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运动营养学-----研究如何合理利用食物以满足运动员的特殊营养需要,并通过营养因素来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体力恢复的科学。
2、营养素: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称为营养素。
依据其化学性质与生理功能,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可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
3、膳食纤维:是指膳食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和琼脂等,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影响人体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身体健康的一类糖类物质。
4、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是对维持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有重大作用的一种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5、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但又是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合成机体蛋白质所必需的,必须由食物蛋白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6、维生素缺乏症:机体中某种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以及出现相应病理症状,称为维生素缺乏症。
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7、基础代谢:在人体处于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摄氏度左右,外界安静,心情平静时的热能消耗,也即用于维持体温、呼吸、循环、排泄、腺体分泌等必要生理机能所需要的热能,称为基础代谢。
8、食物相克:是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之间相互作用,而使得某种营养成分丢失甚至可能产生毒素的作用。
9、蛋白质互补作用: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食物蛋白质按比例混合食用时,使其必需氨基酸相互取长补短,提供营养价值。
10、运动饮料:是指专门为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人群而设计的饮料。
其特点是不含有碳酸气,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和功能性物质,为等渗或低渗溶液。
11、运动员营养:研究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技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与恢复以及运动性疾病等的关系。
12、平衡膳食:是指膳食中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且与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13、兴奋剂:是指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以非生理量或非生理途径摄入的生理物质,唯一的目的就是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运动能力。
14、回顾询问法----是通过询问膳食的主要组成、每日进餐的次数、时间、食物种类和数量,来计算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的调查方法。
15、药膳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可食性中药和普通食物原料共同烹饪加工成的色香味型效俱佳的膳食。
16、因时施膳:一年中存在春温、夏热、暑湿、秋凉而燥及冬寒的特点,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药膳。
17、膳食调查: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对膳食摄入量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
18、违禁药物:是指竞赛运动员应用任何形式的药物或以非生理量或非生理途径摄入的生理物质,唯一目的就是以人为的和不正当的方式提高运动能力。
19、运动营养补剂-----是根据运动科学的理论知识研制和生产,从自然食物中提炼精制而成的精华营养素,容易消化吸收,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有选择性地使用。
20、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在特定水平上进行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包括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21、必需脂肪酸(EFA):为机体生理需要,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22、肌糖原充填法:采用控制膳食并结合运动以增加肌糖原储备的方法。
23、混合喂养:-当母乳不足加用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时称混合喂养。
24、人工喂养:-凡不能用母乳喂养,改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者称为人工喂养。
25、维生素缺乏症:是指机体中某种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引起的代谢紊乱以及出现相应病理症状。
26、食物的营养价值:通常是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素和热能可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而言。
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所含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丰富,且相互间比例适宜,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27、合理的膳食制度:-即合理地安排一日的餐次、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每餐的数量与质量,使进餐与日常作息制度及生理状态相适应,与消化规律相协调,从而提高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程度,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并有利于人体健康。
填空题: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无机盐、水、脂类、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七大类。
2、食物中脂肪营养价值的评价主要取决于脂肪的消化率、必需脂肪酸含量和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3、脂溶性维生素只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可贮存于脂肪组织和肝脏,过量可引起中毒,排泄慢。
4、维生素A属不饱和的一元醇,又名抗干眼病维生素。
维生素D又名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公认的抗氧化剂5、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是将内源性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6、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有必需氨基酸、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之分。
