒冷环境下运动时,由于体热的散发不是主要矛盾,体内水分的损失较夏天少,而机体的能量消耗却较大,因而饮料的糖度可适当增加到5%~15%,使其缓慢地通过胃,较稳定地给机体补充水分和糖,以维持血糖水平。
(五)饮料的温度在10~13℃为宜低温饮料能较迅速地通过胃,研究证实凉饮并不会引起腹痛。
(六)饮料中不能含有兴奋剂物质.
六、如何选择功能饮料
(一)运动饮料的选择
1. 选择运动饮料要考虑到运动员的特殊营养需要
2. 选择运动饮料应考虑到项目特点
3. 体内丧失水分较多时,可选择以矿泉水为主的饮料
4. 体内酸性产物较多时,可选择碱性电解质饮料
七、功能饮料的发展趋势
(一)运动饮料的研制趋势
1. 多功能化
2. 多样化、系列化
3. 组合化
4. 速效化
5. 安全卫生化
(二)能量饮料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后,全球功能饮料的开发与日俱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能量饮料产品的品种将不断增加,进入的国家将不断增加,推广活动将越来越增强,国际交流将日益加强.未来的产品发展方向: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生长发育能量、提供更全面的大脑能量,以及添加从植物中提取能量源或促进能量补充的营养成分.
参考文献:
【1】徐芝芳,曾锡银,黄天丽。
补液对负荷运动后恢复的影响。
中国临床康复。
2002,6(9):1333-1334
【2】高崇玄,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电解质溶液对恢复期再补充水和其后运动能力的影响。
体育科学.2002,22(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