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2.理解并掌握布鲁纳的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和发现学习的概念。
3.理解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实质及条件,先行组织者策略。
4.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二)过程与方法:1.讲授法2.ppt演示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初步探索精神二、教学重点:1.布鲁纳的结构教学及其原则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实质及条件3.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三、教学难点1.布鲁纳结构教学的原则2.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过程温故:同学们,很高兴今天我们有机会一起学习,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联结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及其理论(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三)对试误说的评价(四)桑代克的试误说对教育的意义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1)负强化(2)正强化2.消退3.惩罚知新:同学们,我们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有时候学过就忘了,有时候会记住两三天,有时候会记住七八天,有时候会记住一辈子。
那些到底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我们的认知。
那么什么是认知理论呢?认知理论又有哪些代表人物和理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知学习理论。
我们在上节课的时候学的是联结主义,了解了联结主义认为学习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S-R是直接联系到一块的,刺激反应主要是通过外界环境对主体的作用所导致的一个行为,那么主体呢只是一个反应的对象,他不存在内在的加工意识,也就是说他中间没有O,即意识所代表的一个环节。
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重在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的内部加工过程和机制,研究人是怎么样形成概念,理解事物以及进行思维和解决的过程,它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这是一个远比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它主要代表理论是有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在认知学习理论中,他非常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是有一个中介R作为桥梁的。
我们接下来就一起学习一些代表性的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认知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苛勒是德国心理学家,苛勒历时7年,以黑猩猩为对象进行了18个实验,依据其结果撰写了猩猩的智慧一书,由此提出了顿悟说。
接下来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他的实验,看看他具体是怎么操作的一个过程,他做的是大猩猩吃香蕉的实验,那么基本的模式大家可以通过看图了解一下,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主要有箱子实验和棒子实验系列,口头叙述,由此苛勒称学习现象为顿悟学习。
提出完形顿悟说。
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里完形。
他认为学习不必靠着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整个情景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
他的主要观点是:他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这个大家都能够理解,这个顿悟他想说的就是学习是通过你的大脑意识的作用。
第二点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主体内部构造完行,什么叫构造完形呢,也就是说是知觉的重新组织,前面我们在讲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根本特点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不断地联结形成一个序列,就构成了学习,那么格式塔学派呢,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通过环境给你一个机械的刺激你做出一个反应就可以完成的,他认为学习就在于你的大脑要要有一个真正的改变,那么这个改变是什么呢,这个改变就叫做构造完形,大家大体上可以把他想象成皮亚杰同化和的顺应,根本的改变就叫顺应,当然有量上的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同化,总而言之,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一个顿悟问题,你能用一笔画四条直线连上下面九个点。
完形顿悟说的评价,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反对当时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呢,我们来看看试误说和顿悟说的区别与联系。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布鲁纳是我们整个学习理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是美国心里学家,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学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说所有的班级授课制,不论中国还是外国现在学校当中的新课程改革很大程度上都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说在起作用。
当然,他的理论也受到一定的批判,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是认知学习观,第二个是结构教学观,第三个是结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
