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 中国如何选择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

国际贸易 中国如何选择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

发展中国家在其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选择保护贸易政策的原因
工业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主要依靠农业,民族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呈现出单一化,畸形化的特征。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则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国内市场日趋饱和,继续向海外扩张其原料和销售市场。

于是,发达国家大力提倡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政策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成为其在工业化初步发展阶段中的必然选择。

贸易保护有利有弊,因而实施贸易保护就有一个成本和手艺的比较问题。

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应该具备一下两个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尚没形成;二是工业落后,国内生产力水平地下。

采取自由贸易政策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捷径
1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由于发达国家单方面海外扩张的要求而导致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疯狂掠夺和剥削,形成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如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形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这种转变使得发展中国家继续采取贸易保护的理由不复存在。

同时发展中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及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信息高科技的出现及经济全球化物质基础的形成,都令贸易保护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日渐消失。

2 知识经济时代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1)采取自由贸易有利于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

由于当代信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已经变得十分便捷,一国的企业可以及时的获得世界市场的信息,可以将生产和贸易的各个环节分布到世界市场任何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实现全球化的经营管理,才能融入经济全球化当中,活的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

2)采取自由贸易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

在自由贸易中,拥有先进技术的出口方为了贸易的需要而不得不把与贸易内容有关的技术,性能,特点和某些参数向进口方介绍,这样,就发生了“技术外溢”。

这使得进口方的技术在低成本下得以较快的提高,这个过程是通过“干中学”来完成的。

显然,“技术外溢”和“干中学”对于落后国家形成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赶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国现在应该争取自由贸易政策还是保护贸易政策?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贸易自由政策可以带来与别国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效果,进而带来外汇的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但是,贸易自由政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贸易自由政策也就意味着把自己国家的商品销往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商品也可以进入本国的市场,假如别国的商品较本国商品具有优势,无疑,会损害本国的民族工业。

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如此,保证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却会造成本国的商品制造缺乏广阔的市场,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制造业的畏缩与停滞,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中国当下的贸易政策遵循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政策,可以说已经使得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从这一方面来讲,贸易自由政策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较合时宜的。

也是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

但是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自由政策已经使得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危害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

中国的贸易出现结构性的畸形。

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源为优势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绝大多数份额,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还是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多,出口的少。

所以说,我国所应采取的贸易政策并不是一句贸易的自由与贸易的保护来衡量其好坏,应该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关注点转移到贸易结构上,这样才能根本上改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状况。

联系实际谈谈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殖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略抉择,在新时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