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直接胆红素〉34umol/L; 过快—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 过长—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复现—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思考题
男孩,胎龄35周,出生体重2400g,乳腺结节3mm, 睾丸未降,出生后18小时出现黄疸,血清胆红 素第5天为171umol/L,第16天为136.8umol/L, 第21天黄疸消退。吃奶好。 【思考题及临床思维路线】 – 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 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 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 分类 轻度窒息:Apagar4~7分,全身青紫,呼吸变浅或
不规则,肌张力增加或正常
重度窒息:Apagar0~3分,皮肤苍白,四肢冷,呼吸
微弱或无,肌张力松驰
新生儿窒息
• 复苏 A (airway)—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B (breathing)—建立呼吸;给氧 C (circulation)—维持正常循环 D (drugs)—药物治疗 E (evaluation)—评估
早产儿体温关
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
能量和体液代谢:
基础能量:50kCal/kg.d 总能量:100~120kCal/kg.d
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进入量少、
胎脂脱落及胎便排出等原因导致体重逐渐下降,
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早产
儿为15%~20%),一般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
• 临床分度
①轻度:体温≥35℃,皮肤硬肿范围<20 %; ②中度:体温<35℃,皮肤硬肿范围20~50%; ③重度:体温<30℃,皮肤硬肿范围>50%。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临床表现
– 多发病于生后1周内及早产儿,易发生在寒冷 季节或严重感染。
– 五不(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少尿或 无尿)
基本概念
• 围生期 妊娠28周至生后7天
• 新生儿 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 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 37W≤GA<42W
• ELBW,VLBW,LBW,NBW,macrosomia 1000g/1500g/2500g/4000g
• SGA,AGA,LGA 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第10、第90百分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疗法 血源选择: Rh血型不合时选Rh血型与母亲一致、ABO血型与
患儿一致; ABO不合时选O型红细胞+AB型血浆。 换血量:患儿全血量的2~3倍, 150~180ml/Kg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新生儿溶血病
药物治疗 输血浆10~20ml/kg,白蛋白1g/kg IVIG 1g/kg,早期应用 纠正酸中毒 酶诱导剂:苯巴比妥 5mg/Kg/d 尼可刹米 100mg/Kg/d
– 皮肤硬肿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 (26%)→臀部(8%)→面颊(头颈部20%)→ 上肢(18%)→全身
– 冷、硬、肿、亮、红、凹 – 多器官功能损害:休克、DIC、急性肾衰、肺
出血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处理要点:正确复温,合理供应热量及液体,祛除病因,
纠正脏器功能紊乱,加强监护。
①复温
• 肛温>30℃,腋温>肛温, 放入调温至中性温度的 温箱,6~12h恢复正常体温。
• 肛温>30℃,腋温<肛温,高于患儿体温1~2℃温 箱,每小时升温0.5~1℃ (箱温不超过34℃), 12h~24h恢复正常体温。
• 肛温<30℃,多数腋温<肛温,高于患儿体温1~ 2℃温箱,每小时升温0.5~1℃(箱温不超过 34℃),12h~24h恢复正常体温。
其他复温措施:远红外线抢救台,热水袋,热炕, 电热毯,母怀,恒温水浴。
早产儿7~9天,最迟4周 – 胆红素上限:足月儿<221umol/L
早产儿<257umol/L (1mg/dL=17.1μmol/L) – 每日升高速度:<85umol/L(5mg/dL)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四过一复现):
过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过重—血清总胆红素〉221~257umol/L,
其他治疗 防止低血糖、缺氧、低体温、高热等; 禁用磺胺药与VitK3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2、新生儿败血症
• 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黄疸出现与感染 时间早晚有关
• 早期DBIL↑,晚期DBIL和IDBIL↑
• WBC↑或↓,N↑,杆状核≥0.2,Pt↓,CRP↑
• 血培养阳性;局部病灶与血培养为同一种菌则 可以确诊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②热量及液体补充:
50kcal/kg·d→100~120kcal/kg·d,
液量按1ml/kcal计算 ③纠正脏器功能紊乱 ④抗感染
正常新生儿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
• 定义
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表现为低氧 血症、高碳酸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 • 高危病史:宫内胎动增加,胎心≥160bpm或 <100bpm,羊水胎粪污染
1、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表现:黄疸、贫血、肝脾大 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
