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锡盟概况

锡盟概况

锡盟概况一、基本盟情锡林郭勒盟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驻地锡林浩特市,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

常住总人口104万,有蒙、回、藏、朝鲜、满、达斡尔等23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0%,土地总面积20.26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面积18万平方公里。

辖9旗2市1县和1个管理区,其中:2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9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1县(多伦县)、1管理区(乌拉盖管理区)。

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

锡林浩特:意为高原的城。

二连浩特:“二连”原名“额仁”,沿用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

“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思。

阿巴嘎: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汉语“叔叔”之意。

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力古台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并沿用至今。

苏尼特:苏尼特部落有一名将叫格鲁根巴特尔,与元太祖成吉思汗同姓。

他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汗马功劳,因而划地赐名。

之后又被区划为左旗、右旗。

乌珠穆沁:意为葡萄山之人。

该部落原来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脉的葡萄山边,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甜美的野葡萄。

因与察哈尔林丹汗不和睦,搬迁到现在的乌珠穆沁草原。

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属于八旗制度地名,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镶黄旗是清代八旗之首,与“正黄旗”、“正白旗”并称上三旗。

正镶白旗由历史上著名的察哈尔蒙古八旗正白旗、镶白旗及明安旗、太右旗的一部分合并而成。

正蓝旗是清代八旗之一,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

太仆寺: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之一。

“太仆”为春秋时掌管皇室御马和马政的官,秦、汉时为九卿之一。

太仆寺旗,汉代为匈奴地。

明代,属蒙古察哈尔部牧场。

清朝,置太仆寺左翼牧场。

多伦县:多伦为蒙古语多伦诺尔的简称,意为七个湖泊,又称“七星潭”。

乌拉盖:古部落名称,汉语意为摇篮。

锡林郭勒盟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常年开放的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与北京市直线距离470公里,境内最南端与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西连乌兰察布市,与呼和浩特市直线距离470公里;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与沈阳市直线距离620公里,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锡林郭勒盟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0—3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平均零下20摄氏度,7月气温最高,平均21摄氏度,是华北地区著名的草原避暑消夏胜地之一。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为大兴安岭向西和阴山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

西、北部地形平坦,零星分布一些低山丘陵和熔岩台地,为高原草场。

海拔在800-1800米之间,最高山峰为古如格苏乌拉山峰,海拔1957米。

浑善达克沙地又称小腾格里沙地,由西北向东南横贯中部,东西长约280公里,南北宽约40—100公里。

属半固定沙地。

二、自然资源(一)矿产资源。

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80余种,探明储量30余种,主要有煤炭、石油、锗、硅石、金、银、铁、铅、锌、铜等,其中褐煤资源尤为丰富,铁、铜、铅、锌、钨、金、银、锗等金属矿储量也相当可观,被国家列为东北、华北地区重要的资源接续地和能源后备区,列入全国规划的六大煤电基地和七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区蒙东基地,列入《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大型煤电基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为全国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内蒙古自治区2个矿业权整合试点地区之一。

煤炭资源。

目前共发现含煤盆地百余个,主要分布在全盟11个旗县市,已探明储量1448亿吨,探明加预测储量超过2600亿吨。

其中储量在10—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21处,大于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5处,即锡林浩特市胜利煤田,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五间房和巴彦胡硕煤田,东乌珠穆沁旗高力罕煤田。

10—100亿吨的煤田21处,是国家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

煤质主要以中灰、低硫、低磷的褐煤为主,平均收到基低位发热量3500大卡/千克,总储量居全国第一位,是优质动力煤和化工用煤,长焰煤、气煤、无烟煤均有不同程度的探明储量。

金属资源。

境内有比较丰富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金属矿种,主要分布在4个成矿带,分别是:二连浩特北—阿巴嘎旗北—东乌珠穆沁旗铬、钨、银、铜、镍、铅、锌、铁、稀散元素及金成矿带;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银、富铅锌、铜、钨、锡、稀有金属成矿带;苏尼特右旗—锡林浩特金、铁、铜成矿带;镶黄旗—多伦金、铁、铜、银、钨、铅锌及非金属成矿带。

已发现金属矿产32种,探明储量14种,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283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1处、小型矿床89处、矿(化)点181处。

探明的金属资源储量为铁矿石12亿吨、锰矿石量63万吨、铜金属量68万吨、铅金属量187万吨、锌金属量398万吨、氧化钨6万吨、锡金属量4.6万吨、镍金属量7万吨、钼金属量123万吨、黄金55吨、银10462吨,锗资源储量达3226吨,占全国可开采储量的65%。

非金属资源。

锡林郭勒盟石油、天然碱、盐、石灰石、硅石、花岗岩、芒硝、萤石等非金属资源储量也非常可观,其中已探明石油储量3.2亿吨,探明加预测储量超过13亿吨,原油年产量达到115万吨。

