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新选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新选


通用、专用
9 数学模型的分类 按变量形式分类
确定性、随机性、连续型、 离散型
按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
代数方程、微分方程、概 率统计、逻辑
系统模型的分类
物理模型
数学模型
现实 比 相 文 网 图 逻 解 实体 例 似 字 络 表 辑 析 模模 模 模 模 模 模 模 模 型型 型 型 型 型 型 型 型
研究速度
• 例4-1
某经 影系过响统S两5由两、七判S7个断影要认响素为S2(:、SSS124,影和S响S26S,相1…、互,S影3S影响7)响。组S这4成、样。S,4 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可用要素集合S和二元关系 集合Rb来表达,其中:
S = {S1,S2,S3,S4,S5,S6,S7} Rb = {(S2,S1),(S3,S4),(S4,S5),
陆地C
岛A
半岛B
陆地D
七桥问题
几何模拟
C
A
B
D
一笔画问题(用图论 方法可知无解)
4.模型的简化
• 减少变量,去掉次要变量。 • 改变变量性质(如连续变量离散化) • 合并变量 • 改变函数关系 • 改变约束条件。 • ……
几种典型的系统模型
1. IS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缩减可达矩阵
• 在可达矩阵中存在两个节点相应的行、列 元素值分别完全相同,则说明这两个节点 构成回路集,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节点即 可代表回路集中的其他节点,这样就可简 化可达矩阵,称为缩减可达矩阵。
邻接矩阵示例
S1 汇点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a A
ij 0
• 二元关系的传递性:
– 通常二元关系具有传递性,即: –如果SiRSj ,且 SjRSk ,则有 SiRSk
• 强连接关系
–如果对某两个要素,既有SiRSj ,又有SjRSi ,即Si与 Sj和Sj和Si互有关系,则称这种相互关联的二元关系为 强连接关系,具有强连接关系的各要素之间存在互替 性。
G=(V,E)
次:一个点关联的边数称为该点的次。
链:是一个点、边交错序列, 如( v1,e2,v2,e3,v4). 中间点 圈:链中,若起始点和终了点是同一个点,则称为圈。 例如(v1,e2,v2, e3,v4,e4,v3,e1,v1)。
v1
e2
v2

e1
v5 e6
e5
e7
e8
e3
v6
v3 e4 v4
0
1
0
1
1
S2
S3
S5
S6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S4 源点
ISM的工作程序
• 组织实施ISM的小组。 • 设定问题。 • 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 • 根据要素明细表作构思模型,并建立邻接矩阵和
可达矩阵。 • 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后建立结构模型。 • 根据结构模型,在各个要素位置填上对应的文字

建立可 达矩阵 (M)和缩
减 矩阵 (M/)
矩阵 层次 化处
理 (ML/)
绘制 多级 递阶 有向

建立 解释 结构 模型
分析 报告
比较/ F 学习
初步分析
规范分析
综合分析
ISM实用化方法原理图
ISM
图的基本概念
v1
e2
v2

e1
e6
v5 e5
e9 e7
e8
e3
v6
e10
v3
e4
v4
图: 由点和点与点 之间的连线组成。若 点与点之间的连线没 有方向,称为边,由 此构成的图为无向图。
2. SS (State Space)
3. SD (System Dynamics)
4. CA (Conflict Analysis)
5. 新进展——软计算或“拟人”方法(人工神经
6.
网络、遗传算法等);
7.
新型网络技术(Petri网等);
8.
……
结构模型化技术
结构模型化基础
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对 系统全面认识的基础,是系统优化分析、设 计与管理的基础。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
v5
v1
v4
v2
v3
其邻接矩阵为:
0 1 0 1 1
0
0
1
1
0
A 1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
• 集合表达 • 有向图表达 • 矩阵表达
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 某系统由n个要素(S1,S2,…,Sn)组成。 其集合为S,则有:
若点与点之间的连
线有方向,称为弧, 由此构成的图为有向 图。 D=(V,A)

