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方法

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方法


20+00.033
配合类别
概念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 差带之间的关系。
①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 最小间隙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 最小间隙
孔的公差带在轴的 公差带之上
图例: 孔 轴
24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图例: 孔 轴
26
配合的基准制 ① 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 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不同配合的制度。
间隙配合 过渡配合 过盈配合 基孔制中孔为基准孔,用代号H表示,其下偏差为零27 。
② 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 与不同基本偏差 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不同配合的制度。
17
16 1 0 8
(3)要符合加工顺序和方便测量
1×45°
加工顺序
2×6
20 36 45
① ③


18
测量方便
不好

不好

19
孔的最大极限尺寸 孔的最小极限尺寸 公差
上偏差ES 下偏差EI
上偏差es 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公差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四、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尺寸公差

零线

上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基本尺寸
最大过盈 最小过盈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过盈 最小过盈
② 过盈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图例: 孔 轴
孔的公差带在轴 的公差带之下
25
③ 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孔的公差带 与轴的公差 带相互交叠
14
例如: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A
A
A-A
设计基准
15
2.标注尺寸的一般原则
(1)尺寸标注的形式
16
(2)避免出现封闭的尺寸链
ced b
错误
c
d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正确
长度方向的尺寸b、c、e、d首尾相接,构成一 个封闭的尺寸链。
由于加工时,尺寸 c、d、e 都会产生误差,这 样所有的误差都会积累到尺寸 b上,不能保证尺寸 b 的精度要求。
下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尺寸公差=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下偏差
20
21
22
20f7
20H8
尺寸公差的标注代号
基表本示偏直度差径的为为孔H2。0的标m8注m级公,精差带代号表基示本直偏度径差的为为轴2f的。0m7级m精, 标注极限偏差
23
-0.020 -0.041
20
基准轴 过盈配合 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基轴制中轴为基准轴,用代号h表示,其上偏差为零。
28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①装配图上的标注
标注形式
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等—级—

例如:
箱体轴套
30 N6 基轴制过盈配合 h5
30 N6 h5
20
H7 f6
基孔制间隙配合
4
1.轴套类 2.盘盖类 3.箱体类 标准件
螺钉
泵盖
泵体
齿轮
螺母 垫圈

齿轮轴

垫片
5
一、零件图的内容及视图
阀盖
1. 零件图的内容
• 一组视图
• 完整尺寸
• 技术要求
• 标题栏
6

1:1
6
阀盖的零件图
7
2. 零件图的视图表达
(1)零件分析 结构不同
选择原则
轴套
功用不同
采用不同的视图 及表达方法
• 度量对应关系:仍遵守“三等”规律 • 方位对应关系: 除后视图外,靠近主视图的一边
13
是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 一边是物体的前面。
三、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尺寸标注必须合理
所谓合理就是标注尺寸时,既要满足设 计要求又要符合加工测量等工艺要求。
1.尺寸基准
(1)设计基准 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中的位置的基准。 (2)工艺基准 用以确定零件在加工或测量时的基准。
20 H7 f5
29
2.几何公差
30
3.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符号
H≈1.4h h —— 字高
3.2
3.2
60°
60°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限 值为3.2μm。
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上 限值为3.2μm。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31
标注方法
注在可见 轮廓线上
注在尺寸界线的 延长线上
注在尺寸界线上
注在轮廓 线的延长
线上
32
33
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
1
内容
§2-1 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方法 §2-2 识读端盖零件图 §2-3 识读铣刀头中轴零件图 §2-4 识读支架零件图
2
➢零件图的表达与识读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零件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理解零件的视图选择方法和尺 寸标注。
3
分类
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
轴套类 盘盖类 箱体类 叉架类 其他类
一个视图即可
15 20
30
8
(2)确定主视图
分析 零件
结构、功用
加工状态 工作状态
选主 视图
加工位置
零件安 (轴套、盘盖类) 放位置 工作位置
(叉架、箱体类)
投射 能清晰地表达主要 方向 形体的形状特征
9
工件旋转
车刀移动
加工轴
车床
选择其它视图
首先考虑表达主要形体的其它视图, 再补全次要形体的视图。
检查、比较、调整、修改
10
二、基本视图
⒈形成
机件向基本投影面 投射所得的视图
• 主视图 • 俯视图 • 左视图 • 右视图
从右向左投射 • 仰视图
从下向上投射 • 后视图
从后向前投射
11
⒉六个投影面的展开
主视
仰视
俯视
12
⒊六面视图的投影对应关系

仰视
后 上
右视
主视
左视 右
后视 左



俯视
左 长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