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唐传奇的侠客形象【开题报告】

浅析唐传奇的侠客形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浅析唐传奇的侠客形象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唐传奇是唐代流行的短篇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唐代政治相对稳定开明,思想空前活跃,经济繁荣,特别是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市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民间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传奇小说创作奠定了社会的基础。

唐代各种文学形式的繁荣,并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也为唐传奇在题材内容和写作技巧上提供了营养。

而当时唐代科举考试中的“温卷”之风,也推动了传奇的发展。

而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志人小说的创作则是唐传奇产生的文学渊源。

唐代初时对这样新兴的以情节新奇见长的文体,唐人并没有给它们统一的称谓。

直至晚唐,小说家裴铏为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

但当时“传奇”只是用做单篇作品或单部书的题目,并非特指当代的这种新兴的文言小说。

后来,宋人尹师鲁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

传奇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体裁,“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便如约定俗成般地沿用下来。

而侠客传奇是产生于中、晚唐时期以豪侠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言短篇小说。

主要作品有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李公佐的《谢小娥传》、裴铏的《聂隐娘》、袁郊的《红线》、皇甫氏的《车中女子》等。

唐传奇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小说达到成熟且不断走向完善。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从神话传说到诸子百篇中的寓言故事,再到史传文学,经过了千年漫长的发展及至唐代终于走向成熟,并且产生了众多佳作。

并且对之后的宋元明清小说、戏曲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在风格、题材创作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传奇在内容上更为丰富,题材更为广泛,艺术上也更加成熟,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新的特色。

其豪侠传奇的思想内容、诗化审美、虚构想象、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叙事技巧、文章体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对后市武侠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阶段。

目前,学者对唐传奇中侠客形象的关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几部豪侠传奇中的几个豪侠形象并这些豪侠传奇对后世侠义小说的影响上。

事实上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绝非只有这么几个豪侠,其它类型的侠客传奇中也有着一些不容忽视的侠客形象。

其中更是有唐传奇中大量出现的盗侠形象、女侠形象,还有一些道侠、隐侠等形象,对这些侠客形象及其的产生的社会意义并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今后研究唐传奇侠客的一大趋势。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学者对唐传奇的研究论述最早始于宋代。

虽然对唐传奇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但早期研究状况比较分散,并没有形成规模。

直至王国维、鲁迅、陈寅恪等学者的对研究出现,才真正开启了系统研究唐传奇的大门。

在20世纪50年代前的研究中,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可谓是影响深远,其中关于唐传奇部分的精辟论述奠定了其后对唐传奇研究的基础。

50年代至80年代,人们深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观点的影响,将唐传奇的反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意义过度放大,以至于这段时期的研究都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在唐传奇作家作品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古镜记》、《游仙窟》、《周秦行记》等为数不多的几篇小说,且多是从党争、科举、侠义等角度进行分析的。

此后,学术界逐步扩大了对唐传奇的研究范围,分析角度也逐渐偏重爱情婚姻、揭露现实、士子心态、宗教生活、侠客精神,并且对作家生平考订与作品艺术分析、版本研究、校勘都有所考证与整理。

80年代后,唐传奇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在程毅中、卞孝萱等撰写的多篇论文中,解决了唐传奇作者、写作年代、原题等许多以前含混不清的问题,为唐传奇的考证做出贡献。

其后李宗为的《唐人传奇》、李剑国的《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等则从文学史角度更加透彻地剖析了唐传奇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文学作品研究从文体独立、小说理论、小说主体等各个方面均有更为深入的研究。

1939年,郭箴一的《中国小说史》将“豪侠”列为传奇的三大类别之一,他条理清晰地说阐述了唐传奇是如何在唐代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派生出来,以及神怪、恋爱、豪侠三类作品的产生缘由。

之后吴小如的《古小说和唐人传奇》则从上古的神化传说追溯到唐传奇,以借用实例、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唐传奇分为神怪、恋爱、侠义三类故事,并分别论述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

程弘的《唐传奇简述》则把唐传奇题材分为灵怪、爱情、历史、豪侠,并分别取其代表作对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剖析。

徐士年的《略谈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这样阐述唐传奇的艺术特色:“塑造的人物有鲜明的个性,有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体贴入微的心理刻画,同时也有动人心魄的浪漫情调,这一切使唐人小说在艺术上区别于过去的志怪小说。

”他还阐述了唐传奇发达起来并形成自己特色的历史基础,并且也把其主题分为爱情、游侠,以其中的典型人物为例剖析了反映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并把唐传奇中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作的小说命名为“抒情小说”,充分肯定了唐传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融合。

