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期心理发展PPT课件

幼儿期心理发展PPT课件

体验的活动。
二、幼儿游戏的种类及发展
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分类
创造性游戏 规则游戏 活动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
❖ 角色游戏:是指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 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 建筑性游戏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 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
❖ 表演游戏——是指通过扮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 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
愉快、愤怒 委屈、自尊(最重要)、羞怯
3、自我控制的发展
(1)自我控制能力总体较差。 (2)3—7岁,随年龄增长而发展,5岁以后,发展较
快。 4—5岁是自控发展的关键时期
(3)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讨论)
1.记忆目的Leabharlann 的发展在整个幼儿期,儿童是以无意识记为主,中 班以后,有意识记开始发展起来。
2、记忆方法的发展
机械识记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步发展。两种 识记效果都随年龄的增长有所提高。
3、记忆内容的发展
幼儿初期识记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抽象语 词识记的能力还很差。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识记 也在发展,但在整个幼儿期,形象识记仍占主要地 位。
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
年龄(岁)
3
4
5
6
7
均数(组块) 3.91 5.14 5.69 6.10 6.09
(二)长时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
幼儿记忆保持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三)幼儿识记方式的发展
(四)幼儿记忆策略的形成
(1)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 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 和方法.
1—5岁没有策略; 5—7岁不能主动运用策略 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 特征定位 复述策略
四、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 1、三座山测验 2、守恒 3、类包含
皮亚杰分类
练习游戏 象征性游戏 有规则游戏
按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分类
无所用心的行为
旁观者行为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增强体质
6、博伊千介克成熟说: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儿童 游戏的欲望有: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适应环境的 欲望;重复练习的欲望。
(二)当代游戏理论
❖ 1、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
件的手段。游戏使儿童能逃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 给他们提供安全的环境,使他们发泄那些在现实中 不被接受的、通常是攻击性的危险冲动,以满足其 追求快乐的愿望。
2、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事件的
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 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他从智力发 展的角度,认为游戏是儿童接受外部世界的 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适应自 己内部认知结构的一种方法,它在儿童智力 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游戏,特别是假想的 游戏,是创造性想象的根源。他认为游戏发 展与智力发展的阶段相适应。儿童在游戏中, 可以自由地满足个体的需要。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的增加。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3、词类的扩展(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4、积极词汇的增长。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1、简单句到复合句。 2、陈述句到多种形式句。 3、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 4、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的发展 2、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
3、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受到社会文
化和教育的影响。
4、中国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 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也
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1)游戏具有社会性。 (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 (3)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的、且伴有愉悦
❖ 液体守恒实验图示:
五、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有了初 步发展
1. 想象的主体容易变化。 2. 想象有时和现实分不清。 3. 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张性。 4.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在整个幼儿期,创造想象正在发展,但是再 造想象仍占主导地位。
第五节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 幼儿道德的发展 ❖ 幼儿性别认同的发展 ❖ 由儿同伴交往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概念
自我评价 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自我评价的发展
(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比较笼统的不分化的片面的评价到比较具体
(一)早期游戏理论
1、霍尔复演说: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2、席勒-斯宾塞精力过剩说: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 一种方式.
3、彪勒机能快乐说:是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
4、格罗斯生活准备说: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
5、拉扎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游戏源于放松 的需要,使幼儿愉快、解除紧张和恢健康。
的细致的全面的评价。 (4)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较客观的
评价。 (5)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以前半部分特征为主。
2、自我体验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幼儿的自我 体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丰富,不 断深化。不仅围绕生理需要产生自我体验,而且开 始发展围绕社会情感的自我体验。
(3-6岁)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内容提要:
❖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 幼儿游戏的发展 ❖ 幼儿言语的发展 ❖ 幼儿认知的发展 ❖ 幼儿个性与社会性的
发展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3-6岁的儿童,游戏是他(她)们的主导活 动.幼儿认知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化 过程都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