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柴胡医案

小柴胡医案

小柴胡汤之各家医案选(2007-04-15 07:17:19)转载分类:方剂小柴胡汤各家医案治疗少阳病有三禁:禁汗、禁吐、禁下。

故必用小柴胡汤和解之剂。

方中药物可分三组:一为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又能疏利肝胆气机,为和解少阳、表里之主药;二为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并通过其辛散作用,兼助柴胡透达经中之邪;三是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调中,既能鼓舞胃气以助少阳枢转之力,又能预补胃以杜少阳之邪内传之路。

诸药共伍,少阳经、腑同治,又旁顾胃,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郁开气活,则枢机自利。

使用小柴胡汤还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本方主要作用在于柴胡,必须重用。

《时方妙用》说:“方中柴胡一味,少用四钱,多用八钱。

其剂量以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为宜;②抓住柴胡汤证的主证、主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③本方证或然证较多,当在辨明主证、主脉的基础上,随证灵活加减。

【运用】一、邪人少阳齐秉慧医案:张女,寒热间作,口苦咽干,两侧头痛,默不欲食,眼中时有红影动。

其家以为雷号,来寓备述,予日:非也。

少阳热溢于肝经,目为肝窍,热乘肝胆,两目昏红。

予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当归、香附宣通血分,羚羊角泻肝热而廓清目中,不数剂而愈。

(《经方应用》1 98 1:2 9 6<引自《齐氏医案》))按语:本案脉证所现,显系邪入少阳之证,故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因挟肝胆郁热,故加当归、香附、羚羊角以理肝郁、清肝热。

二、少阳病胁痛许叔微医案: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

予视之日:非也。

少阳胆经,循胁入耳,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

始太阳传人此经,故有是证。

仲景云:太阳病不解,传入少阳,胁下满,干呕者,小柴胡汤主之。

三投而痛止,续得汗解。

(《伤寒九十论·证六十四》)按语:少阳病兼太阳证,当和解少阳为法,续得汗解。

三、少阳病气上冲刘渡舟医案:张某某,女,59岁。

患风湿性心脏病。

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兼见心悸,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更觉烦悸不安,倍感痛苦。

脉来时止而有结象。

此为少阳气机郁勃不舒,复感风寒,由于心阳坐镇无权,故见脉结而挟冲气上逆。

此证原有风心病而又多郁,外感内伤相杂,治法:解少阳之邪,兼下上冲之气。

处方:柴胡1 2克,黄芩6克,桂枝10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5枚,炙甘草克。

3剂后诸症皆安。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90~9 1)按语:本案治疗用小柴胡汤加桂枝法。

加桂枝一药,起到治疗三种证候的作用:一、桂枝解表,二、桂枝通阳下气,三、桂枝又治风心病’。

柴胡汤方后注云:“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不渴,为邪未入里;外有微热,是兼有表邪。

故以柴胡汤去人参之壅补,加桂枝以解外。

可见本方是用于少阳病兼表邪不解之证。

本案患者素有心脏病又兼感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胸胁发满、心悸等少阳气机不利而兼表证不解。