自从郭箴一将唐传奇中的豪侠传奇列为一大类别后,人们对豪侠传奇的关注逐渐增加,尤其是在90年代后侠义主题的研究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王汝涛的《论唐代的豪侠小说》粗略地勾勒出从先秦到六朝豪侠的种类及其特征,然后分“为报复”、“为宣扬政治理想”等豪侠形象,论述了“唐代豪侠之行迹有其承古的一面,又有其变革的一面”以及豪侠小说盛行的原因,并提出唐代豪侠小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水浒》以及明清以后的武侠小说。

罗立群的《论唐代武侠小说》则把豪侠的形象分类,并归纳了武侠小说产生盛行的原因,目光触及到了商业发展、宗教等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熊海英的《“武"与“侠"的合流和分异——论唐传奇中侠客形象的演变》中指出了唐传奇中的豪侠出现与发展的历史渊源,并提出从中唐到晚唐,侠客特质发生了从义侠到武侠的变化,其演变的核心线索是“武”与“侠”的观念的合流与分异。

指出观念的分合变异是时代背景和士人这个特殊社会阶层自身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导致的。

作为中国武侠小说的开端,蕴涵于唐代豪侠传奇中的“武”、“侠”观念的转变为后世武侠小说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在唐传奇以前侠客的天下乃是男人的天下,直到唐传奇才出现女性侠客的形象,这一独特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之后的研究人们将更多精力集中到了各色的唐女侠身上。

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极其丰富,郭箴一在《中国小说史》品评唐传奇时写道:“女性的侠客较男性为多,她们的智力与本领往往超越于男性,这个特殊的现象是很令人诧异的。

"范翔林的《试谈唐人小说中妇女形象的塑造》,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把唐传奇妇女形象大致分成“娼妓”、“侠女”、“侍女、奴媪”三类。

季夫萍的《对女权张力下唐传奇中女侠形象的解读》提出唐传奇女侠形象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

在唐代,女子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得到觉醒。

她们的经济与人格上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男权的束缚,从而使女侠们也能活跃在传奇的舞台上。

陆学莉的《唐传奇中侠女形象精神风貌及文学史意义》谈及唐传奇中的众多女侠,分析这些女侠形象所表现出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精神风貌,论述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并在许多方面为后世侠女形象的塑造开了先河。

江中云的《理想的幻灭—再论唐传奇中女侠的经历与归宿问题》通过对唐传奇中的侠女题材作品中的女侠的经历与归宿,提出了女侠形象的社会意蕴与文学意蕴。

从她们的惩恶扬善之举既有丰富的社会价值,体现了传奇作家对建功立业理想与愿望的执着追求,以及传统的忠义道德观念。

而女侠们不知其所止的归宿更是中晚唐时期传奇作家理想幻灭的真实写照。

如今单独对唐传奇中侠客传奇进行论述的专著还没有出现。

但是随着人们对唐传奇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大的学者关注到侠客传奇,深入了解男女侠客们的内心精神世界,其精神的社会意义与历史的传承,及创作出这些生动形象的文人士人人的精神生活。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本文将进一步归纳探讨侠客传奇中的涉及婚恋的问题,神秘主义色彩,重生观念,依附观的确立,高强的武功,以及下的行为的历史背景,对当时重大敏感问题的触及。

更进一步探讨侠客们的思想观念,精神信仰,处世态度,社会形势对其精神世界的影响,及其精神的社会意义与历史的传承,并创作出这些生动形象的文人士人的精神生活。

本文将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一、侠的起源与唐前侠客形象的流变,将从侠的起源及唐前侠客形象的演变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唐前侠客形象的特征;二、唐传奇中的侠客形象,从不同类型的侠客的形象展开分析,如隐侠、道侠、盗侠形象;三、唐传奇中侠客形象的新变与文学意义,从侠客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他们开始重视生命,拥有高强的武艺,参与爱情生活,并且有了自主选择效力对象的意识这几方面入手分析,最后揭示他们的文学意义。

本文的主要研究难点在于对侠客的形象及其新变的探讨,将主要从唐传奇中的侠客较之以往侠客的不同展开分析。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10月完成论文资料收集整理11月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12月完成论文初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2]郭箴一.《中国小说史(上册)》[M] 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影印本[3]李宗为.《唐人传奇》[M] 中华书局, 1985年版[4] 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上) 》[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5]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M]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6]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 中国杜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7] 鲁迅.《唐宋传奇集》[M] 齐鲁书杜, 1997年版[8] 张友鹤.《唐宋传奇选》[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版[9] 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M] 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10] 程毅中.《唐代小说史》[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版[11] 林骅. 王淑艳《唐传奇新选》[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12] 范翔林.《试谈唐人小说中妇女彤象的塑造》[J] 江苏丈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1984年第4期[13] 季夫萍.《对女权张力下唐传奇中女侠形象的解读》[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月[14] 学莉. 《唐传奇中侠女形象精神风貌及文学史意义》[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月[15] 江中云.《理想的幻灭—再论唐传奇中女侠的经历与归宿问题》[J] 蒲松龄研究,2004年第3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