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2次课) 马原PPT课件

第二章 (2次课) 马原PPT课件

27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 一级的程度。
——毛泽东
28
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再认识
﹖ 认识
实践
再实践
29
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 再认识… … 再实践→再认识→再一次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22
认识就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 人的认识是以人的认识结构为前提的具有选择性
和建构性的反映活动。
2 人的认识是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规律的反映活
动。
3 人的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
3 人的认识是一种不断深化的反映活动。
2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7
何为先验论?
所谓先验论:就是指把人 的认识形式、认识能力看 作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 实践或头脑固有的东西的 认识理论。
柏拉图
18
何为反映论?
所谓反映论就是 指把人的认识看成是 人脑对外部客观世界 的反映的认识理论。
19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其实 表现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对立:
唯物主义反映论
3
发展具有 规律性
4
规律是可 以认识的
3
第一讲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4
学习主要内容
一、认识的实践基础 二、认识的本质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自学)
5
第一节课第一部分:学生讲解、点评与提问
(1)讲解的主题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主要内容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5分钟)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0分钟)
30
第二讲
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31
学习主要内容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32
第一节课第一部分:学生讲解、点评与提问
(1)讲解的主题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主要内容
真理的客观性(8分钟)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关系(10分钟)
(2)点评与提问(分别为5分钟和8分钟)






唯心主义先验论
20
反映论作为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
1
承认在意识之外 且不依赖于意识 而存在着的客观 世界是认识内容 的唯一来源。
人能够认识世界
2
承认认识能够 如实反映对象 固有的性质和 规律。
2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理论认识论的区别 之二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客体
认识是认识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能动的革 命的反映。 因此,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本 质的看法。
1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理论认识论的区别 之一
人的认识和别的事物一样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认 识形式,也叫认识框架、认识图式、认识结构。另一部分 是认识内容,就是认识形式、框架中所包含的东西。人的 认识的实际过程是人头脑中的认识形式把外部材料进行加 工包含于自己之中,形成认识。就是说认识是认识形式和 认识内容的结合。在研究认识的过程中,唯物主义者比较 关注认识的内容,由此容易走向反映论,而唯心主义则比 较关注认识的形式,由此容易走向先验论。
从逻辑上说。在每次具体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 总是在意识的导向下进行的。也即主体对于客体具有 逻辑的先在性。
9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有时间上和逻辑上的两层关系:
从时间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所以,实践是认识的基 础、来源和动力。
从逻辑上看,主体具有先在性。因此,在认识活动中, 主体是主动因素,具有主动性、能动性、意识性、社 会性、历史性等。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被动性 和制约性。但是,这种客观性、制约性是可以认识和 把握的,因而,认识的本质就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 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2)点评与提问(分别为5分钟和8分钟)
6
第二部分:总结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7
人与世界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其存在的前提基础——“我”的存在。 这就意味着“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即
在逻辑上主体先于客体而存在)
8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有时间上和逻辑上的两层关系:
从时间上、根源上说。一是从种系发生的角度看,实 践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的意识,实践(物质)对意 识具有根源性,即第一性的原因。一是从个体发生的 角度看,是人的社会活动方式不断重复形成了认识能 力。认识的客体也是在实践活动中构成的。
感性认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性认识
24
回答问题:
感性认识是的什 主么 要? 形式是什么?有 理感什理性性么性认认样认识识的识和的特是理主点 什性要? 么认形?识式的是辩什证么关?系有是什什么么? 样的特点?
25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从认识到实践
理性认识
实践
26
回答问题: 理性认识为什么要实现向实践的飞 跃理?性认识怎样才能实现向实践的飞跃?
13
第二节课第一部分:学生讲解、点评与提问
(1)讲解的主题是---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5)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10)
(2)点评与提问(分别为5分钟和8分钟)
14
第二部分:总结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15
二、认识的本质
10
一、认识的实践基础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
主事体实具践有和主认动识性活、动意的识人性和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社客会历体史性
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
1
实践与认识的向主的体对象。具有客观性、对
象性、被动性和制约性。
2
实践与认识的自工客然具力体即的中放介大。和分智两力个的系放统大:。
3
实践与认识的工具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二章在全书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何以可能

1
世界具有 物质统一 性
2
事物是普 遍联系和 永恒发展
11
一、认识的实践基础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
一、认识的实践基础
(三)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的认识 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对实 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