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星齿轮计算

行星齿轮计算

传动型式高变位
1、 太阳轮负变位,行星轮和内齿轮正变位。

即:-x A =x C =x B
x A 和x C 按手册图14-5-4及图14-5-5确定,也
可按第一章的方法选择
变位方式与变位系
在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中,合理采用变位齿轮可以获得如
载能力,在保证所需传动比前提下得到合理的中心距、在保证装配及同心等条件下使齿数的选择具有较性。

变位齿轮有高变位和角变位,两者在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中都有应用。

高变位主要用于消除根切和使轮的滑动比及弯曲强度大致相等。

角变位主要用于更灵活地选择齿数,拼凑中心距,改善啮合特性及提力。

由于高变位的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受到限制,因此角变位在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中应用更为广泛。

常用行星齿轮传动变位方式
NGW 1、 太阳轮正变位,行星轮和内齿轮负变位。

即:x A =-x C =-x B
x A 和x C 按手册图14-5-4及图14-5-5确定,也
可按第1章的方法选择
4
<B AX i 4
≥B AX i
角变位
1、不等角变位
应用较广。

通常使啮合角在下列范围
外啮合:α'AC =24º~26º30'(个别甚至达29º50')
内啮合:α'CB =17º30'~21º
此法是在z A 和z B 不变,而将z C 减少1~2齿的情况下实
现的。

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外啮合的承载能力。

根据初选齿
数,利用图14-5-4预计啮合角大小(初定啮合角于上述范围内);然后计算出x ∑AC 、x ∑CB ,最后按图14-5-5或
第一章的方法分配变位系数
2、等角变位
各齿轮齿数关系不变,即:z A +z C =z B -z C
变位系数之间的关系为:x B =2x C +x A
变位系数大小以齿轮不产生根切为准。

总变位系数不能过大,否则影响内齿轮弯曲强度。

通常取啮合角
α'AC =α'CB =22º
对于直齿轮传动,当z A <z C 时推荐取 x A =x C =0.5
3、当传动比 时,推荐取α'AC =24º~25º,
α'CB =20º,即外啮合为角变位,内啮合为高变位。


时,α'CB =m(z B -z C )/2
式中,z C —齿数减少后的实际行星齿数变位系数的选择
获得如下效果:获得准确的传动比、改善啮合质量和提高承中心距、在保证装配及同心等条件下使齿数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行星齿轮传动中都有应用。

高变位主要用于消除根切和使相啮合齿用于更灵活地选择齿数,拼凑中心距,改善啮合特性及提高承载能,因此角变位在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中应用更为广泛。

位方式与变位系数的选择
5 B AX 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