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猴王出世

21猴王出世

21 猴王出世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1.认识8个生字。

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案一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一、漫谈“悟空”,揭示课题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语句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师生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名曰:名字叫作。

石窍:石头边隙。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孔子名言。

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违抗的。

抓耳挠腮:乱抓耳朵和腮帮子。

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古代白话文,学生读起来有一定困难,理解起来更是吃力,不要求学生字字知其意,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即可。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1.同学们,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便于感悟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2.交流讨论(1)课文主要一件什么事?(2)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相机引领。

预设交流:①明白了石猴是从哪里来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

②懂得了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是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感受到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关键语句在学生的交流中相机指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做准备。

]四、品读课文,细节中感悟“悟空”形象1.明白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你对这个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悟空的认识,活泼可爱、无私无畏、敢作敢为等)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3.交流,指导朗读(1)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a.读到这里,联系你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孙悟空,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b.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c.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a.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b.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五、复述课文,感悟写法1.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古代白话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六、置留作业,鼓励阅读名著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接触到了四大名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你也可以读其他古典名著。

希望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出读后的感受。

猴王出世猴顽皮可爱人勇敢无畏神神异出众《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在于学生们喜欢文中人物——孙悟空,可以在孩子们的愉快心情中展开教学。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

接着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

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

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

课文中有些词句,学生能知其大意即可。

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教师大可不必逐个细讲,只要在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义出现时,可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解决,有的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避免占用课堂大量时间。

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我没有点拨学生说一说:石猴——美猴王。

没让学生感受这称呼中微妙区别,并说说美猴王“美”在哪,学生也没深入体会到:勇敢无畏,也是一种美。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放不开;板书也不够完美;时间把握不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己!教案二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西游记》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这就是神通广大,无人不晓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二、交流方法,读通课文。

1.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

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①名曰、石窍、围圆、与狼虫为伴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序齿排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②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读通并理解)三、自主学文,感悟猴趣。

1.读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交流一下。

3.组织交流:(1)你知道石猴是哪里来的?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感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相机板书出:仙石迸裂。

(2)这只快乐的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内容的句子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板书:寻源称王。

四、学习语言,欣赏美文。

1.同学们,石猴出世并成王,这一经过很精彩,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十分优美。

请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A 自由读,指名读,读正确。

B 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请再读一读。

(语言简练,工整,采用排比的手法)C 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A 读句子,圈出动词。

结合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B 采用对比的写法。

C 朗读句子。

D 模仿写话。

(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A 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B 朗读体会。

五、小结,感悟特点。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小故事?3.是的,同学们讲的这些都是他协助唐僧取经的路上的故事。

孙悟空能协助唐僧成功取经,这与他的特点分不开。

再一起读这些词。

六、拓展延伸,激发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他的语言非常优美。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有名的语句,并想想美在哪?2.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受人们喜爱。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猴王出世活泼可爱勇敢无畏仙石迸裂——毛遂自荐聪明伶俐——寻源称王身手不凡……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讨论的话题。

真正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