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细胞免疫图片 ppt课件

T细胞免疫图片 ppt课件


一旦TCR参与,T 细胞同样也会接收到共刺激,从 TCR 传出的信号就会被放大很多倍,因此,只需极少量(约 1/100) 的 TCR 参与就可激活原初 T 细胞。所以,在激活前,除了原初 T细胞的受体应与 MHC-肽结合外,还必须接收到共刺激 信号。共刺激就好像一个“扩增器”,可以用来放大由 TCR发出的“我参战了”的信号,从而降低必须与 MHC-肽复合物 交联的 TCR阈值。
T LYMPHOCYTE
与T细胞活化相关分子
T LYMPHOCYTE
CD4+辅助性T(CD4+Th)细胞
• Th-1细胞:分泌 IL-2、IFN-、TNF 等,促进吞噬细胞、Tc 细胞
和NK细胞的吞噬杀伤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发生,促进T细胞的增殖 和分化,介导细胞免疫效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
•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促进 B 细胞的分化和
T LYMPHOCYTE
CD8 + 杀伤性T(Tc / CTL)细胞
杀伤过程:
• 效靶接触:(TCR-CD3)—(抗原肽-MHC) • 分泌介质:穿孔素、颗粒酶 • 靶细胞裂解:渗透性溶解
杀伤机理:
•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 诱导凋亡:通过Fas和FasL结合,激活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caspase 8)导致细胞死亡
Diversification of CD4 T Cell Lineages
T LYMPHOCYTE
原初辅助 T 细胞首先被激活后,它们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IL-2。 一旦 Th细胞增殖,形成由同样的细胞聚集成的克隆,它们必须被 APC 重新激活,分泌其他细胞因子如 IFN-γ、IL-4、IL-5、IL-10 和 TNF。一般来说,单个 Th 细胞不能分泌所有的这些细胞因子。 实际上,Th 细胞更趋向于分泌可能的细胞因子亚型,这些细胞因 子亚型可以归为两类:Th1亚型,包括 IL-2、IFN-γ和 TNF;Th2 亚型,包括 IL-4、IL-5δ和IL-10。
TCR
Tc细胞
CD3
TCR
Th细胞
CD3
T细胞膜表面有100多种特异性抗原,现已制备了多种单克隆抗 体,WHO(1986)统称为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differentiation, CD)。例如CD3代表总T细胞, CD4代表辅助性T细胞(TH), CD8代表细胞毒性T细胞(TC)等。
T LYMPHOCYTE
图1 免疫检验点共信号机制
T细胞的激活依靠“双信号”细致地调控。一个激活信号是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TCR(T细胞受体)的结 合。另一个来自共刺激分子(OX40,4-1BB)和共抑制分子(CTLA-4.PD-L1.PD-1)的信号传递,好比是汽车的 “油门”或“刹车”。
图2 免疫检验点抗体作用机理
APC
B7 CD8
TCR Tc细胞
CD28
靶细胞
穿孔素/颗粒酶 FasL/Fas
CD8
MHC Ⅰ
CTLA-4
TCR
CD3 CTL
CD40L TLRs
B7:CD28/CTLA-4 T细胞活化/抑制的协同刺激信号 ICOS:ICOSL/B7-H2 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CD2(LFA-2/ SRBCR):CD58( LFA-3 ) 介导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 CD40L:CD40 参与B细胞的免疫应答 LFA-1:ICAM 介导 T 细胞与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细胞免疫应答效应
• CD4:是 T 细胞 TCR-CD3 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受MHC-II类分子限制 • CD8:是 T 细胞 TCR-CD3 识别抗原的辅助受体,受 MHC-I类分子限制 • CD28/CTLA-4(CD152):其配体是 B7 家族( B7-1/CD80、B7-2 /CD86)
是T 细胞活化 / 抑制最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 • ICOS: 表达活化的T细胞,配体为ICOSL/B7-H2,是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
信号,主要在CD28后发挥作用 • CD2(LFA-2):又称 SRBCR,其配体是 CD58( LFA-3 ),可介导T
细胞旁路激活途径 • CD40L:参与B细胞的免疫应答 • LFA-1:其配体是 ICAM,介导 T 细胞
与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细 胞免疫应答效应 • 丝裂原受体:PHA R、ConA R
肿瘤细胞入侵后,会压制T-细胞激活,从而逃脱免疫系统的围剿。如果我们 能用针对OX40、4-1BB的激活剂单抗来“猛踩油门”,或针对CTLA-4、PD1/PD-L1的拮抗剂单抗来“松开刹车”,T细胞都可以摆脱肿瘤细胞的压制, 重新被激活来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图3 嵌合抗原受体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自体T细胞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CAR)是一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病人的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修饰,加上一个嵌合蛋白。 经过嵌合蛋白修饰的T细胞仿佛带上了一个“向导”,能像巡航导弹一样,识别攻击带有CD19抗原的肿 瘤细胞并引发免疫反应。
图4 嵌合抗原受体CAR的演化
CAR技术自1989年起,经过三代演进:第一代只有T细胞刺激因子,没有共刺激因子;第二代只有单个共刺激因 子;第三代才有两个共刺激因子。这些改进都是基于一系列临床试验,对CAR的有效性有显着提高。
细胞毒性T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
APC
APC
CD8
MHC Ⅰ 肽
CD4
MHC Ⅱ 肽
T细胞共刺激
APC
CD40 B7
CD4
TCR
CD4+Naïve Th细胞
CD28
B7-1:CD80
CD28 T细胞激活
B7
受体
B7-2:CD86
CTLA-4: CD152 T细胞去活化
Th1
B细胞 Th2
CD4
CTLA-4
TCR
激活 CD4+T
CD40 CD40L
TLRs
Th3 Th17
Treg
成熟,增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效应
• Th-3细胞:分泌TGF-,抑制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 Th17细胞: 分泌IL-17参与固有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 Tr细胞:分泌IL-10抑制巨噬细胞和Th1细胞活性,参与调节作用
T LYMPHOCYTE
CD4+CD25+调节性T(Tr)细胞
Tr直接与靶细胞接触产生抑制效应 下调靶细胞的IL-2R的表达,抑制靶细胞增殖 抑制APC对抗原的呈递,减低活化信号的刺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