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土整治专题(中国地理)

国土整治专题(中国地理)


2、中国国土整治的难度和要求 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 总体基础比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 因此国土整治,要因地制宜,分层次、 有步骤地进行。
3、中国国土整治的主要内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
华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东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
• 本区为我国重要的海淡水渔业基地。
3、山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1)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①综合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合理 利用低山丘陵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走立体农业之路 ③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进行炉灶 技术革新,节约燃料。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 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
为什么水土流失危害大于黄土高原:
(3)措施:
消除贫困为核心
早期预警
生物固沙,沙障固沙。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一)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 平原为例 1、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辽阔的冲积平原: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 海河、淮河冲积而成。
地跨五省二市:
冀、鲁、豫、皖、 苏、京、津
一,潜力没有得到发挥。
土地和土壤资源:山地丘陵比重大,类 型多,利于发展立体农业。利用不当造成 水土流失、土壤贫瘠、酸性强。
水资源:河流多,水资源丰富,利于灌溉 发电。降水不均,易发生旱涝。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农产品• 江南丘陵和浙闽丘陵:水稻、茶树、油菜、 杉木、马尾松。 • 两广丘陵:水稻、甘蔗、香蕉、柑橘、菠萝、 荔枝、龙眼。
①人均土地少,单位面积生物生长量和产 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 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②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 地表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难。 ③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 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 成重大影响。
五)东北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的建设 1、生态问题与发展障碍:
2、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自然 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少 形成干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集中, 易成涝灾,形成涝洼地。 春温高,地下水位高,洼地盐分向地 表积聚。 春季多大风 ,风沙大。
人为 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加重黄淮海 平原的旱涝、盐碱和风沙灾害。
3、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洼地的治理 济作物; 筑台田,在田里种粮、果、棉、饲料作物 等,饲养禽畜 优点: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②盐碱地的治理 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 鱼塘——台田模式: 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
开矿。露天煤矿的建设,破坏了植被,使 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河道滩地开矿使 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沙。
2、为什么说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 有效方法之一?
小流域:是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 以看作为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
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 ②扩大林、草地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④露天采矿及时回填复垦。
二、重点治理区域及内容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雨强 度大;土质疏松;地面植被少, 固沙能力弱。
人为因素:
轮荒:是不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来开垦 ,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不择手段地放火烧山,掠夺性扩大耕地, 使原来的林草植物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 种地不施肥,靠自然肥力来产粮食,种几 年以后表土流失了,肥力流光了便丢荒。
①黑土开垦后引起的土壤冲刷,黑土层 变薄; 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 ③森林生态破坏和森林资源不合理利用
2、整治措施
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 ②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 土壤培肥 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 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等。
国土整治与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 1、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整治的必要性和难度。 2、掌握中国几个主要区域国土整 治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和措施。
3、认识到中国国土资源开发和利
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国土开发中必须保护环境。
一、国土整治的基本情况 1、概念和目的
国土整治是对国土开发、利用、治理、保 护的总称。 其任务是通过考察、评价、规划和管理, 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积极 治理和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协调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以达到促进国民经济 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 活水平的目的。
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二)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l)荒漠化的成因
平地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 自然因素:
日数多而且集中;
气候因素:
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
人为因素:
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 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 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 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 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合理排灌
(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 陵区为例
(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以南方低山丘 陵区为例
1、背景:
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成因:东南濒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
深受 季风 影响,水热组合好
开发现状: 人地矛盾 明显,耕地锐减, 非耕地资源潜力较大。
2、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丰富,大 部分地区配合较好; 但因季风活动不稳定性,多气象灾害; 春季低温阴雨,盛夏有的地区干热少雨。 生物资源:品种丰富多样;利用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