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陕西西咸新区泾河新城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沣泾大道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轻工业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零一三年五月一、项目由来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控制区总面积882km2,建设用地272km2,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区。

西咸新区由五个新城组成,分别是:空港新城、泾河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

泾河新城作为西咸新区的重要组团之一,担负着落实《西咸新区总体规划》,推进西咸新区发展建设、促进西安、咸阳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使命。

泾河新城位于西咸新区的北部边缘,包括泾阳县的泾干、永乐、高庄(部分)三镇和崇文乡,总面积146km2,规划建设用地47.34km2。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沣泾大道市政工程起点泾河新城西边界,终点为泾河新城东边界,设计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西起泾河新城西边界(K0+000),东至正阳大道(K5+200),红线宽度100m,道路两绿化带各20m,双向八个快速车道,辅道为双向六车道;第二部分西起正阳大道(K5+200),东至泾河新城东边界(K7+640),红线宽度60m,道路两侧绿化带各20m。

道路全长7.29km,项目总投资6.55亿元。

本项目属西咸新区规划的“五横五纵”道路主骨架系统之一,对于加快泾河新城与西安、咸阳、西咸新区的交通衔接,形成网络化、快捷化的对外交通体系,促进泾河新城内部与外部的密切联系,提高交通综合服务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以及当地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要求,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2012年1月,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沣泾大道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轻工业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协作单位参与了项目环评编制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项目的现场进行了踏勘和调查,收集了相关基础资料,同时进行了必要的环境现状监测、资料收集、公众参与调查等工作,在工程污染因素分析、环境现状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基础上,编制出《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沣泾大道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评价工作级别(1)环境空气评价等级本项目属于市政道路,道路全线无服务区、车站等集中式排放源,评价参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以下简称《规范》)确定环境空气评价等级。

环境空气运营期评价分为敏感点(路段)评价和路段评价:路段评价长度一般采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量预测划分,敏感点(路段)评价长度按敏感目标分布确定。

敏感点(路段)评价按环境空气敏感目标规模、路段交通量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路段评价只进行一般分析评价。

本项目属市政道路,所在区域属农村地区,不属于城市建成区,运营近期交通量预测为6523辆/日(标准小客车),小于20000 辆/日(标准小客车),据此确定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根据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5.2噪声评价等级划分原则。

本项目为新建性质,拟建地声环境功能区属于GB3096-2008规定的2类标准的区域,周围受影响的敏感目标较少,且建设前后噪声增量未超过5dB。

因此,本次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3)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水,仅有部分雨水经管道排入地表水体。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结合项目概况和区域环境特点,确定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低于三级,仅对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进行影响分析。

(4)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本项目为城市快速路项目,不取用地下水;项目运营期仅产生雨水,不对外界排放污水,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

项目施工期路基施工主要开挖区域表层土壤,不会对地下潜水产生影响。

由于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所以本次评价在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的基础上,对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了影响分析,不进行定量评价。

(5)生态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本项目场地现状为农田和荒地,植被和野生动物种类均很少,只有少量昆虫及麻雀等鸟类存在,区域无保护动植物,也不经过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珍惜濒危野生动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

项目施工占地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为水土流失,但影响程度有限。

依据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中,项目占地为一般区域,占地面积0.87km2<2km2,因此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三、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分级结果,并结合本项目特点及其所在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各评价要素的评价范围,具体见表1。

四、评价重点根据工程特点,确定本次评价施工期以道路占地、施工噪声、施工扬尘等环境影响为评价重点;运营期以汽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的影响评价为重点。

五、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沣泾大道市政工程。

地理位置:项目位于泾河新城南部。

路线走向: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沣泾大道市政工程起点泾河新城西边界,终点为泾河新城东边界,设计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西起泾河新城西边界(K0+000),东至正阳大道(K5+200),红线宽度100m,道路两绿化带各20m,双向八个快速车道,辅道为双向六车道;第二部分西起正阳大道(K5+200),东至泾河新城东边界(K7+640),红线宽度60m,道路两侧绿化带各20m。

道路全长7.29km。

六、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评价区域各环境空气监测点SO2、NO2小时平均值、日均值,TSP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PM10日均值超标,超标是由于建设项目地处黄土高原,受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条件限制,且冬季受采暖燃煤影响。