此外,患者还突出表现为“气上冲’’而致烦悸不安。

桂枝于解表之中又善于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下气。

刘老常将小柴胡去人参加桂枝汤用于治疗少阳病又兼有心悸、气上冲等症,疗效确切。

四、黄疸祝谌予医案:李某,男,40岁。

患病月余。

胃纳不适,口苦咽干,轻度黄疸,小便黄,大便正常。

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

血胆红:3.6毫克%,肝功能正常,胆囊造影、十二指肠引流均未发现异律证属:肝胆湿热。

用小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

服上方1 2剂,小便即不甚黄,胃纳增加,口苦咽干均减。

原:服至18剂,诸症消失。

血胆红素2.4毫克%。

原方又服18剂,胆红素降至1.2毫克%,食、睡、二便如常,无任何不适。

嘱病人:服原方1 5剂。

(中级医刊1979;<1O>:46)按语:黄疸之病机关键在于肝胆疏泄失常,气机不利,小柴汤以利肝胆枢机为能事,故凡肝胆气机不疏之证,皆宜使用。

加陈、金钱草者,在于加强清利湿热之功。

五、热人血室俞长荣医案:二十年前,曾治某校一女工,外感恰值月经来漶寒热交作,心烦胸满,瞑目谵语,小腹疼痛。

迁延六七日,曾服中:数剂,均未见效。

我认为热入血室证,拟小柴胡汤,用柴胡12克。

时有人怀疑柴胡使用过量,劝病人勿服。

病家犹豫不决,复来询事我说:寒热往来,心烦胸满,非柴胡不解。

并用陈修园《时方妙用>:胡“少用四钱,多用八钱"一句相慰,力主大胆服用,病家始欣然而去。

只服一剂,诸症均除。

(《伤寒论汇要分析1964:91>)按语:正值经期,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搏结而发病。

热入室证,小柴胡汤主之。

六、低热李克绍医案:张某某,男,50岁。

1 97 3年初夏,发低烧。

在楼治疗无效,返回济南。

西医检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每日只注射水、激素等药物,治疗两月,仍毫无效果。

该院西医某大夫’邀余诊。

患者饮食二便均较正常,只是脉象稍显弦细,兼微觉头痛。

《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

”因与小柴胡汤原方,其中柴胡每剂用24克,共服2剂,低烧全退,患者自觉全身舒适。

该院有的医师还不相信。

结果过了三天.患者病愈,已能上班工作。

(《伤寒解惑论》1978:129)按语:发热头痛,三阳证皆可见,惟以脉为凭,浮为太阳,大为阳明,弦为少阳。

本案低热、头微痛,脉略弦细,证属少阳无疑,故与小柴胡汤和之愈。

七、胃脘痞痛(急性胃炎)祝庆堂医案:董某某,女,1l岁,1 98 7年5月2 9日初诊。

患者体质素弱,四天前因淋雨引起发热,服安乃近后热退而复起,成寒热往来之状,且出现胃脘痞痛、心下支结、呕恶频频,不能进食。

西医按急性胃炎给予消炎、补液等对症治疗两天,效果欠佳。

改服中药,证略同前,四日未解大便。

予小柴胡汤原方重用黄芩30克,1剂而大便畅行,寒热止,呕恶减,胃脘痞痛基本消失;惟食欲仍差,体力欠佳,改用和胃安中之剂调理三日而愈。

(河南中医l988;<6>:20)按语:小柴胡汤本为和解少阳之方,但重用黄芩后即兼有明显的清通阳明胃腑的作用。

《本草品汇精要》指出:黄芩“疗肠胃不利,破壅气,令人宣畅’’。

其使用要点是:既有脘腹痞胀或疼痛、大便干结或不爽的胃肠结滞证;又有口苦咽干、不欲食的少阳经证。

并应据阳明结滞的轻重而决定黄芩用量的大小。

八、呃逆许叔微医案:张保义得汗后吃逆,或者以胃虚则哕,故吃逆也,以干姜橘皮等汤,不下,命予治之。

予曰:此证不可全作胃虚治,六脉尚躁,是余毒未解耳,服以小柴胡汤,两啜而愈。

(《伤寒九十论·证四十》)按语:太阳不解,转入少阳,时时作哕,乃少阳枢机不利也,必有少阳见证,方可与小柴胡汤。

案叙过简也。

九、腹泻王挚峰医案:梁某某,女,1 4个月,因腹泻5天于1 963年1 1月6 El入院。

患儿于6 El 2 El开始腹泻,呈蛋花样粪便,每天1 O次左右,量多。

呕出胃内容物,小便明显减少,烦躁不安,口渴非常,饮水颇多,发热,在当地卫生所打针、服药(用药不详)未效而入院。

入院后即请中医会诊。

发热,El唇干燥,苔黄,脉弦数。

诊为胃肠湿热,三焦气滞,用小柴胡汤加苡仁、白芍、黄连治之,配合补液。

服药2剂,诸症消失。

(新中医1973;<1>:16) 按语:泄泻而呕吐、脉弦,土虚木乘之象。

《张聿青医案·泄泻》指出:“上则嗳噫,下则便泄,厥气不和,克制睥土。

”盖土虚则湿盛,木盛则气逆。

故用小柴胡汤疏达肝木之气,加苡仁、黄连、白芍以培土清利湿热矣。

十、便秘王成钢医案:李某,男,4 5岁。

数天前因发热恶寒,身痛,自服感冒清、板蓝根冲剂后,寒热消失,但精神尚差,头晕,不尽饮食,时欲呕吐,i:fc mt El未解而腹无所苦,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弦滑。

