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反思

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反思

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反思
欧阳建友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建设与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讨论了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关系、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及面对特殊专业怎样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问题。

关键词: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建设;改革;培养
Several self-examinations about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volutio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some problems which have been appeared in
building and reforming the course 《Boiler Equipment and Inspection》are rethough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 of curriculum revolution and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he core problem which is mainly solved in curriculum revolution and the problem that how to foster a student's professional operating skill for special major.
Key words: boiler equipment and inspec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revolution; cultivation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充满活力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已初步形成。

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从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全局看,发展还很不平衡,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甚鲜明、教学基本建设薄弱、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亟待改革等问题。

目前,我院正在大力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对课程建设与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本人担任《锅炉设备及检修》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组负责人,采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驱动模式开发本课程。

但在课程的建设中,特别是这次暑期下现场与现场专家访谈后,自己发现不少问题,心中存在很多疑惑,想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正确理解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的关系问题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是根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所需的每一门课程的,也即首先是课程体系的确定。

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资源等。

因此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可能独立于课程体系结构之外单独进行。

每一门课程都是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它是课程体系的一个分支,是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层次含义:一是给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内容;二是学生按照什么顺序和方式来学习这些内容。

如果离开课程体系结构这棵大树,单独的一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可能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

也就是说,要进行课程改革,首先必须是专业进行改革,重构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既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也是教学改革的起点和终点。

我负责的《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改革就遇上这样的问题。

锅炉、汽轮机课程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二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设想是先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中两门专业核心课程《电厂锅炉》、《电厂汽轮机》进行改革,整合对应的系统、设备、工作原理及检修工艺,课程名相应变更为《锅炉设备及检修》、《汽轮机设备及检修》,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目标,课题组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行分析,初步形成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的相关性和同一性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本课程各个学习情景、学习的载体,对课程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

在这次暑期下现场调研中,我将我们已经初步构建的《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学习情景设计内容带给现场专家看,征求现场专家的意见。

现场专家对我们对于《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内容的遴选整体上认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课程内容不完整,如锅炉辅助设备中的风机和管阀检修为什么没包括在里面?而实际上,按以前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风机的内容我们是放在《泵与风机》这门课程中的,管阀的内容我们是放在《热力发电厂》这门课程中的。

那么如果进行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改革后,这部分的内容是不是还是按以前的方式进行安排?改革后新的课程体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还有《热力发电厂》这门课程?就是有,这门课程的内容又是进行了怎样的调整?是否还包括管阀的
内容?由于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改革暂时还未进行,我们在遴选《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内容时就只能依据课程组对职业及岗位的需求进行,有关锅炉辅助设备的取舍不好确定。

因此,本人认为应对上述问题认真思考,先对专业进行整体的解构更有利于课程的改革。

二、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三个:(1)做什么;(2)怎么做;(3)怎样做更好。

但由于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的教学课时下,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我们往往就容易出现纠正过头的现象。

课程改革容易造成只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也就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合理应用,即忽视了对学生“怎样做更好”方法能力的培养。

在这次暑期下现场调研中,我分别征询不同层次现场专家的意见,现场专家门都一致认为,课程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学生“怎样做更好”方法能力的培养,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在学院获得的应该是“工作过程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学生应该学会“如何工作”。

所以学院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怎样做更好”的方法能力,以“做”为核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为实现学生职业成长,由现在的“初学者”,到将来成长为“实践专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结合现场专家的意见,本人认为,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教会学生“怎样做更好”。

三、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如何培养
在未下现场调研之前,我们课题组围绕针对《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否要新建一个与生产现场相对接的锅炉检修实训场地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我们知道由于电站锅炉设备的特殊性,不可能把那么庞大的电站锅炉搬到学院来进行(实践)教学使用。

那么对学生锅炉检修能力的培养怎样来实现呢?锅炉检修实训场地该怎样建设呢?又怎样来实现与生产现场相对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这次暑期下现场调研。

通过对现场锅炉点检员、锅炉检修专工、热机经理的访谈询问,终于解除自己心头疑惑。

对学生锅炉检修实践能力的培养该怎样进行,有了一个清楚的思路。

现场专家一致认为,由于电站锅炉设备的特殊性,我们不可能进行实物拆装检修教学;而锅炉检修操作技能的培养也不大可能像锅炉运行操作技能的培养一样,采用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现场教学来实现。

锅炉检修主要要求掌握三个方面的技能:一是钳工操作技能;二是泵与阀门的整体解体操作技能;三是转子找中心操作技能。

如果这三方面的操作技能掌握好了,再加上对锅炉设备结构、原理、工作流程的良好掌握,从事锅炉检修工作就完全能够迎刃而解。

火电厂生产现场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来培训锅炉检修岗位新员工的。

因此,培养学生锅炉检修操作技能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热力设备检修场、钳工焊接实训场,对实训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来实现的。

这也就告诉我们,当我们面对比较特殊的问题时,思维一定要是发散性的,不能还只是按部就班按常规朝一个方向思考问题。

综合现场专家意见,要培养学生锅炉检修操作技能,所需的实训场地主要是三个:一是钳工实训场;二是泵与阀门检修实训场;三是转子找中心实训场。

这三个实训场地我们学院已有,只需根据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进一步完善实训场地的功能,整合实训内容。

另外,为增强学生对锅炉设备结构的理解,我们可以利用模型教学法,新建设一个锅炉模型室,间接实现与生产现场实物对接。

过硬的手上功夫,加上扎实的专业知识,两者有机结合,再通过毕业前到火电厂生产现场的顶岗实习实践,就能真正做到与生产现场的对接,使学生具备电站锅炉检修的技能。

以上几点仅是本人对《锅炉设备及检修》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些思考,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