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13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2)热还原法 大量的冶金过程属于这种方法。焦炭、一氧化碳、氢和 活泼金属等都是良好的还原剂。 碳热还原法:
反应需要高温,常在高炉和电炉中进行。所以这种冶炼 金属的方法又称为火法冶金. SnO2 + 2C Sn + 2CO2 氧化物矿: MgO + C Mg + CO 碳酸盐矿: 一般重金属的碳酸盐受热时都能分解为氧化 物,再用焦炭还原。 硫化物矿: 先在空气中锻烧,使它变成氧化物,再用焦 炭还原,如从方铅矿提取铅: 2PbS+3O2 2PbO+2SO2 PbO+C Pb+CO
(4)金属的延展性:金属有延性,可以抽成细丝。例如 最细的白金丝直径为1/5000mm。金属又有展性,可以 压成薄片,例如最薄的金箔,可达1/10000mm厚。 (5)金属的硬度:一般较大,但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别。 有的坚硬,如铬、钨等;有些软,可用小刀切割如钠、钾 等。 (6)金属的熔点: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但高低差别较 大。最难熔的是钨,最易熔的是汞、铯和镓。汞在常温 下是液体,铯和镓在手上受热就能熔化。
3.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通常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金属原子 失去电子的难易表征,在气相中用电离势数值大小来衡量, 在水溶液中就要用标准电极电势的数值来衡量。
(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2)金属与水、酸的反应 E < - 0.41V的金属都可能与水反应。 (在常温下纯水的[H+]=10-7mol· L-1,其E H+/H2= - 0.41V)
13.1.2 金属的冶炼 金属的冶炼:从自然界提取金属单质的过程。 金属的冶炼过程:矿石的富集、冶炼和精炼。 矿石富集方法:水选、磁选和浮选。 金属的冶炼方法: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金属的精炼:粗金属根据纯度要求再进行的精制。
1. 金属还原过程的热力 学
△rG°=
△rH°- T△rS° △rH°、△rS°随温 度变化不大, △rG° 与T呈线性关系。以消 耗1mol O2生成氧化物 的自由能变对T作图— —艾林汉图。
氢还原法:
用高纯氢和纯的金属氧化物为原料,可以制得很 纯的金属。
金属还原法(金属臵换法) 选择哪一种金属(常用Na、Mg、Ca、Al)做还原剂, 除rG来判断外还要注意下几方面情况:还原力强; 容易处理;不和产品金属生成合金;可以得到高纯度 的金属;其它产物容易和生成金属分离;成本尽可能 低,等等。
体的电阻为零,也就是电流在超导体中通过时没有任何损
失。超导材料大致可分为纯金属、合金和化合物三类。
超导材料可以制成大功率超导发电机、磁流发电机、超
导储能器、超导电缆、超导磁悬浮列车等。 1986年柏诺兹和缪勒发现了35K 超导的镧钡铜氧体 系,198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7年初美国吴茂昆等和我国 物理所赵忠贤等发现了90K 钇钡铜氧超导体,第一次实现了液 氮温度(77 K)这个温度壁垒的突破。 1987年底,我国留美 学者盛正直等首先发现了第一个不含稀土的铊钡铜氧高温超导 体;1988 年初日本研制成临界温度达110K的铋锶钙铜氧超导 体;1988年2月盛正直等又进一步发现了125K 铊钡钙铜氧超导 体; 1993年 法国科学家发现了 135K 的汞钡钙铜氧超导体. 至此,高温超导体包括四大类:90K的稀土系,110K的铋 系,125K的铊系,和135K的汞系。它们都含有铜和氧,因此 也总称为铜氧基超导体。它们具有类似的层状结晶结构,铜氧 层是超导层。
贵金属:这类金属包括金、银和铂族元素,由于它们稳
定、含量少、开采和提取困难、价格贵,因而得名贵金
属。 准金属:半导体,一般指锗等。 稀有金属:自然界中含量很少,分布稀散、发现较晚, 难以从原料中提取的或在工业上制备和应用较晚的金属。
如:锂、铯、钨、锗、稀土元素(钪、钇、镧系金属)
和人造超铀元素等。
(2)热还原法(用碳或碳化物做还原剂)
2. 全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和非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
金属 1.常温时,除了汞是液体外,其它 金属都是固体 2.一般密度比较大 3.有金属光泽 非金属 常温时,除了溴是液体外,有些是气体, 有些是固体 一般密度比较小 大多没有金属光泽
4.大多是热及电的良导体,电阻通常 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5.大多具有展性和延性 6.固体金属大多属金属晶体 7.蒸气分子大多是单原子的
(7)金属玻璃(非晶态金属):将某些金属熔融后,以极快 的速度淬冷。由于冷却速度极快,高温时金属原子的无序 状态被“冻结”,不能形成密堆积结构,得到与玻璃类似 结构的物质,故称为金属玻璃。 金属玻璃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优良的耐腐蚀性
和良好的磁学性能,因此它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典型的金属玻璃有两大类:一类是过渡金属与某些非 金属形成的合金;另一类是过渡金属间组成的合金。