定义: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透过血脑屏障, 使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黄染,发生胆红素脑病, 是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早产儿更易发生, 多发生于生后4~7天。
分期: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实验室检查:TBIL↑,IDBIL↑
母子ABO血型不合或Rh不合 改良Coombs(+) 抗体释放试验(+) 游离抗体试验(+)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Hale Waihona Puke 1、新生儿溶血病治疗
光照疗法
原理: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胆红素双键构 型转变方向→水溶性异构体增加→能随胆汁或尿 液排出→血清胆红素下降
蓝光灯波长425~475nm,照射时间一般不超过4 天。
由胎儿肠道分泌物、胆汁及吞咽的羊水等组成, 呈糊状,为墨绿色。
• 泌尿系统
正常排尿时间:生后24-48小时内;
尿量1-3ml/kg·h
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早产儿肾脏泌酸保碱能力差,由于普通牛乳中蛋 白质和酪蛋白的含量高,喂养时可使内源性氢离子 增加,超过肾小管排泄能力,常在生后2周左右表 现为面色苍白、反应差、体重不增和代谢性酸中毒, 使用专门配制的早产儿配方奶可避免其发生。
一般患儿均在生后12h内发病,>12h一般不考 虑此病。重者多在3天内死亡,如能存活3天者逐 渐好转。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X线
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或白肺
使用固尔苏前
使用固尔苏后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治疗
①一般治疗
②氧疗和机械通气: (维持PaO250~70mmHg和经皮血氧饱和度85%~93%)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
目的要求
• 熟悉新生儿的分类、生理特点和护理。
• 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要 点。
• 熟悉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病因及新生 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 掌握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缺氧缺 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
• 掌握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与处理。
• 早期新生儿,晚期新生儿 生后1周内/生后2~4周
• 高危儿 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区别
皮肤 头 头发 耳壳 指趾甲 跖纹 乳腺 男婴 女婴
早产儿
足月儿
绛红,水肿,毳毛多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头更大(占全身比例1/3) 头大(占全身比例1/4)
分条不清,细而乱
吸氧 持续气道正压(CPAP) 机械通气指征:当FiO2=0.6,PaO2<50mmHg或PaCO2 >60mmHg,或频发呼吸暂停。 ③替代疗法:PS气管内滴入,6~12小时后可重复 ④对症治疗:关闭动脉导管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定义
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的新生儿低体 温和皮肤硬肿,又称为新生儿硬肿症,多见于早 产儿,重症可发生多脏器功能损伤。
重。
免疫系统:
早产儿感染关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
新生儿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黄疸 2.假月经 3.乳腺肿大 4.“马牙”和“螳螂嘴” 5.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新生儿黄疸
生理性黄疸:
– 一般情况良好,除外其他病理性黄疸原因 – 出现时间:足月儿2~3天,早产儿3~5天 – 高峰时间:足月儿4~5天,早产儿5~7天 – 消退时间:足月儿5~7天,最迟2周
注意: ①重要部位保护
腹泻
②光疗可增加不显性失水及导致短暂
③光疗使核黄素分解增加
④发热、皮疹,血钙降低,青铜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新生儿溶血病
换血疗法 目的:①换出部分游离抗体和已致敏的红细胞,防止溶 血进一步发展;
②换出胆红素,防止核黄疸; ③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衰 指征:①产前明确诊断为溶血病,脐带血Hb<120g/L, TB>68μmol/L,伴心衰、水肿、肝脾肿大。 ②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 (0.7mg/dL)者。 ③血清总胆红素>20mg/dL(342μmol/L)。 ④不论胆红素水平高低,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表 现者。 ⑤小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 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
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
• 血液系统:
血容量多 85~100ml/Kg Hb含量高 170 g/L 新生儿贫血:生后2周内Hb<130g/L(静脉血) 或145g/L(毛细血管血) 白细胞分类的两个交叉:
4~6天、4~6岁 维生素K缺乏:生后0、1、2方案补维生素K1
早产儿出血关
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
正常呼吸频率:40~45次/分 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次/分 呼吸暂停(apne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