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

连续性血液净化护理

• 极易波动 • 低于160sec(即使1次),滤器常凝血 • 控制在250-300sec(尤其TPE及后稀式)
– 少数病例ACT稳定维持在170-300sec但发生难以 解释的颅内出血,可能与血管损伤、肝素诱导 性血小板减少症(HIT)有关
管理细节—抗凝堵膜

及早发现凝血征兆:跨膜压进行性上升、滤器内压上升、滤 器纤维颜色变深、管路内有血液分层
操作时戴口罩 每次使用前用安尔碘消毒 使用一次性导管小帽
导管管理
通畅的导管是CRRT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根据体重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深静脉 合适的管路固定


恰当的管路封管与冲洗
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护理
导管管理
导管使用前的护理:
1.常规消毒
2.抽出导管内肝素盐水和血凝块
3.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操作细节—前、后稀方式
• 前稀释(predilution)
– 优点 滤器凝血减少,总超滤率 大 – 缺点 经过滤器的血液被稀释, 置换液用量需增加 – 适用于 1.需要大量超滤和高容量血 液滤过时 2.病人红细胞压积大于40% 出血倾向的病人
• 后稀释 (postdilution)
– 优点 无血液稀释,可以 减少置换液量,溶质清 除率高 – 缺点 可增加凝血危险 – 适用于 严重脓毒症
缓慢连续超滤
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 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血浆置换 血液灌流 双重血浆滤过
细节管理—液体配置
• 预冲液:1000ml 0.9%盐水+300mg肝素 • 透析液:百特1.5% (葡萄糖) 乳酸盐5000ml • 置换液:改良PORT配方
– 第一组: 0.9%盐水3000ml 5%葡萄糖1000ml 10%氯化钙6.4ml 50%硫酸镁1.6ml – 第二组:5%碳酸氢钠250ml – 两组液体原则上不能混合,但可用同一通道同步输 入
操作细节—前、后稀方式
• 不是所有的机器都能实现前后稀释 • FLEX 有泵前泵能实现 • 费声在CVVH模式下能实现 • Prisma 只能做前稀,TPE模式是后稀
操作细节—回血
停止肝素>30分钟 将置换液、PBP、脱水调“0” 血泵流速降低 准备肝素盐水封管液、注射器、2个肝素帽
停药后能迅速恢复等 定时、系统地评估镇静程度,随时调整镇静药物及其剂量
镇静镇痛管理
• 常用药物:
– 苯二氮卓类:咪唑安定——镇静、催眠、遗忘 – 阿片类:芬太尼——镇痛 – 丙泊酚 – 其他:右美托咪啶
只有在其他治疗尝试都无效后,才选用肌松剂
细节化管理
操作细节:

管理细节:

NS或置换液冲洗
气泡是导致凝血的重要原因 调整前后稀释比例 定时测定ACT,及时调整肝素剂量
管理细节—抗凝堵膜
• 堵膜(P):ACT控制,脓毒症多见
– 流速相对较慢
– 药物使用 – 反复暂停:吸壁现象,压力持续升高 – 定期洗膜(观察滤器颜色)
细节化管理
操作细节:

镇静镇痛
管道通畅
控温
并发症
术前准备
操作细节—置管
• 要求: 迅速、安全、
手术难度小 成功率高 血流量充足
• 置管部位:
股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操作细节—置管
• 血管导管
< 6 months – 6-12 months – 1-3 years – > 3 years 18 G ~20 G 单腔导管 6.5F~8 F 单针双腔导管 8 F~10 F 单针双腔导管 11F~13 F 单针双腔导管
护理支持模式
ICU护士承担全部CBP护理工作
透析护士全部CBP护理工作 透析护士和ICU护士合作
小结
准确的目标、严密的监测及连续性理论 教育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成熟、高效的 CBP治疗的保证 一批具有丰富临床技术经验的护士对于
CBP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病人整体管理
——细节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响,70ml
• 金宝PRISMA不能调节温度
• Flex可调
• 可乐丽加温置换液与透析液;费森双加温
• 儿童均不应增加体外容量
费森尤斯(双加温)
可乐丽 置换液加热 透析液加热
置换液加热
可乐丽 加热器
监护细节—液体管理
准确评估患者液体出入量 准确制定液体平衡目标 准确记录及计算单位时间内的液体出入量
1000 300 50 -50 300 3300 -200
-200
CRRT液体管理医护配合
配方一定要准确
脱水计划执行应均匀、缓慢,随病人病情改 变而改变 正确决定出超滤
输入液量 由医生决定
预计脱水量
出量 CRRT出超
由医生决定
由护士执行
根据病人实际情况
其他管理细节
体位与压疮 保护膜 约束的管理 心理护理 定时更换体位,在骨突出贴
发生率:ICU
5-10%,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感染途经:置管过程、皮肤污染、接头污染、
各管路的连接口、置换液的更换、血液的体外 循环
症状:发热、穿刺点脓性分泌物
导管维护
• 导管相关感染是中心静脉血液净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严格无菌原则管路的护理是关键:
固定方法:穿刺口用敷贴,外加无菌敷料
导管口不要长时间暴露,减少导管开放次数
– 首剂前先测定ACT(正常90-110sec) – 50-100u/kg推注,转流前再测定一次 – 大于110sec,按10-20u/kg延长20-30sec计算 – 控制在170-220sec(APTT 100-140sec) – 无肝素化时适当加大流速
管理细节—抗凝堵膜
全身肝素化抗凝:维持5-15u/kg/h 根据ACT随时调整,1-2小时监测一次ACT 凝血正常:ACT 140-180s 凝血不正常: ACT 180-220s 无肝素化:活动出血或高危出血 低分子肝素:凝血稳定,Xa活性监测,
发生几率较高,小婴儿几乎100%
• 预充采用胶体 • 转流速度/稳定 • 胶体输注(相当于后稀)
• 部分病例出现不明原因高血压
• 有创血压监测
监护细节—温度控制
低体温
注意保暖
暖箱或远红外床 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暴露 采用血液加温仪
温度可调
温度不可调
监护细节—温度控制
• 传统加温器(缠绕式)对于体外容量的影
操作细节—管路预充
注意问题
注意管路体外肝素的量 排清空气
不可卸下任何压力传感器
漏血报警器
密切观察管路有无渗漏
操作细节—置换液调整
操作细节—置换液调整
配成A、B两种等量的液体,能使置换液完全按标准比例恒定输入体内,发挥良好 的作用。CVVH模式下依赖于Prisma Flex 透析器5个驱动泵可实现置换液前后稀 释比例可调同时分开碳酸氢钠及Ca/Mg溶液.
CBP出入量统计表
时间 置换液量 第一小时 第二小时 第三小时 第四小时
2000
2000
2000
2000
4h总量
透析液量
其他入量 其他出量 目标液体平衡 设定出超 超滤液量
实际净平衡
1000 200 0 -50 250 3250 -50
1000 100 100 -50 50 3050 -100
1000 100 0 -50 150 3150 -150
封管方法:正确的肝素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所在。
A.先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内血液
B.注入相当于导管腔容积(1.3-1.5ml)的1250u/ml肝素盐水
导管管理
不用于静脉高营养、血制品输入
妥善固定,防止受压、扭曲及脱管
适当使用镇静剂保持血管通路的畅通
管理细节—抗凝堵膜
• 首次抗凝计算
血小板影响小
凝血控制
• 无肝素化:0.5-1h,50-100ml生理盐水冲洗,膜要求
相对较高(AN69
• 低分子肝素化:40-100u/kg,维持量5-10u/kg.h
• 枸橼酸三钠抗凝:费森、金宝、可乐丽,金宝不能与
血流变化联动,可乐丽只有CVVHDF可用
凝血控制
• 转流中凝血控制
– 正常凝血状态,无严重SIRS:按5-15u/kg.h调 整 – 严重SIRS/脓毒症
• 新生儿10ml开始,儿童20ml开始,并注意血压波动 • 休克病例采用零超滤,液体潴留、肺水肿等正超滤
• 转流时预充液应采用胶体,并静脉备用胶体(血制品
等),新生儿往往需要同时补充胶体 • 一般5-10min血压即可恢复,低血压也可进行
• 血管流空效应(Flow void effect )
转流低血压处理
• 根据需要加入10%KCl —根据实际情况调配
细节管理—液体配置
严格校对医嘱
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识别液体 正确配制和存放
必要的标识
管理细节—CRBSI预防
手卫生 插管时最严格的隔离措施— 最大无菌屏障


洗必泰皮肤消毒
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


导管的维护
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
导管维护
管理细节:

监护细节:

预充 置管 置换液调整 前后稀释 回血
模式选择 液体配置 CRBI预防 抗凝堵膜 血制品、抗生素
血流动力学 液体平衡 ACT监控 参数与报警管理 内环境控制
镇静镇痛
管道通畅
控温
并发症
监护细节—血流动力学
• 转流速度
– 开始转流时速度宜慢,尤其小体重婴幼儿、血压 不稳定

监护细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