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
第三次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小数 位数
>0
值域
约束条件
BSM
YSDM TBYBH TBBH TBDM DLBM DLMC QLLX
Int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10
10 8 8 17 5 60 3 19
M
M O M M M M M M
见表1 非空 见本表注1 见本表注2 见本表注3 见本表注3 见表57 见本表注4 非空 见本表注5 非空
镶嵌原则: • 尽可能多的保留高分辨率、时相新、云无量少、质量好 的影像;
裁切线
保留区
影像数据处理-影像镶嵌
镶嵌原则: • 时相相同或相近的影像融合,纹理、色彩要求自然过渡; 时相差距较大、地物特征差异明显的影像融合,要尽可 能保持接边处过渡自然。
影像数据处理-影像镶嵌
镶嵌原则: • 两种影像镶嵌时要尽量避开房屋,走地物特征明显的区 域。
C
C C C C
湿地注记
开发园区 开发园区边界 开发园区注记 城市开发范围 其他
C
O O C M O C O O C
城市开发边界
城市开发注记 自然生态保护区 自然生态保护区边界 自然生态保护区注记
%
: 约束条件取值:M(必选)、O(可选)、C(条件可选)。
字段名称 标识码 要素代码 图斑预编号 图斑编号 图斑代码 地类编码 地类名称
⑥ 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评价调查
⑦ 城市开发边界及生态红线调查
2.
三次调查分类变化
区、公益林、批而未用土地等信息。
① 新增/调整耕地细化、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区、自然保护
② 关于05—09建设用地调查:05(商服用地)调查到一级
地类,06(工矿仓储用地)、07(住宅用地)调查到二
级地类,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9(特殊用 地)根据需要适当归并或细化。
新增地物上图——RTK、全站仪
使用 RTK 、全站仪对围绕新增地物四周进行实地打点, 得到新增地物角点坐标,导出为DAT文件,然后用相关软 件根据角点坐标进行矢量化,得到矢量数据。内业根据 矢量数据与相应图斑做裁切处理,处理周围图斑之间的
拓扑关系,然后重新计算所切图斑的面积,若有小于最
小上图面积的图斑,优先使用相近地类图斑合并的原则,
(5)其他专题数据。
底图制作-底图样本
影像数据叠加土地变更数据、变化信息数据及其他专题数据。
2. 数据采集 ① 已有地物调整
• 线状道路变图斑
• 地类调整
② 新增地物采集
线状道路变图斑
采集土地调查数据库已有线状地物层数据,同地类
同宽度的线性要素通过建立缓冲区的形式进行线转面, 通过制定不同场景下的规则,采用自动化处理、人机交 互和人工的方式,确保不同等级线状地物的压盖关系、 拓扑关系和不同宽度线性要素接边处平滑处理。
相近地类图斑合并的原则,再考虑边界重合最大的原则
进行合并。 由于测量的精度较差,需要利用影像对其再次修正。
新增地物上图——手工测量
3. 内业建库 ① 外业数据导入
• PDA
• 手工草图
② 数据整理
③ 构建拓扑关系
④ 数据接边(权属界)
外业数据导入
PDA模式
按照工作区把县 (区)划分,以 工作区数据为底 图 导 入 到 PDA 中 , 进行现场调绘。
①
三次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结构
三大类图层:土地利用图层、自然资源图层、其他图 层
土地利用图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权属……
自然资源图层:滩涂、湿地、矿产、河流、其他自然资源
其他图层: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边界
4.
