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不寐70例

针灸治疗不寐70例

针灸治疗不寐70例
发表时间:2013-12-11T15:30:48.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高建华冀利秀[导读] 材料与仪器本文生斑蝥饮片购自亳州中药材市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后检测游离斑蝥素和总斑蝥素含量。

高建华冀利秀(山东省青州市谭坊中心卫生院山东青州 262516)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428-01
【关键词】不寐针刺艾灸百会
不寐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

长期不寐则会产生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如伴有抑郁或焦虑状态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2013年1月-2013年6月,笔者在中医辨证前提下运用针灸治疗不寐7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中,男25例,女45例;年龄20-70岁,平均38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2年;中医辨证分型:心脾亏虚型13例,心肾不交型11例,心胆气虚型20例,肝阳上扰型16例,脾胃不和型10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①心脾亏虚型: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弱;②心肾不交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③心胆气虚型: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细弦;④肝阳上扰型: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闷,舌红,脉弦;⑤脾胃不和型:胸闷嗳气,嗳腐
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

1.2治疗方法
主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安眠。

配穴:①心脾亏虚型:心俞、脾俞、内关、中脘、足三里;②心肾不交型:心俞、肾俞、内关、太溪、郄门、大陵;③心胆气虚型:心俞、胆俞、内关、大陵、丘墟;④肝阳上扰型:太冲、侠溪、足窍阴、风池;⑤脾胃不和型:脾俞、胃俞、血海、肝俞。

操作方法:用75%酒精作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相应穴位,根据病证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

针刺时间:每日下午或傍晚。

得气后留针30min,其间行针1~2次,每日1次。

艾灸方法:嘱患者家属于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患者百会穴上悬灸10~15min,一般在灸后5~15min即可入睡,个别患者1~2h后才能入睡。

以上两种疗法结合使用,10d为1个疗程,间隔2~3d行下一疗程。

1.3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时间增加至6h,有时不足6h,但自觉症状减轻);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2 治疗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治愈30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不寐基本病机为阳盛阴亏,阴阳失交,病位在心神脑窍。

如《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故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是不寐的根本原因,调和阴阳、镇静安神应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

”阐明了针灸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

针灸治疗不寐时,首先要通过四诊合参、辨证,了解患者的阴阳气血盛衰,对患者不寐的证型做出明确地判断,针对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穴位和针灸手法施治,以达到调整患者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百会是督脉经穴,位于巅顶三阳五会之所,督脉“入络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两穴配合能镇静安神、醒脑益智。

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故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两穴可补心气、养心安神,使心有所主。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补心脾、益肝肾、养血安神。

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刺安眠穴可调节颅内外血管和神经机能,还能促进脑内源性内啡肽等介质的分泌和释放。

睡眠所涉及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等,有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抑制作用。

有报道,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低,而针刺神门、三阴交后,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1]。

灸法具有鼓振阳气、化生阴血、通达血脉、调和阴阳、宁心安神的功能,明代《针灸大成》云:“思虑劳伤心脾,灸百会。

”诸穴合用,相辅相成,以达到调和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使机体阴阳平衡,心神安定,而能正常睡眠。

综上所述,运用针刺结合艾灸辨证治疗不寐,安全、无不良反应。

如果能在治疗中加以睡眠卫生教育,再配合心理疗法,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皮敏,杜少辉,张宜.针刺治疗失眠及其对γ-氨基丁酸影响的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1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