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康复护理PPT课件
-
12
(二)骨折愈合中期(骨折后3-8周)
此期上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骨折断端有纤 维链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处日趋稳定。本期进 行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促进骨痂的形成,逐渐增加关节 活动范围,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肢体活动能力,改善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部分工作能力。
1、关节活动度训练 尽可能鼓励病人进行受累关 节各个运动轴方向的主动运动,轻柔牵伸痉挛、粘连 的关节周围组织,每个动作重复多遍,每日3-5次。
骨折的康复护理
王韵诗
-
1
定义
骨折是指骨或骨小梁的完整 性和连续性发生断离。造成骨折 的因素有许多外伤造成的骨折最 多见,因受伤的方式不同而造成 的骨折的部位、形式、程度也不 一样,往往伴有肌肉、肌腱、神 经、韧带的损伤。
-
2
骨折后长期制动对机体的影响
骨折在治疗中常需要较长的固定受伤部位,甚至 限制卧床,但长时间制动可引起肌力减退、肌肉萎缩、 关节内粘连、韧带退变等,造成骨折虽愈合,但肢体 遗留功能障碍。同时,长时间制动还可引起全身反应, 如体位性低血压、心肺功能低下、代谢异常、胃肠功 能紊乱等,由此可进一步导致病人精神抑郁、悲观等 心理障碍。因此,应给予正确的康复治疗,并尽早施 行,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疗程,减少粘连和避免肌 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病人运动功能的 恢复。
10
康复护理措施
骨折后康复训练一般分为三期进行
(一)骨折愈早期合期(骨折后1-2周) 这一阶段肢体肿胀、疼痛、骨折断端不稳定,容易
再移位,因此,早期功能训练的重点是消肿止痛、保 护骨折部位、预防肌肉萎缩、条件许可者增加关节活 动动度。
1、疼痛的处理 局部冰冻疗法能减轻局部的炎症反 应,减轻水肿,降低疼痛传入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从 而减轻疼痛,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肢体肿胀的处 理,遵循PRICE(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 ice,包扎compress,患肢抬高elevation)治疗方 案,能有效防治肢体肿胀。
4、正常活动和呼吸训练 应鼓励病人尽早离床,绝对 卧床病人需每日做床上保健操,以改善全身状况,预防 废用性综合症、压疮等的发生。
5、物理因子治疗 超短波疗法、低频磁疗、超声波、 高电位治疗、冲击波等均可促进成骨,加速骨折愈合, 对对软组织较薄部位的骨折(如手、足部骨折)更适合 用低频磁场治疗,而深部骨折则适用于超短波的骨折。
4、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工作能力训练 尽早进行作业治疗,并逐步进行职业训练,注重平 衡性和协调性练习,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及工作能力。
2、肌力训练 逐步增加肌肉训练强度,引起肌肉 的适度疲劳。外固定解除后,可逐步由等长收缩练习 过渡到等张收缩练习及等张抗阻力练习。
-
13
3、物理因子治疗 红外线、蜡疗等热效应治疗可 作为手法治疗前的辅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软化 瘢痕;紫外线照射可促进钙盐沉积和镇痛;音频电 疗、超声波疗法能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
11
2、肌力训练 固定部位的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联系, 可以预防失用性肌肉萎缩及肌腱、肌肉与周围组织间的 粘连,并对骨折远端产生向近端靠近的牵引收力,这种 应力刺激有利于骨折愈合。
3、关节活动度训练 健侧肢体和患肢非固定关节的被 动及主动训练在术后麻醉反应解除后即可,上肢应注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节外展、外旋及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练习、 下肢因注意踝关节的背屈运动。
-
7
康复护理评估
(一)临床评估
1、全身及局部状况 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精神心理状况的 评估及局部疼痛、皮肤颜色。肢体肿胀、感觉等方面的评估。 2、关节活动度 包括受累关节和非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评 估。 3、肌力 着重评估受累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 4、肢体长度及周径 评估肢体长度可了解骨折后有无肢体缩 短或延长,在儿童骨折愈合后期是否影响生长发育。肢体的 周径有助于判定肢体水肿、肌肉萎缩的程度。 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劳动能力 对上肢骨折病人重点评估 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对下肢骨折病人着重评估步行、负重 能力。
-
3
骨折的分类
1、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2、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3、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4、完全性骨折和不完全性骨折 5、新鲜骨折和陈旧骨折
-
4
骨折的愈合
1、血肿机化期 伤后4-5小时 2、骨痂形成期 骨折后一周 3、骨性愈合期 骨折后8-12周 4、塑性区
-
5
骨折愈合判定标准
临床判断骨折愈合的标准有:骨折断端无 压痛;无纵向叩击痛;骨折断端无异常活动; X片显示骨折线模糊;外固定解除后,上肢 能向前伸手持重1kg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 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不少于3点0击步添加;文连本 续观察2 周,骨折断端不发生畸形。
具备上述临床愈合的所有条件,且X片显 示骨痂通过骨折线,骨点击折添线加文消本失或接近消失, 皮质骨界限消失,即为骨折骨性愈合。
-
6
主要功能障碍
(一) 疼痛
(二) 局部肿胀和瘀斑
(三) 畸形
(四) 关节粘连僵硬
(五) 肌肉萎缩
(六) 潜在并发症 1、周围血管功能障碍 2、周围神经损伤 3、骨筋膜室综合症
-
(2)长期目标:
A 恢复关节功能:恢复关 节活动度并增强关节周围 肌群肌力。B 恢复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骨折后病人 生活自理能力多数受到影 响,尽早进行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训练有助于促进病 人生活自理。C防止各种 并发症:骨折后,尤其是 老年人,并发症发生率高, 尽早进行相应措施,有效 防止各种并发症,减少后 遗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整 体生活能力。
-
8
康复护理原则与目标
1、康复护理原则 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是复 位、固定、功能锻炼。复位、固定是治疗的 基础,功能训练时康复治疗的核心。
2、康复护理目标 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
9
(1)短期目标:
A 改善心理状况:通过心 理干预,指导病人接受康 复训练,并增加病人自信 心,使病人积极主动参与 康复训练,B 消除病人肿 胀:通过运动、物理因子 疗法等促进血肿和渗出液 的吸收,改善血液回流, 尽早消除肿胀。C 防止关 节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 早期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 运动时防止关节粘连、恢 复关节活动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