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的建立PPT课件

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的建立PPT课件


八、鼻咽窝内瘘(2)
缺点: 1. 吻合口动脉瘤时:腕关节运动障
碍,切除时难度大,易损伤桡神经 2. 个别病例:该处血管较细,术
野小、动脉深、手术难度大,通畅率 与常规内瘘相同
九、移植血管内瘘(1)
适应症: 1.自身相邻血管相距较远或由于反
复制作内瘘使血管耗竭 2. 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牛皮
癣等使自身血管严重破坏 3. 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
使用寿命:1年50%
七、动-静脉内瘘(1)
常用血管: 桡动脉-头静脉(标准内瘘)、 桡动脉-肘前静脉、胫后动脉-大隐静脉、 肱动脉-肘前静脉、尺动脉-贵要静脉、 足背动脉-足背静脉、 股动脉分支-大隐静脉
七、动-静脉内瘘(2)
吻合方式:连续或间断外翻式缝合, 用7-0~10-0血管缝合线。
术式:1. 端-端吻合 2. 端-侧吻合 3. 侧-侧吻合 最常用术式:端-侧吻合 血管选择原则:
三、动静脉直接穿刺
缺点: 1. 血肿 2. 血流量不足 3. 血管破坏 4. 疼痛
优点: 1. 迅速 2. 简单
适应症: 1. 急性中毒 2. 急性心衰 3. 急性高血钾
四、动静脉外瘘(1)
是血液通路发展的里程碑(1960,Quinton, Scribner) 外瘘管的组成:尖端插管、外瘘管、连接 管 建立外瘘的部位:
1. 先远后近 2. 先左后右 3. 先桡后尺 4. 先上肢后下肢 5. 先自身血管后移植血管 6. 由一般到特殊
八、鼻咽窝内瘘(1)
手术方法同标准内瘘 血管:桡动脉-头静脉延伸支 优点:1. 手术创伤小
2. 术后浮肿、疼痛轻 3. 不易窃血 4. 对心血管影响小 5. 穿刺范围大 6. 一旦闭塞可行标准内瘘 7. 术后3~7天即可使用
指南2 永久性血管通路的选择
建立自身内瘘应是首选通路 选择内瘘主要根据临床和影象学检查特 点 内瘘的狭窄或血栓形成主要需手术处理, 而移植物狭窄或血栓形成主要介入治疗
指南3 急性血透通路
尽可能避免使用非隧道(急性)导管 隧道导管:颈内、颈外静脉首选,其次 为股静脉,再次锁骨下静脉 仅需一次透析者,常选股静脉导管,透 析结束即拔除。
静脉造影发现溶栓(尿激酶2万n/h×6)
取栓导管换管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处理(2)
3. 感染肝素抗生素封管、静脉用抗生素
3天无效换管或拔管 预防:无菌操作,换药3次/周,缩短留置
时间 4. 插管过程不顺利或误伤动脉推迟透析
或无肝素透析
六、半永久性带Cuff的中心静脉插管
适应症: 1. 等待自体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成熟 2. 需血透,但不能行内瘘成形者 3. 行血透等待肾移植 4. 心血管疾病明显,不能耐受内瘘分流 5. 每日透析患者
2. 颈内静脉(***) 3. 锁骨下静脉(*)
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比较
股静脉
保留时间 2周 活动受限 受限 透析地点 住院 技术难度 易 并发症 轻、少
感染率 高 血流量 低
锁骨下静脉
? (数周) 不受限 可门诊
难 严重、血气胸、
静脉狭窄 低
较高
颈内静脉
6周 不受限
可门诊 中等
较轻、血气胸
1. 前臂内侧腕关节上方 3~5cm 2. 下肢踝关节上方 5~10cm 3. 足背动静脉
四、动静脉外瘘(2)
手术方法:略 缺点(并发症):1. 破坏血管
2. 血栓形成 3. 出血 4. 感染 5. 长期通畅率低 优点:血流充分,连接方便
五、中心静脉插管
“ger技术” 特点:简单、迅速、安全 常用插管部位:1. 股静脉(**)
低 高
中心静脉插管导管类型
1. 单针双腔导管 2. 带Cuff的单针双腔导管 3. 抗生素镶嵌导管 4. Tesio导管 5. Ash Split导管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处理(1)
1. 血流量不足旋转180o 动静脉互换 溶栓换管
原因:血栓形成、打折 预防:肝素封管结合定期溶栓、熟练插管操
作 2. 纤维油套形成回血正常,引血困难,
十二、内瘘非血栓性狭窄的处理
PTA, PTA+支架 外科修复术
十三、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处理
取栓导管取栓 外科手术取栓 取栓+PTA
DOQI血管通路指南
指南1 建立永久性通路前的诊 断评估
术前应进行静脉造影或其他影象学诊断 对肥胖患者前臂静脉位置的定位可用上 肢静脉超声检查的方法 对中心静脉插管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 者尤其要注意中心静脉的开放情况。
二、血液通路的分类及标准(2)
(二)标准: 1. 透析血流量充分150~500ml/min,自然 流量 500~800ml/min 2. 安全 3. 迅速:尤其指临时性血液通路 4. 尽可能不浪费血管,不引起局部缺血, 不加 重心负荷 5. 长期通畅率高,尤指永久性血液通路 6. 尽量不影响病人活动 7. 皮下动静脉内瘘要求有足够的穿刺部位
指南4 建立血管通路的时机
主要并发症:1. 感染 2. 血栓形成 3. 术后浮肿
十、内瘘并发症
1. 狭窄 2. 血栓形成 3. 肢端浮肿与缺血 4. 假性动脉瘤 5. 感染
十一、内瘘狭窄表现
体检肢端肿胀,吻合口部位搏动及震颤性 质变化 透析时穿刺困难,管路易凝血,拔针后出 血时间延长 透析时静脉压、动脉负压 超声显示内瘘血流量 尿素再循环>10%(双针法) 血管造影
用移植血管搭桥 4. 为适应高效透析或高流量透析而
采用牛动脉或人工血管建立高流量内瘘
九、移植血管内瘘(2)
移植血管种类: 1. 自体血管:大隐静脉 2. 同种异体血管: 尸体大隐静脉、股动脉、脾动脉、 肱动脉、胎盘脐动脉 3. 异种血管:牛颈动脉 4. 人工血管:PTFE
九、移植血管内瘘(3)
主要术式:1.“J”型(直桥式) 2.“U”型(襻型)
血液通路
Blood access
一、概念
血液透析需把患者血液引出 体外,经过透析器或其它净化装置, 再回到体内去。该通路称血液通路。
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液通 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
二、血液通路的分类及标准(1)
(一)分类: 1. 临时性 (1)直接动静脉穿刺 (2)动静脉外瘘(已淘汰) (3)中心静脉插管 2. 半永久性:带Cuff的中心静脉插管 3. 永久性 (1)动静脉内瘘 (2)移植血管内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