(2)声环境:拟建项目环境敏感点环境噪声值昼间46.3~54.5dB(A),夜间41.2~44.6dB(A),均可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区标准。

腰庄南道路昼间46.9~47.8dB(A),夜间44.3~45.0dB(A),均能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4a类标准。

七、本工程污染因素防治措施及环境影响1、设计和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①生态环境(1)依据项目用地总体指标分析,项目工程占地用地指标符合交通部、建设部以及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要求,工程占地基本合理。

拟建项目在路线方案选择和优化方面,非常重视环境、生态、节约土地(尤其是耕地)、社会影响等因素。

在满足工程技术标准的条件下,优先选择占用土地(耕地)少、拆迁量小的路线方案。

(2)拟建项目用地指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规定,在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减少土地尤其是耕地占用的路线布局及设计方案,工程占地情况基本合理。

但局部路段存在旱地占用数量较大的现象,在下一阶段设计中应从节约占用耕地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3)项目目前处于可研阶段,具体的弃土场位置尚未确定。

本环评报告根据环保要求,在土石方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临时用地设置原则:①弃土场设置应尽量减少破坏植被和侵占农田,尽量利用荒沟等有利地形堆放,并不得阻塞原有排水系统或污染水体,应对弃土场设置必要的排水防护设施,先挡后弃,防止水土流失,并及时平整复垦或绿化,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②弃土不得随意堆放,应及时运至弃土场,禁止将弃土设置于河道的堤岸内侧或最高水位线以下;③应对弃土场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在施工结束后及时覆土绿化或复耕,加上适当的工程措施(挡护)和生物措施(复耕或绿化植被),损失的植被会向着破坏之前的程度恢复。

(4)项目所在地大多为农业生态系统,植被的可恢复性较好,应在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及时实施恢复或尽快落实补偿措施,进行复垦或绿化工作。

(5)本项目评价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数量较多,野生动物类型和分布数量很少,调查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影响的野生动物均为常见物种,且对其不利影响仅局限在施工区域,因此该项目建设对当地野生动物不会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

②声环境拟建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会受到施工噪声的影响,因此要做好施工的管理和临时降噪措施。

施工期噪声会对敏感点产生一定影响,且由于本项目沿线敏感点相对较多,因此受影响人数相对较多。

但相对于运营期来说,施工期毕竟是短期行为,敏感点所受的噪声影响也主要是发生在附近路段的施工过程中,总体上存在无规则、强度大、暂时性等特点,且由于噪声源为流动源,不便采取工程降噪措施。

根据国内公路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经验,建议加强施工期间的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时间,环保施工、文明施工,快速施工,并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临时降噪措施,将施工期间的噪声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③水环境(1)本项目施工机械可通过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的设备,同时加强对机械车辆的保养与维护,有效避免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废油。

施工期的机械修理及维护将以附近现有的各类机修企业和场地为依托,不在施工现场设置机修场地,避免大量机修废水的产生对工程区水环境造成污染。

(2)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固废污染主要是剩余的建筑材料和清理出的建筑垃圾,以及桥梁施工时的钻渣等。

为了避免对外环境造成污染,首先应按照工程计划和施工进度购置筑路材料,严格控制材料使用,尽量减少剩余的物料。

对剩余材料将其妥善保存,可供周边地区修建乡村道路或建筑使用,这样就可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工程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和钻渣要加强管理和及时外运,送至规定地方安全处置。

(3)施工期不设置集中式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就餐和住宿分散租用附近村民民房,生活污水纳入已有的污水接纳系统,因此本项目不存在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④环境空气项目施工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沥青烟的污染,通过合理选择拌和场站位置、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定时洒水、用帆布遮盖等措施可保证沿线居民的生活环境。

⑤水土保持项目扰动地表水土流失总量为7567.2t,其中,水土流失背景值为96.2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7471.0t。

本项目设计标准高,兼顾水土保持的边坡防护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在加强工程管理和监督,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抓紧路界内的植被恢复,路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该项目竣工投入营运后,由于防护工程和排水设施的完善以及植被的恢复,施工期加重的水土流失强度可迅速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