树:一个无圈的连通图称为树。树图G=(V,E) 的点数记为p,边数记为q,则q=p-1。
例如
图的矩阵表示
一个图非常直观,但是不 容易计算,特别不容易在计算 机上进行计算,一个有效的解 决办法是将图表示成矩阵形式, 通常采用的矩阵是邻接矩阵。
• 为便于表达所有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我们把满 足而某把种 系二 统元 中关 的系 二S元iR关Sj系的的要集素合对记记为为( Si,Sj),
R b { ( S i,S j)( S i,S j) S ,S iR S j,i 、 j = 1 ,2 ,...n }

一般情况下,( 的要素对。
Si,Sj)和
2.建模一般过程
(1)明确建模目的和要求; (2)弄清系统或子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3)选择模型方法; (4)确定模型结构; (5)估计模型参数; (6)模型试运行; (7)对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8)对模型进行必要修正。
3. 建模的主要方法
(1)推理分析法(“白箱”问题) (2)实验法(“黑箱”或“灰箱”问题) (3)混合法 (4)老手法 (5)辩证法 (6)……
系统模型的分类
序号
分类原则
模型种类
1 按建模材料不同
抽象、实物
2 按与实体的关系 3 按模型表征信息的程度
形象、类似、数学 观念性、数学、物理
4 按模型的构造方法 5 按模型的功能
理论、经验、混合
结构、性能、评价、最优 化、网络
6 按与时间的依赖关系
静态、动态
7 按是否描述系统内部特性
黑箱、白箱
8 按模型的应用场合
图的矩阵表示法
邻接矩阵表示图的顶点之间的邻接关系,它是一 个nxn的矩阵,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有边相连时,记 为1,否则为0。
图G=(V,E),构造矩阵
A(aij)nn, 其中
1
aij
0
[vi,vj]E 其它
称矩阵A为G的邻接矩阵。
4 v2
2
v1
5
6 v4
3
v3 4
v1 v2 v3 v4 v1 0 1 1 1 v2 1 1 1 0 v3 1 1 0 1 v4 1 0 1 0
•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简称ISM • 特点是,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最后用文字加以解释说明。 • 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
好结构关系的模型。
ISM实用化方法
设定 问题 、形 成意 识模

找出 影响 要素
要素 关系 分析 (关 系图

S={S1,S2,…,Sn}
• 系统中诸多要素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并且
一般都以两个要素间的二元关系为基础。
系统中两要素(Si,Sj)之间的二元关系Rij (简记为R)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影响关系、
因果关系、先后关系、隶属关系……
一般的,二元关系存在以下几种情形:
• SiRSj ,即Si与Sj有某种关系。 • SiRSj ,即Si与Sj无该种关系。 • SiRSj ,即Si与Sj的关系不确定。
比较有代表性的系统结构分析方法有:关 联树(如问题树、目标树、决策树)法、解 释 结 构 模 型 化 ( ISM ) 方 法 、 系 统 动 力 学 (SD)结构模型化方法等。
本 部 分 要 求 大 家 主 要 学 习 和 掌 握 ISM 方 法 (实用化方法、规范方法)。
结构模型
所谓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 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 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的模型。
• 描述形式:有向连接图、矩阵形式
总人口
示例
期望寿命 死亡率 出生率
医疗水平
结构模型的特征
• 结构模型是一种图形模型(几何模型) • 结构模型是一种定性为主的模型 • 结构模型可以用矩阵形式描述,从而使得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 结构模型比较适宜于描述以社会科学为对
象的系统结构的描述
解释结构模型法
邻接矩阵示例
S1 汇点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0 0 0
a A
ij 0
0
1
0
1
1
S2
S3
S5
S6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S4 源点
7 5
1
6
4
3
2
邻接矩阵特点
• 汇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 点
• 源点:矩阵A中元素全为零的列所对应的节 点
• 对应每节点的行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就 是离开该节点的有向边数;列中1的数量, 就是进入该节点的有向边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