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曹刿论战教学案 苏教版

江苏省仪征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 曹刿论战教学案 苏教版

《曹刿论战》
课题:《曹刿论战》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学习目标
1.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
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识记“牺牲”“狱”“间”等古今异义的词。

(重点)
4.翻译并背诵课文。

(重点)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3
学习过程:
导入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出处:本文选自_____,传说是春秋时期的_____所作,
是根据_____写的_____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
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学生自读理解课文,解释加粗重点词:
齐师伐我()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衣食所安()
小惠未徧()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彼竭我盈()故克之()
3、辨析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 狱: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2. 牺牲: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
3. 加: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4. 再: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5. 师: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1.关于人物塑造
(1)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________”。

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________;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________;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________;曹刿论战,表现了他________。

(2)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________”。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________________”,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________,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2.关于衬托
用衬托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用“乡人”的话衬托出曹刿的________。

用庄公的言行,突出曹刿的________。

3.关于详略
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及总结胜利原因是________。

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一概不写,双方交战经过属于________。

三、质疑展示:再读课文,提出疑问,共同探究解决,再进行展示。

四、训练巩固
1、请给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
又何间( )焉未徧( ) 牺牲玉帛( )
辙( )乱旗靡( ) 小信未孚( ) 肉食者鄙()
2、翻译下列句子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6)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第一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的______和______,通过与庄公的_______,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突出了曹刿的________。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及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提升
1、在括号里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遂逐齐师。

②夫大国,难侧也,( )惧( )有伏焉。

2、在《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鲁国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
教学反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