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乳腺癌的基础研究进展
3.ER与其他基因和生长因子间的调节研究表明, ER与p53、BRCA、EGF-R、erbB2等基因之间 关系复杂,故单一的ER检测不是最佳指标,应选 择综合性指标,如ER、p53、erbB2等联合检测。
六、存在的问题
乳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不完全清楚,基因间 的信号传导及调节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雌、孕激素与其他基因间的调节机制仍未明 确,ER表达的病例仅70%对激素治疗敏感, ER表达与功能的关系,对激素治疗抵抗性问题 都需研究。
化生性癌
100.0
粘液腺癌
50.0
髓样癌
100.0
四、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研究
与乳腺癌侵袭、转移有关的基因和粘附分子: nm-23 、 E-Cadherin 、 CD44 、 整 合 素 (Intergrin)、选择素(Selectin)、层粘连 蛋白(Laminin)、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金属硫蛋白(MMP)及金属硫蛋白组 织抑制剂(TIMP)等。
III 49 93.9 44.9 57.1
检测HSP90、HSP70、泛素可作为判定乳腺癌 增殖、分化的指标,对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三、乳腺癌端粒酶研究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检测
组织类型
阳性率
良性病变
12.5
(纤维腺瘤)
(33.3导管癌
86.1
浸润性小叶癌
71.4
导管内癌
100.0
基础与临床结合应密切,共同寻找能为临床 诊断、治疗、预后提供信息的指标,并使其标 准化。
乳腺癌的基础研究进展
概况:
发病率高 发病年龄趋向年轻 5年生存率50%~60%,10年无瘤 生存率25% 病因学、病理学、分子遗传学、分 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多、为诊 断、预防、治疗等提供了大量可用信息。
与乳腺癌有关的其他易感基因:
Li-Fraumeni综合征:软组织肉 瘤、骨肉瘤、脑瘤、乳腺癌(p53 突变仅占1%)。
Cowden’s 综 合 征 : 乳 腺 癌 伴 发多发性错构瘤,口腔乳头状瘤病 等(PTEN基因)。
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征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 (HNPCC)
热休克蛋白:
HSP90在癌组织中表达增强。
组织分级 例数 HSP90 C-erbB2 ER I 47 89.4 38.3 63.8 II 19 86.7 14.2 63.1
nm-23为研究最早与乳腺癌关系最密切的肿 瘤转移抑制基因。
p53突变的乳腺癌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 型p53者。
五、乳腺癌预见性治疗相关因素的研究:
1.组织学类型。
2.ER 水 平 : 最 近 研 究 认 为 EGF-R 、 erbB2 、 erbB3、erbB4基因活化抑制了ER的功能与状态, 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导致了激素依赖性 消失。检测由ER产生的另一产物,PS2蛋白更有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