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课)诗歌鉴赏形象篇之人物形象

(上课)诗歌鉴赏形象篇之人物形象


答案: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 子形象。“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 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表现了诗人内 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以想 象家人对自己的思念巧妙地写出了诗人的强烈的思乡 之情。
2、简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游子形象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
思妇形象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 楼兰终不还。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征人形象
隐士 悲士 英雄
狂士
常见人物形象
游子 少女
征人
思妇
• 提问方式: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构成:
①概括形象特点;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③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
练习:下面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怎 样表现其特点的?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答案:全词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既矜持又充 满好奇心的少女形象。“蹴秋千”“慵整纤纤 手”的动作、神态表现了少女的活泼娇媚;而 含蓄躲避的情状和“嗅青梅”的细节又体现了 少女的矜持与好奇。
2015届高考复习专题
考点透析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写什么” (形象)
“怎么写” (语言、表达技巧)
“为什么写”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何谓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 体的、寄寓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如何准确把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 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②从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入手 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 ③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 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 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 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达 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不怕天寒雪大,专心钓鱼 的渔翁形象。第一、二句点出了环境的寒冷寂静, 而渔翁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诗人 借渔翁形象表达了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 之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那些我们熟悉的人物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
(非假托的) (思妇)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 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 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商妇)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宫怨诗相关意象: 建筑: 宫 铜雀台 金屋 长门 长信(宫 ) 昭阳 重廊 天阶 玉阶 永巷 时令、景物: 春、秋、寒露、月夜、梧桐、流萤、苍苔 事物: 团扇、罗扇、宫漏、画屏、银屏(镶银的 屏风)
3、征妇怨诗: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
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 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 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矢志报国的英雄(将领)形象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士形象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 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歌描写了一个在春日远怀征夫的闺中思妇形象。 少妇对丈夫的满腹思念无处诉说,唯有在梦中与丈夫 相见。黄莺的啼叫却惊醒了自己去辽西与夫相见的好 梦,从而心生怒怨。诗人借少妇这一形象写出封建社 会兵役制度和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人物形象
偏重抒情的诗歌
诗 歌 形 象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
事物形象
物象
主要是咏物诗
景物形象
意象(自然景物)
偏重写景的诗歌
那些我们熟悉的人物形象
• • • •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 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答案: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 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诗歌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表达了自 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2: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不怕天寒雪大(困 难),专心钓鱼的渔翁形象。第一、二句点 出了环境的寒冷寂静,而渔翁形体虽然孤独, 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诗人借渔翁形象表达 了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之情。/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与征战、边塞有关的地点 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 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渔阳、辽西
练习:1(05年全国卷)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李师道,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用各种手 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2、宫怨诗。宫怨诗是闺怨诗中一种特殊的分类,它一般是 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 见异思迁”、“年华老去”、“愁闷无聊”之怨恨的诗作。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秋夕①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②。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③。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 试说说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 ★ 3. 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 • ★ 4. 通过诗中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情感?
例1:结合全词,分析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 边的三山。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愤世嫉俗、不慕功名的狂士形象
•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 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多情、腼腆的少女形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
知识储备:人物形象题常用术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孤傲高洁、 心系社稷、忧国忧民、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献身边塞、思乡念亲、反对征伐、同情疾苦、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寄情山水、淡泊名利、
补充:女子形象
1、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思妇(商妇、游子妇)
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 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 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对自己因在闺中空对明镜宝奁,容 颜逐渐老去却无人哀怜的惆怅。
(少女) 伤春词 白居易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男子假托的) 闺意 (又《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 越女新装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抵万金。
节妇吟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