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2020/6/28
10
AS危险因素—高血压
流行性学
• 高血压患者与同龄、性别匹配者相比,其AS发病较早、 较重,总发病率高3-4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国外调查:BPS每降10-14mmHg和BPD每降56mmHg,CS减1/5、IHD减1/6。我国调查:BPS每降 9 mmHg、BPD每降4mmHg, CS减少36%、IHD减 30%、CVE减34%。
• 我国男性吸烟率占65%,女性占7%。
• 吸与不吸烟者比较,AS发病率、病死率增加2-6倍, CHD发病率增加2倍,ICS发病率增高1倍,总病死率升 高21%。
• 被动吸烟
危害机制
• 吸烟可使血Co-Hb浓度增高,使机体产生低氧效应,血 管内皮收缩,通透性增高,内皮损伤。
• 大量吸烟可使LDL易于氧化并降低HDL水平;
2020/6/28
8
• 2006年卫生部统计 • 90年起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死亡构成比
持续居首位,目前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约 40%,而且在持续增加。 •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特点 发生发展缓慢 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 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
2020/6/28
9
AS危险因素—血脂异常
流行病学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教学重点
• AS的危险因素 • AS的发生机制
– 脂质浸入学说 – 损伤反应学说
• AS的病理改变 • AS的药物治疗
– 控制危险因素 – 调脂治疗
2020/6/28
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 去弹性和血管腔缩小
2020/6/28
15
AS的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 脂质浸润学说 • 血栓形成学说 • 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 • 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2020/6/28
16
脂质浸润学说
LDL
MC
EC
SES
O2 OX-LDL OH
GF/MCP-1
MP
FC
SMC
IEL
1. 高血脂使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内膜通透性增高; 2. 脂蛋白通过通透性增加的内皮细胞等途径侵入SES并被氧化; 3. OX-LDL、MCP-1、生长因子对巨噬细胞有趋化作用、使之进入SES; 4. 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摄取OX-LDL、形成FC;血管壁中层SMC在
• 1998年我国AS所致CVD占死亡原 因的第一或第二位。人群冠心病及 脑血管病年死亡率分别为28/10万, 138/10万,分别居CVD死亡第2位 和第1位。
• 随着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BP、
BMI、CH升高,AS所致的CVD发
病率及病死率还将迅速增高。
2020/6/28
5
病因和发病情况
• 多病因的疾病 •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 CH=200-239mg/dl,CHD发病率增高2倍,CH240 mg/dl, CHD发病率增高3倍。CH每增加1%,CHD增加 2%,反之亦然。
• 长期控制CH/LDL-C在合适的水平,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级预防]、可稳定或减少动脉粥样斑块进展、降低病死 率[2级预防]。
好、坏血脂
• 坏血脂:LDL-C、CH、TG、VLDL、apo-B、Lp(a) • 好血脂:HDL-C、apo-A
• 随年龄的增长,接触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机会相对 增多,加之动脉壁自身的增龄性改变,有助于脂质沉 积在内膜。
• 女性在绝经期之前AS的发病率低于同龄组男性,而绝 经期后这种差别即不复存在。
• 有研究证明,育龄女性血浆总胆固醇和LDL较同龄男 性为低,而HDL较同龄男性为高,但绝经期后则相反。
• 由于雌性激素能影响脂类代谢,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危害机制
• 高血压可引起内皮损伤和/或功能障碍,脂质通入增加。
• 与高血压发病有关RAS、NES等也可改变动脉壁的代谢, 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粘附等变化。
• 血压能直接影响动脉壁结缔组织代谢。
• 并存的X综合征共同促使AS的快速发生与发展。
2020/6/28
11
AS危险因素-吸烟
流行病学
• 烟内含有一种糖蛋白,可激活某些致突变物质,引起血 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
• 可以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升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
2020/6/28
12
AS危险因素-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流行病学
• DM患者10年AS危险性20%. • DM=AS=CAD
危害机制
• DM患者血脂紊乱:HDL降低,TG及VLDL明显升高(糖脂病); • DM患者体内处于氧化应激状态,促使LDL氧化; • 高血糖可引起LDL非酶促糖基化及高TG,后者可产生sLDL。 • 高血糖也可引起内皮细胞蛋白非酶促糖基化,不仅损伤内皮细
2020/6/28
3
AS: A Global Disease
全身性疾病
• 一过性缺血发作 • 缺血性中风
• 心绞痛(稳定性、不稳定性) • 心肌梗死
• 间歇性跛行 • 急性肢体缺血, 静息痛, 坏疽, 坏死
缺血性猝死
2020/6/28
4
AS: A Global Disease
全球性疾病
• 发达国家AS所致的CVD早已成为危 害健康的头号杀手。
2020/6/28
14
AS危险因素-遗传因素
• 据家族谱系调查,冠心病患者亲属的死亡率比对照组 亲属高7倍。
• 早发冠心病:脂蛋白代谢和运输障碍的遗传性病如家 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等、高同 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 近年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基因突变或DNA的多态性 可影响载脂蛋白Apo A、Apo B、 Apo E和LDL受体 水平,导致严重和/或早发性AS。
2020/6/28
6
AS的危险因素
• 血脂异常 • 高血压 • 吸烟 • 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 • 年龄与性别
• 遗传因素 • 超重与肥胖 • 缺少活动 • 西方饮食方式 • A型性格
2020/6/28
7
AS新近发现的危险因素
•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 胰岛素抵抗增强 • 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 • 病毒、衣原体感染
胞,而且促进中层SMC向内膜迁移,促使脂质沉积于血管壁。 • ⅡDM常伴有IR及高胰岛素血症,后者可促使SMC增生,CH
合成增多,TG水平升高,HDL降低。
2020/6/28
13
AS危险因素-年龄与性别
• AS的发生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上多见,年轻 人也有,但病变程度、进展与年龄并非完全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