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赠友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赠友送别诗鉴赏PPT课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3:抒发对情谊的珍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情感4:表现诗人的志趣。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
8
4、月:月光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
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一致,因而诗人常借月 抒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此去与师谁与共,一船明月一船风。
——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 劳劳亭、渡口、阳关、古道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秋
⑶环境意象:杨柳、杨花、孤帆、船(舟)、流水、 大雁、寒蝉、杜鹃、日暮、夕阳、 西风、酒、春草
(4)送别歌曲:骊歌、“阳关三叠”、劳歌、离歌
送别诗常见意.象
7
1、雨:绵长细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六、实战演练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埋云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 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欧阳修: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 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1、落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12、鸿雁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河边有雁声。——李颀《送刘昱》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眼泪。
2、柳:(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 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 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 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 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 荣之意。
3、子规(杜鹃):子规啼声哀怨动人,听起
来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薛涛《送友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
侍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王昌龄《卢溪
主人》
.
9
*月亮的别称玉魄、玉盘、玉兔、玉壶、冰轮、 皓魄、婵娟、桂魄、嫦娥、蟾宫、金镜、丹桂、 素娥等。
.
10
5、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地,南浦、浦口 是水边送别之所 6、酒:可表达情意也可派遣愁苦
.
3
赠友送别诗的情感
•情感1:情深意长的勉励,难分难舍的离情(依依不舍)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2:描写离别后的孤寂、凄苦、怅惘,抒发 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3、孤蓬(秋草)类: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鲁 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
艺术手法
1:直抒胸臆
衢洲别李秀才 方干
千山红树万山红, 把酒相看日又曛, 一曲离别两行泪, 不知何地再逢君?
2: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7、兰舟:水上交通工具,代表着出行。
.
11
8、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送别的场所。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 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王维《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前 水流。(冯延巳)
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 日凭高泪。(晏几道)
9、灞陵(借代)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 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 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 10流水:古人分别多在水边,流水之多、之长、之柔、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3:托物寓情,借物抒情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4:虚实结合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5:比喻(修辞)
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有官职加人 名的)归(之、游、还、入、赴、迁等)某 地”、“留别(别)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别 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别》、 《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一般
用抽象性高的诗题,这是相当明显的特点。
去不返都和离情相似。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 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金陵 酒肆留别 》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泾川送族弟醇》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送储邕之武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家的重要题材……
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 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 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
2
赠友送别诗的诗题特点
相关主题