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功能的概念解析
所谓的执行功能,结构性并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多维性的,是对事物的一种高级认知过程,当在完成一项复杂任务时刻,同时可以对其他认知过程有较好的调节和控制,此行为带有明显的目标性特质,能够保证行为的产生过程是协调有序的,属于一般性的控制机制,运用自身灵活的认知系统及优化方式来完成特定目标。
追溯执行功能的起源,执行功能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英国学者第一次将执行功能这个词用在了在对前额叶损伤患者上,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前额患者可以完成简单的任务,但是也只是定格在简单任务上,无法完成相对较为复杂的任务。
在此之后,相关研究还发现有一些前额患者损伤程度不同,执行功能也存在差异,比如,前额叶皮层损伤患者在执行功能上并没有障碍,但是其他一些皮层损伤的患者在执行功能上却存在一定障碍。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执行功能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前额叶损伤患者身上,逐渐转向正常的普通人脑功能研究,研究对象的变化执行功能的概念研究也随之深入,学术界逐渐对执行功能的复杂多维性给予了较高程度的认可。
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学术界对执行功能的相关研究表明,执行功能的内涵和多种认知能力有一定关系,但是在定义概念上却比较复杂,也就是说关于执行功能的概念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及学术的理论、实际研究目的,对于执行功能的定义均尤其属于各自的价值意义。
关于执行功能的成分、维度组成有多种说法,比如抑制控制、任务转换、信息刷新三个成分,也有的研究把执行功能分为其他三个维度,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及工作记忆。
其中,认知灵活性也有多种叫法,比如思维灵活性、注意灵活性、任务转换、认知转换;信息刷新还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
本文关于体育舞蹈练习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的研究,采用的是执行功能的抑制控制、记忆刷新、认知转换三个功能,本文中的抑制控制是指人个体追求认知表征目标时抑制对无关刺进反应的一种能力,采用Flanker任务来进行测量;记忆刷新是指对已经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进行人为的监控和编码促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任务状态,还可以根据相关要求及进度安排对工作记忆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调整,运用新型的,更符合当下的信息来取代老旧的,不合时宜的信息,采用1-back
任务来侧量;任务转换主要是指结合不同问题以及任务的需求,在任务完成时可以高度灵活的进行切换,采用More-odd shifting任务来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