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二○○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考生注意:试题解答务必请考生做在随试卷发放的我校专用“答题纸”上!做在其它答题纸上或试卷上的解答将被视为无效答题,不予评分。
试题编号: 944 试题科目:现代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0题,每题5分,共50分)1.使命2.核心能力3.感召权4.职务扩大化5.权变原则6.常用计划7.学习型组织8.参谋职权9.责任绝对性原则 10.控制中的例外原则二、简答题(5题,每题8分,共40分)1.请解释“计划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降低组织活动的风险”这句话的合理性。
2.如何理解领导连续统一体的权变思想3.管理行为是否可以独立存在,为什么?4.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5.请说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区别三、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1.你认为产生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思想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实践价值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任何设计得再完美的组织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也都必须进行变革”你对这一判断是如何认识的?请结合企业事例论述你的见解。
四、综合分析题(1题,每题40分,共40分)1.试分析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商业模式创新上的意义、途径及其对管理各职能的影响。
08年现代管理学一、名词解释:<br />事务型管理,负馈控制,领导周期理论,职务丰富化,规则,流程型组织,概念技能,目标市场,绩效控制,非确定性决策。
(大都是参考教材上的,基本不用看其他书,就李东那本管理学)<br />二、简答:<br />1.企业管理者应该做应该的事情,其他留给别人做。
<br />2.X,Y理论<br />3.机械组织与有机型组织的特点<br />4.期望理论<br />5.控制原则<br />(不是具体题目,只是内容的回顾)<br />三、论述<br />1.五要素模型(教材上没有的)<br />2.愿景目标考虑因素,以及有何意义<br />(不是具体题目,只是内容的回顾)<br />四、分析题<br />技术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哥各个职能应如何变革?<br />(不是具体题目,只是内容的回顾)<br /><br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其他参加考试的同学给予以上内容补充和修改。
<br /> 各年的试题值得一买,本人受益匪浅。
<br />祝大家好运!<br />2007年现代管理学真题<br />一:名次解释(5分每个)1 .决策准则2 .环境扫描 3.人际技能 4. 指向性计划 5 .分权 6 .流程型组织 7 .专家权利 8 .非正式沟通二:简述(8分每个)1.称职的管理者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授权?2.管理活动为什么需要控制?3.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改理论对管理者有什么启示?4.组织变革的主要阻力有哪些类型?5.权变管理的原则与意义是什么?三:论述题(20分每个)1.说明管理的各个只能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理解这种关系对于完整的掌握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何价值?2.试论述网络型组织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网络型组织实施有效管理要注意哪些问题?四:专题评论题(30分每个) <br />我国大型城市的交通拥挤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这些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也对城市的经济发掌,投资环境的改善造成了消极影响。
就此问题写一份分析与对策报告,根据管理学的有关原理与理论,对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后果和解决方案提出你的意见。
(分析中若设计到相关条件可自行假设并作出说明)东南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考生注意:试题解答务必请考生做在随试卷发放的我校专用“答题纸”上!做在其它答题纸上或试卷上的解答将被视为无效答题,不予评分。
试题编号: 444 试题科目:现代管理学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小题3分)1. 授权2.例外原则3.社会人假设4.不确定决策5.事业制结构6.政策7.职务扩大化8.组织文化9.业务流程再造 10.核心竞争力二: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1. 内容型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2. 郝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内容3. 如何理解计划与控制是一对孪生兄弟4. 影响有效管理控制幅度因素5. 目标管理解决的基本问题1. 论述人性假设四种基本假设基本内容,产生背景,应用价值,并对发展趋势阐述自己的看法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的背景下,如何创造学习型组织四:案例题(30分)集权与分权的问题,授权的问题五:应用题(10分)分析“超女”现象的管理学原理与应用价值东南大学二○○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考生注意:试题解答务必请考生做在随试卷发放的我校专用“答题纸”上!做在其它答题纸上或试卷上的解答将被视为无效答题,不予评分。
试题编号: 448 试题科目:现代管理学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组织的终极目标2.经济人假设3.非正式计划4.组织的具体环境5.前馈控制6.非正式组织二.简述题(共75分,每题25分)1.网络型组织的特征与管理重点2.不同的人性假设对管理活动的影3.组织文化会在哪些方面影响领导的权力基础三.分析题(45分)兰普公司是一家修理各类机动车辆的民营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的振兴,汽修行业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
