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随着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已日益加快。
我国政府和企业也已开始重视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因此区位选择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对区位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别(地区)研究方面。
在传统理论对于OFDI的分析基础之上,本文概述了到目前为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基本特征,为了深层次的挖掘国别的演变,分析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发展趋势最后,结合全文得出结论。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跨国公司AbstractWith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configu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evident, the pac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en accelerating. China's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have also begu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problem, so the location choic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location choice of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country (region) research. I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FDI, the paper outlines the dat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eep-level mining country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to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actors Chinese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ends, combined with full text of the final conclusion.Key words:outward FDI,location ,MNCs目录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2)一、引言 (4)二、传统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早期OFDI地区分布的解释 (4)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基本特征 (5)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8)1.政府扶植 (8)2.寻求市场 (8)3.寻求自然资源 (9)4.寻求效率 (9)5.战略资源 (9)6.寻求先进的知识 (10)7.地理距离 (10)8.文化相似性 (10)9.东道国货币的汇率水平 (11)10.东道国与母国的贸易联系 (11)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发展趋势分析 (11)1.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11)2.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的发展趋势 (12)六、结论 (12)致谢语 (12)参考文献: (13)一、引言近年来,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发展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战略。
而且,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对自己国家的各种制度、外资政策、市场准入等条件都作了修改,为吸引外资做好了准备。
而且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与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变得更加复杂化。
改革开放近三十多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大环境下,我国参与国际化经营的程度不断提高,伴随着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额大幅度持续的增加,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ed Investment,OFDI)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额大幅度增长。
且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也呈现不断扩展的趋势。
因此,研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对我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早期OFDI地区分布的解释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机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
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理论主要有海默(Hymer)[1]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Buckley)、卡森(Carson)[2]、拉格曼(Rugman)的内部化理论、弗农(Vernon)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以及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除了邓宁的理论将区位作为重要的子因素考虑外,这些理论的共同缺点均是只从跨国公司内部的条件出发去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而忽略了东道国区位因素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这种单向型的研究有失偏颇。
理论与实际都需要我们从东道国的区位因素出发来重新审视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至今有关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理论主要有:一是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新产品从上市起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对外直接投资是生产条件、竞争优势等区位因素变化的结果,其过程是技术领先优势与区位优势相互结合的过程。
随着新产品依次经历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对应的投资区位也依次从最发达国家向较发达国家,再到欠发达国家转移。
母国的技术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都是动态变化的,且以梯度形式实现转移。
二是邓宁(Dunning)[3]吸收区位理论、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和巴克利、卡森的“内部化理论”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在邓宁基本理论的框架下隐含着重要的区位思想,他的理论把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为:第一,市场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市场的格局及顾客的类型。
当该地方的市场规模较大、市场增长速度较快、市场格局较为合理及顾客类型较为统一时,这就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的较大的动力。
第二,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及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心理距离等。
当某国的贸易壁垒较大时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就成为首要的选择。
第三,区位成本因素,主要包括原料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
如果某地方的原料劳动力成本较低,且运输成本也较低时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就能大大的较低产品成本。
第四,投资环境,包括涉及外国投资的政策法规的优惠程度,关于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稳定性及金融货币的稳定性等。
当某国的政策法规对于外国投资拥有较多的优惠政策,且改过的投资环境稳定,那么就将吸引较多的企业到该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三是以克拉维斯(Kravis)、弗里德曼(Friedman et al.)、凯夫斯(Caves)及部分北欧学者为代表的市场学派理论。
该类理论十分强调市场的接近性、市场规模及增长潜力以及所谓的心理距离对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的影响,认为接近市场就意味着低的运输成本、低的信息搜寻成本,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据Kravis等(1982)的研究,东道国劳动力成本对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出口有着负的影响,因而也影响其空间布局。
Caves等人试图把交易成本引入FDI的区位分析中,但由于概念过于抽象没有得到太有价值的东西。
而北欧学者认为与实体距离对应的为心理距离(Psychic Distance),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妨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等。
心理距离的远近意味着企业克服障碍成本的高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一般遵循心理距离由近到远的原则。
例如,瑞典的跨国公司总是把其周围的丹麦、挪威、芬兰作为海外经营的首选目标。
三是以安哥多(Agodo)、贝尔德伯斯(Belderbos)、奥克荷姆(Oxelheil)以及中国学者鲁明泓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理论,该理论着重分析了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甚至转型体制对吸引FDI的影响。
以上理论研究紧紧围绕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跨国投资的变化特点进行,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
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产品所处的生命阶段、某地的市场因素、贸易壁垒、区位成本因素、投资环境等。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基本特征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1985年)由于政策的限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仅限于拥有对外经营权的专业进出口公司和省、市国际经济技术公司。
外贸公司的投资区域多选择在原进出口市场集中的地区,以亚洲尤其是东南亚为主,在那里开设专营某类商品的外销点或海外代表处。
省、市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则以中东和非洲为主要投资区域。
第二阶段(1986年-1991年)为了加速改革开放,促进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管制有所放松,这一时期,海外投资企业编辑9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仍以亚洲各发展中国家和港澳地区居多,但已经开始向发达国家延伸。
而且企业在全球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前苏联、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港澳地区、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海外投资行业由前一阶段的以服务业为主向资源开发、加工配装、交通运输等产业延伸。
第三阶段(1992年-2001年)伴随着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中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产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具备了将一些成熟技术向国外有需要的市场进行转移的能力。
截止2001年底,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已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涉及的行业也从贸易方面发展到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工程承包、医疗卫生、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
投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比较少。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表一是中国1990-2003年中国OFDI的目的国情况统计。
从表中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分布上主要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地理距离相对较近的东南亚国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