②
三次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结构
标识码核心关联:标识码、关联图斑标识码
土地利用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用于挂接扩展属性, 关联标识码标注其他图层关联属性
周围图斑之间的拓扑关系,然后重新计算所切图斑的面
积,若有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图斑,优先使用相近地类
图斑合并的原则,再考虑边界重合最大的原则进行合并。 采集完成后,应利用影像进行比对修正。
新增地物上图——PDA
使用PDA实地测量方法
新 增 地 物 的 半 自 动 提 取
新 增 地 物 手 工 提 取 ( PDA )
道 路 自 动 扩 充 成 图 斑
扩 充 后 道 路 边 界 调 整
线状道路变图斑
结合影像,发现线性要 素不连贯的: • 通过影像内业提取道路 的边线,以双线的形式 绘制的,直接采用线转 面的方式。以单线的形 式绘制的,直接采用缓 冲区的平角方式线转面。 • 通过外业测量方式获取 线状地物一条边线和另 边线端点的,以边线和 另一边线的端点宽度 , 生成平行的双线 ,再封 闭后由线构面。 • 通过外业测量方式获取 线状地物中线的 ,通过 线状地物宽度 1/2 距离缓 冲构面。
耕地细化
地表覆盖物
公益林
草地细化
…
扩展属性挂接
关联标 识码
标识码
地类
面积
权属
土地利用图层 湿地 草原 …… 自然资源图层
关联图斑 标识码 关联图斑 标识码 关联图斑 标识码 关联图斑 标识码
开发区 自然保护区 …… 行政区图层 ……
三 次 调 查 数 据 库 核 心 结 构
(二)三次调查县级数据库建设流程
再考虑边界重合最大的原则进行合并。
新增地物上图——RTK、全站仪
使用RTK、全站仪测量方法
新增地物上图——手工测量
手工实地测量,得到新增地物的草图,内业根据草图 在计算机上画矢量,然后矢量数据与相应图斑做裁切处 理,处理周围图斑之间的拓扑关系,然后重新计算所切 图斑的面积,若有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图斑,优先使用
自然资源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在关联图斑标识码
中填写关联图斑标识码。 其他图层:标识码标注图斑唯一性,并在关联图斑标识码中填 写关联图斑标识码。
层名 水流资源 森林资源 山岭资源 草原资源 荒地资源 自然资源
层要素
几何特征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Polygon Annotation Polygon Annotation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Polygon Line Annotation
数据库是三次调查成果的载体,三次调查将:
① 全面修订数据库标准
② 全面调整土地调查数据公开格式
③ 优化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的技术方法 ④ 进一步明确各级数据库建设的要求 ⑤ 加强各级数据成果的共享应用
培训提纲 数据库怎么建 数据库怎么交 数据库怎么用 试点数据库怎么搞
一、数据库怎么建
M M 单位:平方 米
水流面积
SLMJ
Float
15 20
2
>0 见本表注 2
M
限制情况
%
XZQK
Char
C
%
%
1:水流图斑关联的地类图斑层中的所有地类图斑标识码,水流图斑关联多个地类图斑时,各地类图斑 标识码之间用全角逗号(“,”)分隔。 2:自然资源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要求等限制情况,下同。 3:权利人信息用扩展属性表描述,扩展属性表的标识码应于本表中对应的标识码保持完全一致, 下同。
影像数据处理-影像融合
把采样后0.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和0.2航飞影像融合。
② 数据处理——矢量数据处理
1、矢量数据准备
(1)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2、矢量数据检查
(1)矢量数据可读性检查;
(2)矢量数据完整性检查;
(2)不一致信息数据;
(3)城镇地籍调查数据;
(3)矢量数据拓扑检查。
(4)专题规划数据;
影像数据处理-影像数据检查
• 高分辨率航飞影像与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重叠度精度检查;
• 影像的完整性检查;
• 影像可读性检查。
影像数据处理-影像重采样
保持高分辨率影像不变,用影像处理软件把低分辨率遥 感影像采样成高分辨率影像。
1米分辨率遥感影像(采样前)
0.2 米分辨率遥感影像(采样后)
影像数据处理-影像镶嵌
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 数据库建设及质量检查技术要求
2017年5月9日
三调数据库建设关注点
1. 三调数据库建设要求(流程、方法、技术指标) 2. 调查内容如何上图入库(新增的、原有的) 3. 城乡一体化调查,数据库怎么建(城乡一体化建库)
4. 三调数据库怎么用(数据应用与共享)
5. 三调数据库更新方法
切图斑的面积,若有小于最小上图面积的图斑,优先使用相近地类
图斑合并的原则,再考虑边界重合最大的原则进行合并。
新增地物上图
• PDA直接采集上图
•
•
RTK、全站仪测量采集
手工实地测量
新增地物上图——PDA
使用 PDA 进行实地测量,确定够上图面积,得到矢量
数据。内业根据矢量数据与相应图斑做裁切处理,处理
把现场调绘的相 关信息输入到 PDA 中 , 并 拍 摄 现场照片(整体 照片、局部照 片)。
把调绘得到的矢 量数据导入到数 据采集软件中。
把导出的矢量数 据进行内业上图; 调绘片归档入库。
原有地类调整
三调地类编码较二调的地类编码有所变化,随着地类编码的变化, 相应地类有所调整。需要对变化的地类进行补充、细分。例如:三
调园地较二调园地多出橡胶园,林地多出红树林、森林沼泽、灌丛
沼泽,草地多出沼泽草甸。
原有地类调整
二调数据库中分类
原有地类调整
外业实地调绘
原有地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