7.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是易溶于水、易损失、易排出,体内仅有少量贮存。
8.体内水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代谢水、食物中含有的水、饮料水。
9、造成热能不平衡的原因有:饮食与运动。
10、运动前适量补糖可提高体内肝脏和肌肉的糖原储备量;运动中适量补糖可提高血糖水平。
11、肥胖的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饮食疗法、非药物疗法。
12、糖尿病发生的膳食因素有缺乏矿物质元素、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高糖饮食、缺少膳食纤维、进食过多。
13、肌酸的服用方法有冲击量法和维持量法。
14、营养膳食平衡包括氨基酸平衡、酸碱平衡、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的平衡。
15、人体的热能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的消耗、体力活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兼生热作用。
16、运动(或比赛)前补糖目的是为了提高糖原储备,采取的措施是采用肌糖原填充法。
17、维持钙平衡的三大器官为骨骼、肠道、肾脏。
18、在日常膳食中,摄钠过多,会造成体内水潴留和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19、影响体质与健康的因素先天影响因素和后天影响因素,其中后天影响因素包括环境、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和保健措施四类.20、运动饮料可分为普通运动饮料和功能性运动饮料两种21、膳食调查的方法主要有回顾询问法、记账法、称重法和食物化学分析法等。
22、记账法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被调查单位的账目和每餐就餐人数统计的准确性。
23、在血液兴奋剂中,自身血液回输需经过血液抽取、血液储存、血液回输三个步骤。
24、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微结构退变表现为骨小梁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
25、控制糖尿病的五架马车是科学饮食、科学的体力活动、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血糖的自我监测。
26、影响游泳能量消耗的因素有水温、游泳的姿势、游泳的速度、运动时间。
判断题:正确“t”,错误“f”。
(t)1基础代谢的高低与体表面积成正比关系。
(t)2、儿童少年因身体增长迅速,加上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的大量增加,对能量的需要量激增,甚至超过中等强度的成年人。
(f)3、儿童少年期的脂肪摄入应占总热量的30%--35%,应提供平衡膳食,饮食要多样化。
脂肪摄入过多会引起肥胖。
(t)4、在我国学龄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很高,有的高达40%左右。
缺铁性贫血的营养问题是铁的吸收率低。
(f)5、支链氨基酸可以通过血流进入大脑,增加大脑的5羟色胺的产生,减轻脑力疲劳。
(t)6、维生素K可通过增加骨钙素的合成和分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提高骨质,起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f)7、必需微量元素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g以下,甚至仅有痕量,但有一定生理功能,且必需通过食物摄入。
(f)8、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 、维生素PP和维生素E 。
(f)9、脂肪中含非必需脂肪酸量越高,该脂肪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f)10、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是将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的脂肪、磷脂和胆固醇运送到肝脏。
(f)11、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可影响Ca、Mg、Zn、Fe等无机盐和所有维生素的吸收,还可引起刺激性腹泻。
(f)12、运动后补糖的理想方式是运动后即刻、头2小时以及每隔2-4小时连续补糖。
(t)13、运动前3-4小时补充葡萄糖或糖膳食,血糖不变或上升,肌糖原不变,运动能力上升。
(t)14、运动员膳食中糖类的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55%--65%,耐力运动项目和缺氧运动项目可达70%。
(f)15、各种糖的消化吸收速度不同,单糖较快,多糖较慢;各种糖的甜度也各异,蔗糖的甜度最高,淀粉的甜度最低。
(f)16最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半乳糖。
(t)17、L-肉碱是目前运动界常用的一种运动营养补剂,L-肉碱促进乳酸和氨的消除,有利于疲劳的恢复等。
(t)18、大量摄入蛋白质可使尿钙排出量增加,而经尿丢失过多钙与骨量减少和髋骨骨折率升高有关。
(t)19、微量元素锌可稳定胰岛素结构,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预防血脂异常。
(f) 20、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f) 21、必需宏量元素每日膳食需要量在100g以上,有钠、钙、磷、钾、硫等7种。
(f)22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在体内与体外氧化的最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释放的热量也相同;而蛋白质在体内产热比体外多。
(t) 23、在我国学龄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很高,有的高达40%左右。
缺铁性贫血的营养问题是铁的吸收率低。
(f)24、肌酸能与橘子汁、含咖啡因的饮料一起服用。
(f)25、支链氨基酸可以通过血流进入大脑,增加大脑的5羟色胺的产生,减轻脑力疲劳。
(f) 26、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将肝脏形成的脂类物质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f)27、运动中补糖主要是针对长时间、大强度间隙性运动有效。
(f)28、运动前30-45分钟补充葡萄糖,血糖下降,肌糖原下降,运动能力不变。
(f)29、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能为机体提供热能,但不是机体的构成物质。
(f)30、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可影响Ca、Mg、Zn、Fe等无机盐和所有维生素的吸收,还可引起刺激性腹泻。
(f)31、每人每天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的能量如果超过一日总能量的30%,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则明显增高。
(f)32、儿童少年多处于学习阶段,脑力劳动相对较多,若蛋白质供应不足,则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甚至强迫休息,如打瞌睡等。
(f)33、ATP是运动中最直接、最快速的能量,体内ATP的储存很多。
(f)34、最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和半乳糖。
(t)35、微量元素鉻可增加胰岛素活性,预防和改善糖耐量异常,控制和逆转动脉斑块。
(t)36、大量摄入蛋白质可使尿钙排出量增加,而经尿丢失过多钙与骨量减少和髋骨骨折率升高有关。
(t)38、肾脏是产生大量自由基的主要场所之一。
(t)39、洋葱、大蒜中均含有二硫化物,可使血胆固醇和血纤维蛋白下降,延长凝血时间,增强纤维蛋白酶活力,减少主动脉脂类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