大多不是热和电的良导体,电阻通常随 温度的增高而减小
大多不具有展性和延性 固体大多属分子型晶体 蒸气(或气体)分子大多是双原子或多 原子的
自由电子的存在和紧密堆积的结构使金属具有许多共同 的性质。
(1)金属光泽:当光线投射到金属表面上时,自由电子 吸收所有频率的光,然后很快放出各种频率的光(全反射), 绝大多数金属呈现钢灰色以至银白色光泽。 此外,金显黄色,铜显赤红色,铋为淡红色,铯为淡黄 色,铅是灰蓝色,这是因为它们较易吸收某一些频率的光 之故。 金属光泽只有在其为晶体时才能表现出来,粉末状金属 一般都呈暗灰色或黑色(漫散射)。 许多金属在光的照射下能放出电子(光电效应)。另一些 在加热到高温时能放出电子(热电现象)。
有色 金属
黑色金属:包括铁、锰和铬以及它们的合金,主要是铁 碳合金(钢铁)。 有色金属:指除去铁、铬、锰之外的所有金属。有色金 属大致上按其密度、价格、在地壳中的储量和分布情 况、被人们发现以及使用的早晚等分为五大类: 轻有色金属:一般指密度在4.5g/cm3以下的有色金属, 如:铝、镁、钠、钾。 重有色金属:一般指密度在4.5g/cm3以上的有色金属, 其中有铜、镍、铅、锌等。
§13.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碱金属(IA ): ns1 (氧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Li, Na, K, Rb, Cs, Fr 碱土金属(IIA ): ns2(氧化物兼有碱性和土性) Be, Mg, Ca, Sr, Ba, Ra 土性: 化学上把难溶于水和难熔融的性质称为 “土性” ——都是活泼金属,金属活性:碱金属 > 碱土金属 ——化合物以离子型为主, Li、Be、Mg部分化合物有明 显的共价性。
图中: 反应C+O2=CO2的rS≈0, 反应2C+O2= 2CO的 rS>0, 反应2CO+O2=2CO2 rS<0。 三条直线交于983K。高于此温 度: 2C+O2=2CO 的倾向大, 低于此温度, 2CO+O2=2CO2的 倾向更大。
生成CO的直线向下倾斜, 这使得几乎所有金属的rG-T 直线在高温下都能与C-CO直 线相交——能够被碳还原。碳 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优良的还原 剂。
983K
2. 工业上冶炼金属的一般方法 工业上的还原过程即称为冶炼,把金属从化合物中的 还原成单质。由于金属的化学活泼性不同,需采取不同的 冶炼方法,工业上提炼金属一般有下列几种方法: (1)热分解法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在氢后面的金属其氧化物受热就 容易分解,如:HgO和Ag2O加热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2HgO = 2Hg + O2 将辰砂(硫化汞)加热也可以得到汞: HgS + O2 = Hg + SO2
13.2.1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 1. 自然界中的存在——化合态
第1和第2主族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其中:钙、钠、 钾、镁含量丰富
2. 冶炼 (1)熔盐电解法 熔盐: 氯化物(熔点低)+ 助熔剂
助熔剂CaCl2的作用: 降低电解质的熔点,防止钠挥发.(熔点:NaCl, 1073K; Na:熔点371K;沸点1156K; 混合盐,873K. ) 减小Na的分散性。(混合物密度大,液Na可浮其上)
(3)金属与碱反应
金属一般都不与碱起作用,除了少数两性金属外。 锌、铝与强碱反应,生成氢和锌酸盐或铝酸盐,反应 如下: Zn+2NaOH+2H2O===Na2[Zn(OH)4]+H2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铍、镓、铟、锡等也能与强碱反应。
(4)金属与配位剂的作用 由于配合物的形成,改变了金属的E值,从而影响元素 的性质,使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如有氧参加, 这类反应更易进行。 4M+2H2O+8CN-+O2= 4[M(CN)2]-+4OH- (M=Cu、Ag、Au) 如铜不能从水中臵换出氢气,但在适当配位剂存在时, 反应就能够进行。 2Cu+2H2O+4CN- = 2[Cu(CN)2]-+2OH-+H2 这个反应是从矿石中提炼银和金的基本反应。王水与金、铂 的反应都与形成配合物有关。 在这些反应中,金属都是还原剂,但是也有例外。如, 除了卤素以外,金的电子亲和势比任何其它元素都要高,故 可以制得含Au-的化合物,CsAu是一个含Au-的离子化合物。
第十—金属还原过程的热力 学 §13.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3.1 金属通论
13.1.1 概述 1. 金属的分类 自然界存在和人工合成的金属已达90多种,按不 同的标准分类。
黑色金属(Fe、Cr、Mn及其合金) 金属 密度:轻有色金属和重有 色金属 价格:贵金属和贱金属 性质:准金属和普通金属 储量及分布:稀有金属和 普通金属
铝是最常用的还原剂即铝热法。 Cr2O3 + 2Al Al2O3+2Cr ΔrGθ= -622.9KJ.mol-1 铝容易和许多金属生成合金。可采用调节反应物 配比来尽量使铝完全反应而不残留在生成的金属中。 钙、镁一般不和各种金属生成合金,因此可用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