;天然碱、盐、石灰石、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4500万吨、3000万吨、22亿吨、2.2亿立方米;硅石预测储量2000万吨,二氧化硅含量大于98%的硅石资源储量284万吨。

(二)可再生资源。

水利资源。

全盟主要河流20条,湖泊1363个(其中淡水湖672个),分为三大水系。

滦河水系,主要流经正蓝旗、太仆寺旗和多伦县,较大的河流有闪电河、黑风河等,流域面积0.6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95亿立方米。

查干淖尔水系,主要流经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北部地区,主要河流有恩格尔河、辉腾河、高格斯台河和努格斯台河等,最终汇入查干淖尔,流域面积0.7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0.59亿立方米。

乌拉盖河水系,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是内蒙古最大的内陆河水系,主要流经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锡林浩特市,较大的支流有巴拉格尔河、吉林河、锡林河、乌拉盖河等,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7亿立方米。

全盟水资源总量为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4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20.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亿立方米,地下水16.3亿立方米。

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埋藏浅、易开采,水质较好;北部地区水资源埋藏深,开采难度相对较大,个别地区水质差。

现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5座,总库容4.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座,即乌拉盖水库和西山湾水库,总库容34800万立方米;中型水库2座,即锡林河水库和大河口水库,总库容450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21座,总库容44.3万立方米。

小水电站3座、机电井3809眼、供水基本井2351眼、筒井和大口井26378眼。

太阳能资源。

锡林郭勒盟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日照时数和年总辐射量均高于同伟度的平原地区,全年日照时数平均在3000小时以上,由东向西递增,从2088小时增至3200小时,年总辐射量平均达143.3千卡/平方厘米,太阳能可利用资源总量达2.09×1017 千卡(折合标准煤298亿吨),占全区总量的六分之一,已装机39万千瓦。

风能资源。

锡林郭勒盟地处西风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风力资源富集,风能品质优良,全盟地区均为风能可利用区,适宜使用大中小型风机,风能总蕴藏量达5亿千瓦以上,可利用资源总量超过1.5亿千瓦,占全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适合建设100万千瓦级大型风场的场区有10余处,到2014年,全盟已投产风电装机达到330万千瓦。

(三)农牧业资源。

锡林郭勒盟地处欧亚大陆草原区,是世界驰名的四大草原之一,是我国天然草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地区,大致分为五大草地类型。

草场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天然草场放牧牲畜拥有量位居全区前列,主要有牧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三种经济类型区,是全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地区。

草场资源。

锡林郭勒盟草原总面积28984.68万亩(19.3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面积27000万亩(18万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五大类,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植被和其他草场类。

1、草甸草原主要集中分布在锡盟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以低山丘陵、高平原与宽谷平原地形为主,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段,草原面积3928.21万亩,优良牧草占草群的50%,是水草丰美的牧场;2、典型草原主要分布于锡盟中部,是锡林郭勒草原的主体,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可利用面积17019.85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的50.6%,地表水比较丰富,牧草质量好,优良牧草占50~60%;3、荒漠草原位于锡盟西部,可利用面积5141.10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5.9%,植被属旱生类型,植物群落主要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并混生小半灌木与葱属植物,适宜饲养羊和骆驼;4、沙地植被主要分布在锡盟的西部和中南部地区,植被是发育在纯沙性母质土壤上的植物群落的组合,沙生系列植物为沙地植被的主体,伴有大量榆、柳、桦等灌木、半灌木林,沙地植被可利用面积3000多万亩,占全盟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3.6%。

农业资源。

锡林郭勒盟具有气候冷凉、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大气环境好的高原气候特点,土壤比较肥沃,多为暗栗钙土和栗钙土,以旱作农业为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苏尼特右旗及国营农牧场,耕地面积380万亩,绝大部分地区农作物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小麦、莜麦、马铃薯、胡麻、甜菜、蔬菜等农作物,粮食、油料、甜菜、瓜果蔬菜产量分别稳定在36.65万吨、2.94万吨、2.08万吨和94.2万吨以上,其中小麦、莜麦、胡麻品质优良,胡麻产品油远销区内外,锡林郭勒盟已逐渐成为华北地区主要食用油产地之一。

畜牧业资源。

锡林郭勒盟拥有优质的天然牧场,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牛、马、羊、驼等畜种拥有量位居全国地区级首位。

2014年,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头数达1469万头(只),其中羊存栏1332万只,大牲畜存栏137万头,年出栏加工牲畜850万头只,出产肉类26.3万吨、牛奶59.2万吨、马奶1.4万吨、羊毛1.02万吨、山羊绒177吨。

主要畜种有西门塔尔牛、荷斯坦奶牛、乌珠穆沁牛、草原红牛、锡林郭勒马、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察哈尔羊、内蒙古细毛羊和苏尼特驼等,羊类占主要畜种的90%左右,其中苏尼特羊和乌珠穆沁羊以其肉质鲜嫩、绿色有机、营养价值丰富等独特品质享誉国内外肉食品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