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对论和量子论》读书笔记

《相对论和量子论》读书笔记

《相对论和量子论》
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

我……遗憾地看到他也会弄错,而他的权威也许有时甚至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英)托马斯·杨
普朗克(Max Planck, 1858-1947)是德国人,从小就表现出数学天分,先后在慕尼黑大学、柏林大学完成大学学业,21岁即获得博士学位。

他在进行理论推导时,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设:“能量在辐射过程中不是连续的,而是如一股股的涓流似的被释放。

这种涓流就是量子,而量子的能量只取决于频率。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年会上作了题为《正常光谱辐射能的分布理论》的报告。

这是最早的量子论的论文。

最早响应普朗克的结果的是爱因斯坦,他在1905年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中,称普朗克的的研究是非常革命的,它为辐射问题带来一个崭新的观点。

进一步,爱因斯坦假定电磁场的能量本身也是量子化的,提出了光量子理论。

爱因斯坦还利用他的光量子假设对光电效应进行了解释,从而克服了光的波动说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

后来1922 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 -1962)在研究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发生散射时,发现散射光与入射光的波长不同,而后在他的中国学生吴有训的协助下用光量子给以理论上进一步的解释。

从此光既可以看为波动又可以看为粒子束。

这就是所谓的光的波、粒二相性。

在这里经典理论又受到突破,一方面是传统的能量的连续性被突破;另一方面是光表现为波、粒二重性的新观念。

至此,关于光的本性是波还是粒子的争论,从惠更斯、牛顿起,经过200多年,在20世纪初经过普朗克、爱因斯坦、康普顿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协调。

1923年9、10两月德布罗意先后发表了三篇短文,到1924年他向巴黎大学提交的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总结与发展了前三篇论文的思想。

德布罗意的主要思想是将爱因斯坦关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所有的粒子,指出所有的粒子(电子、质子等)也都有波的性质,这就是所谓的德布罗意波。

当爱因斯坦看到他的论文后十分重视。

后来1927年粒子的二象性得到了实验验证,美国与英国的物理学家先后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

1929年德布罗意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