试列举对该公司来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并据此设计一套方案,使该公司能迅速提升其竞争能力。
(相关条件可自行假设)东南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448 科目:管理学一、概念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权力2.概念技能3.满意因素4.具体环境5.态度6.反馈控制二、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1.有机型组织的特点,应用条件与管理重点。
2.管理者的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三、分析题(40分)我国有句古话:“失败乃成功之母”,但现在有管理学家指出,对于现代社会的企业来说,情况可能正相反,企业运行中很可能会出现“成功是失败之母”,试解释这句话的管理学含义,分析积极意义存在的前提条件以及这句话对现代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东南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权力(9.9邓力文修改整理)答:权力指影响别人行为的能力,这是对权力最简单的理解。
对管理过程和职能的领导而言,一般认为,这种能力包括三个方面:①领导者个人的专长权,即产生于领导者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或特殊技能;②领导者的个人影响权,即来自于追随者认可的个人经历、性格或榜样产生的力量;③领导者担任的管理岗位所赋予的管理制度权力。
管理意义上的领导,一般是指上述的第三种权力。
所以,领导就是关于如何有效行使管理制度权力的过程。
显然,上述三种权力中,第一和第二种权力的主观性较强。
如果领导的权力发挥主要来自这两种权力,无论是组织的稳定性还是组织成员的职业生涯,都将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冲击。
因此,在管理中,权力的配置至关重要。
2.概念技能答:概念技能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管理者应看到组织的全貌和整体,了解组织与外部环境是怎样互动的,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概念技能的表现之一就是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具备较高的概念技能能够使管理者快速、敏捷地从混乱而复杂的动态情况中辨别出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抓住问题的起因和实质,预测出问题将会产生的影响,判断出需要采取的措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概念技能的又一表现是形势判断能力,管理者通过对内、外部形势的分析,预见形势发展的趋势,以便充分利用机会,避开威胁,使组织获得最有利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3.满意因素答:满意因素,即激励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将企业中影响人的工作的因素分为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两大类。
满意因素即可以使人得到很大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的因素。
赫茨伯格归纳出六个满意因素:(1)工作上的成就感;(2)工作上得到承认和赞赏;(3)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4)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5)工作的发展前途;(6)个人成长和晋升的机会。
满意因素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是适合个人成长的因素,满意因素得到满足,就能产生巨大的满足感和激励作用。
4.具体环境(重做)答:具体环境,即组织的任务环境。
指组织的微观环境,也被称作组织的特殊环境,与具体领域有关的任务环境直接、具体地影响着组织活动。
美国学者波特认为,影响行业内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主要有现有厂商、潜在的参加竞争者、替代品制造者、原材料供应者及其产品用户等五种环境因素。
(1)现有竞争者。
包括基本情况,如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品的获利能力,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其发展动向。
(2)潜在竞争对手。
新进入者会促使市场竞争加剧,在位者只有对行业进入难易程度充分了解后,才能做出反击,阻止新进入者。
(3)替代品生产厂商。
有些产品可以替代企业提供的产品,并对企业的经营构成威胁。
(4)用户。
用户对产品的总需求决定着行业的发展潜力,从而影响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发展边界;不同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5)供应商。
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按质地提供所需生产要素,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原材料的价格决定着产品成本以及企业利润。
5.态度答:态度指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心理评价和行为倾向。
心理评价实质上就是价值判断,受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行为倾向并不是行为本身,只反映为行为的趋向和可能,因而不能直接观察,只能进行推测。
态度具有相当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某种心理评价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连续保持。
态度是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的综合结构。
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认识和评价,肯定或否定;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感情体验,尊敬或鄙视,喜欢或厌恶;行为成分是指反映倾向,即个体对某一对象的接近或回避等。
由于态度这一综合结构对个体的行为起着准备性的作用,因而组织行为学十分重视对态度形成和改变的研究。
6.反馈控制(修改整理)答: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成果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