(一).学习观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认知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学习,是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分门别类的存在于你的脑子当中的,你也是基于脑中分门别类的框架去认识周围世界的,去加工相关的信息,从而再一次丰富你的脑袋的,就比如说,你在公交车上,你坐在后面,看见前面坐着一个头发是波浪卷儿的,穿着比较靓丽的颜色的衣服,然后通过这个信息之后,我们的正常反应是你就能判断出这是个漂亮的,洋气的女士,通过这个我们就可以知道他想说的是其实光看这两个信息,大波浪的头发和颜色艳丽的衣服,其实他没有直接对应上这是个女人,他时不时髦,我们是看不到这些信息的,但是在我们已有的接触的范围之内,在我们的知识体系当中,我们已经形成了这么一个类别,知识是按体系划分的,一般我们说漂亮的女生有什么特点呢,有着大波浪的颜色艳丽的一般都是比较时髦的女性的特点,你基于这样一个判断,才会把漂亮这个东西全部归结在女士范围之内。
才会有了上述的判断。
通过这个例子呢,我们可以知道布鲁纳想说的是世界存在太多的信息,我们不可能一一去认识,但是可以分成类别,储存在我们的信息框架之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样的框架之中去认识世界的,这儿认知结构就是你脑子当中已经形成的一个分门别类的一个框架,所谓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他认为这样一个编码系统就是你脑子当中已经有的结构,你要学习的也是这样一个编码系统,简单来说,就比如树,树有很多种,包括松树,柏树乔木,灌木等等,都是树,那么他认为知识体系就是这样的这样的结构也就叫做认知结构,外界是这样子的,你的脑子也就是这样子的,搬进自己脑中的结构就是认知结构,所以他就认为学习的实质就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也就是一个编码系统的一个过程,这就是他对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认识。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首先你要获得一个认知结构,说白了,外界的信息是关于事物有不同的一个分类,就比如说松树,柏树等等,我就把这个框架先获得了,获得就是先纳入你的脑袋当中,通过记忆或者是通过主动的方法,做实验等各种方法,总之,你得先纳入到认知结构当中,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有些是跟你的脑子当中的知识体系是相互融洽的,是匹配的,而有些是是需要进行一些改变和转化的。
那么评价是什么呢?我看一下它跟我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否是相互融洽的,相互匹配,自我调节的平衡化的一个过程。
其实在这一块的时候,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皮亚杰的同化和顺应,平衡的这么一个过程,你脑子中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一个相互形成的一个过程,把外界的东西搬进来。
然后在自己脑子当中从一个不太和谐的状态变为一个和谐的状态,这些就是对于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的一个基本的介绍。
大家能明显的感觉到他强调的是你脑子当中的那个框架性的东西,也就是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那么第二部分呢,是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说到这儿的时候,其实我们都知道布鲁纳在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家当中是很强调教学应用的,比如说我们前面所学的斯金纳呀,桑代克呀,他们更多的是注重从心理学的层面上去挖掘学习的,那布鲁纳是教育家,他更强调从实际层面去挖掘教育意义,怎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
所以他非常注重教学的一些措施。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什么叫做学科的基本结构大家应该不陌生,就是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态度和方法,我们都学过教育学概述,这三个是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和核心的思想。
在这儿,为什么布鲁纳强调这个东西呢,很明白很显然,刚才我们在说学习观的时候说,对布鲁纳来讲,他认为学习什么,外界是成体系的,我把外面的成体系的信息弄到自己脑子当中好好加工,成为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
既然我要学的东西是呈结构性分布的,有框架的东西,那么我要学就得学这样的东西说白了,学生要学习这样的东西,老师应该怎么做,老师就是要把呈结构化的东西教给孩子,说白了,他要把一门学科很完整的以框架的东西告诉给学生,对于布鲁纳来讲,这才是促进学习最好的方法,所以他十分不赞成零散的,凌乱的教学,因为他认为世界是成体系的,所以我们要学的成体系的,那么我们所教的必然是有结构,有体系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下面他紧接说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强化原则。
这几个字大家都不陌生,(1)动机原则。
这个说的就是我想做的预备定式,他是一个准备的态度和状态,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力,好奇内驱力(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具有结构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使儿童掌握学科知识的结构。
因为“任何概念或问题或知识,都可以用一种极其简单的形式来表示,以便使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用某种可认识的形式来理解”。
而且,表示学科知识结构特点的三种方式随着儿童的自身差异的适合程度而有不同的变化。
学习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五大优点:1.有助于学生理解这门学科。
2.有助于学科的迁移。
3.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4.缩小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之间的差异。
5.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3)程序原则。
意思是学习要有一个顺序,有前有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那可不是随便学的,如果说学乱了那么你的框架就搭不起来或者说一点都不牢固。
(4)强化原则。
也就是说我学完之后,你给我一个反馈,我知道自己是学的好还是不好学的好的话我会继续学习,学的不好的的话我会继续改正。
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