予小柴胡汤3剂,便通呕止,汗出而愈。

(江西中医药1988;<4>:25)按语,大便不通,一般多责之于热结肠腑,或血亏津少,而麓以通里攻下或润燥缓通之常法。

然有因表里不和,津气郁结而致大便硬者,则小柴胡汤正为的对之方。

恰如论中所说:“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i戢然汗出而解。

十一、产后痢疾彭含芳医案:王某,于1 9 5 4年秋产后月余,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中疼痛,寒已复热,胸胁苦满。

当时偏执产后阴虚下利之见,忽视其寒热胸满的少阳症状,进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服后毫无效果,反增呕逆不食。

复诊改从少阳立法:拟以小柴胡汤加吴萸、香、连。

连服2剂,竟收热退痢止之效,渐加调养,迅复原状。

(江西中医药1959;<5>:15)按语:前医囿于产后痢疾多虚之论,而忽视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少阳证存在,用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治疗,不切病本,服后不唯原证不除,反因苦寒遏阻气机而呕逆不止。

所幸小柴胡证未变,仍当小柴胡汤以挽之,合左金丸兼清肝胃之湿热,以达木调土,止呕止利。

十二、心悸怔忡(冠心病)朱进忠医案:雷某某,男,48岁。

冠心病,心律失常三年多,曾反复以中药活血祛瘀剂及西药治疗无效,审其症见胸满胸痛,气短心悸,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舌苔白,脉弦滑而结涩时见,证脉合参,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为拟疏肝理气,化痰清热,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 O克,半夏1 O克,黄芩1 O克,党参1 O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栝蒌1 5克。

服药4剂,诸证好转,服药1 O剂后心悸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此时患者因拘于冠心二号方治疗冠心病之见,又服冠心二号方l剂,服后心悸又见,心电图复查:室性期前收缩。

后又约余诊视,再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服药120剂诸证消失。

(山西中医1987;<5>:15)按语:朱氏认为,心律失常从心病论治有不效者,多究于肝气部结。

这类患者每见心悸反复发作,情绪低落,甚至闷闷欲哭,伴见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脉弦而结,治以疏达肝胆气机为要,主用小集胡汤。

其中挟痰者,加栝蒌;心阳不足者,减黄芩,加桂枝、茯苓;血虚者,加逍遥散。

十三、真心痛(冠心病)邵桂珍医案:程某某,男,50岁,1 983年1月1 0日来诊。

患心病三年,心绞疼不断发作,屡用西药血管扩张剂、降脂、降压、静及中药活血益气之品,症状时轻时重,但心绞疼终不能停止。

因家事纠纷、情志不畅心胸痛大作。

诊见,心前区压榨样剧痛'整左侧胸胁攻疼不止,时而串及右胁,左手臂至手小指次指俱痛,色苍白·头冷汗出,手足发凉,口唇淡紫,不时呻吟,舌苔薄白质黯,脉弦细。

血压1 80/90毫米汞柱,脉搏1 1 0次/分。

心电图报.(1)窦性心动过速。

(2)高侧壁心肌呈缺血型改变。

西医诊断:冠病心绞疼。

中医诊为:真心痛。

胸胁乃少阳经络所司,少阳气机舒,肝郁气滞,郁久由气及血,胸中气血闭阻,心痛随之发作'急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20克,半夏1 5克,人参1 O克(另炖),黄芩9克,炙草克,当归1 5克,川芎2 5克,附子1 5克,生姜1 2克,大枣9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