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赣美版(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完整版)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是很好,学习习惯比较差,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一般。
二、教材简析1.造型与表现:(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
(2)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
(3)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4)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5)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与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与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与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起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
3.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4.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贯彻启发原则,采用尝试、暗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
3.加强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范画、及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4.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五、课外辅导平时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活动,还要争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参观学习,并且参加社会举办的一些比赛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进度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1课崇敬的人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教学反思:第2课长长的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
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
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五、课堂小结: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绘画技法。
通过学生的作业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这种美术技法。
第3课高高低低的房子教学目标:通过描绘平视的房舍,使儿童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在写生中进行取舍,学习在线描中注意处理线条繁与简的关系。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画一座平视的房屋,正确地画出它的主要结构和某些细节。
教学重点:室外写生的组织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纪律,而且还要考虑绘画角度,角度若偏,就不能叫做平视的房舍了)。
教学难点:线条的疏密、繁简组织,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及示范作品的观摩解决。
教学准备:1.室外写生的工具,如画板、小凳、铅笔或彩色水笔。
2.一些儿童的线描写生作品和照片。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新课题,解题。
要向学生讲明,平视是指与房舍平行的位置上观察,如果从侧面观察就是成角透视,这样画出来的房舍不符合教材的要求。
所以,同学在写生时,如果自己所坐的位置过偏,可向教师提出来更换。
3.教师结合自己选址情况,向同学介绍所画房舍的特点。
由此可以谈到我国民居的一些特点,向同学展示图片。
4.提出外出写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外出写生时的准备工作。
5.到达写生现场后,再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并做好分组、坐好位置的工作。
6.学生作画。
7.整队,带回教室。
第二课时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简单总结上次外出写生时的纪律及学习情况。
3.讲线描写生中线的繁与简。
教师可结合所画房舍,具体分析怎样利用线条的繁与简,更有利地表现房舍的主要部分。
例如将门框上的木纹加上去,会出现许多线条,与没有线条的白墙部分形成对比,这就是繁与简的对比,这种对比,将会有利于门的突出,因为它应当是画面的主要部分。
教师还应当结合一些线描作品,给学生分析线的繁简关系。
4.做好外出写生前的准备工作。
5.整队到达写生地点,开始作画。
(注意辅导学生)6.整队回教室,修改、整理画面。
(对本节课进行评讲)教学反思:同过两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身历其境的观察楼房的高低,大小。
能运用第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近大远小)体现在绘画作品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学目标: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板书课题:《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二、欣赏与比较:1.古代与现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
(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2.现代交通工具的先进性。
思考: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什么?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吗?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
1.消耗大量石油资源2.污染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制造噪音等。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未来的交通工具造型色彩功能2.从“环保型、节能型、静音型、轻巧型、多功能型、太阳能……能代表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讨论:你心中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能和先进性?五、学生作业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工具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六、评价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交通工具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教学反思:通过图片学生观察未来交通工具的样式,颜色,种类,功能等。
都能发表出自己的见解。
在创作时,大胆创新。
第5课未来的家用电器教学目标: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教学过程: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